TOP
综合 图书 期刊 名家 图片 视频 养生 导航 专题
我的收藏
加入收藏
切换繁体
谚语推荐:武谚阐秘
0

郑悟清

  • 性别:男
  • 出生日期:1895年
  • 原籍:河南温县
  • 国籍:中国
  • 代表拳种:太极拳
  • 师从:
  • 主要传人: 阎存文 



郑悟清(公元1895—1984年,曾用名梧卿,字凤臣),赵堡太极拳一代宗师,是将赵堡太极拳继承、创新、发扬光大走向世界的主要传播者,是为中华武术事业做出贡献的代表人物。在先生诞辰110周年之际,根据有关资料(回忆、纪念文章等)整理一文,作为对先生的纪念。
郑夫子讳悟清,生于清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亦名梧卿,字凤臣,河南温县赵堡人也。其家世业耕读,父讳湘,字楚三。
幼受庠序之教,年至十六,讵料家道中衰,不得已辍读,入清化商铺学徒。东君察其性情温良,遂委以管账之职。公体本孱弱,又夙夜操劳,终积成童子痨,吐血不止,家人为延医,久治无效,渐人膏肓,几为不起。医家皆为束手,无策可治。公不得已,遂返家。
有李公俊秀者,与公幼为同窗,长为莫逆。其人亦乡间名医,并习太极之术,乃为公施药。李公深谙“医家治病不治人”之理,知公疾仅以药石则难愈,于是更为公解说太极养生之理,以除公之心疾。
公本非常人,闻弦歌而知雅意,顿悟太极之理,遂以而立之年,从李公俊秀习太极之术,经三月,沉疴霍然而去。继入邻人和公门墙,和公讳庆喜,蒙其祖兆元亲授太极妙术,当国民政府倡导国术之世,为百年树人计,重开门墙,广收弟子。赵堡太极术声名远播,和老夫子厥功伟哉!公以才德兼备,深得和老夫子青眼,终窥太极之堂奥。
其时,公虽已谙太极之三昧,然退而自思,觉尚未明太极之本源,乃求教于表兄王公文学。王公精堪舆,名闻乡里。王公知公所谋者大,乃荐之于荥阳安伯一先生。安公者,汜水人也,其人深通易理,以堪舆术名动黄河南北,清慈禧太后驾经汜水,曾以国运相问。安公有伯乐之眸,素识人,观公非俗,于是以毕生所悟,倾心相授,每过黄河北为人相宅事毕,必留公家,为解说理、数、象之学。古人所谓“传道、授业、解惑”,安公躬行之矣。

公之太极术由是抵乎神妙,达于精微,而其盛名底定于陕西。民国二十七年,河南陷于日倭之手,温县亦遭兵乱,为避灾荒,谋生计,公乃转徙陕西,先从商旅。其时正当国事维艰,公激于大义,志在纾难,遂以己之长技,图于国家有所贡献,凡十年间,于西安警备司令部、省政府、黄埔军校七分校(授少校衔),以及国民党军政部西安办事处、西北补给处司令部等处任国术教官,并蒙委任以西安国术馆委员。
公至陕,不数年间,声名日隆,与郑公讳伯英同称“西北二郑”,多有登门求较技者,然无不叹服公为神手。公之一世,未尝败绩,今举其一二,以观大概。又有镖师尚公讳成侠者,身负惊人艺,  自言“走遍天下数百处地方,胜于吾者尚未见出世”。闻公大名,登门求较。公慨然允之,安然端坐,呼尚公前来。尚公前扑,状若迅雷,其势惊人,然甫近公身,辄如触雷电,一触即跪地者再三。在座诸人实未见公如何施展,手脚未动,亦未迈步,惟安然如初,微笑应对,面不改色,气息自若。尚公无奈何,长跪不起,以头叩地八九,曰:“吾今日大开眼界,实是有眼不识泰山。我师真真是超凡之武道神仙也!求我师指点进取之道。”公欣然曰:“大则滞,小则灵,用气则滞,轻则灵。”尚公曰:“我师不是轻,是空。吾终不能切实我师肉体,我师发力,吾亦未见招式,力从何而来,走何而去,无一现形。天下之大,无奇不有,吾今服矣。”(吴生安先生回忆文摘)其旁观弟子至今为之不解,不知公以何种太极术挫之。  公至耄耋之年,其太极术更为人所莫测。公曾于冰上穿冰鞋演练太极拳,运停自如,然公此前从未做过此种练习。公亦曾数次演点穴法,将一莽汉点定于西安兴庆公园沉香亭前,经一时辰方解。旁观诸人皆为之目瞪口呆,不知公何以神妙若此。某日,一狼狗突奔前袭公,然至公身外丈许,则猝然惊怖,回头狂奔而去。公亦有钉不入肉,以石投水不起波,猿戏沉丹田之功,常与童子戏玩,将雀置掌中,则雀不能飞起。公之居室尝生臭虫,他人受臭虫叮咬,公则安然入睡。《道德经》曰:“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公之谓欤?
公与人往来,以武会友,摒门户之见,与同道切磋技艺,皆以交流技艺、钻研学术、印证武功为准则,故不惟以技服人,且以德感人,深受同道敬重,有与公为挚友者,有与公结金兰者,有从公习拳艺者。荆国柱(山西人,精太极、形意、八卦拳)、孙兰亭(山西人,精形意、通背拳、枪术)、马宏图(西北名师)、王天鹏(人称“西北棍王”)、崔毅士(精杨氏太极拳)、河南武师王秉瑞(精少林拳、枪术)、更正林(精八卦拳、刀术)、郑子毅、杨文轩、赵斌诸公,皆名师也,与公相知相惜。
夫太极之术,必得其人,方能通神,苟非其人,则不能精。公天性聪慧,礼而待人。昔圣人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当之无愧矣,常告诫其弟子曰:“此拳为‘文人拳’,粗人得之则粗,细人得之则细,文人得之则精。”公不欲仅作一武夫,故于太极拳道,以太极为本,尊师承而不泥古,参新意而有变化,于儒、释、道、医、兵、史及诸子百家,靡书不读,亦擅书。公初从和老夫子学太极拳为七十二式,至此乃据。《易》理,增三式,演为七十五式,左右相称,合理数中义蕴、奇偶二数,大至八九,八卦九宫,八门九星,重叠为七十二。另加三数,乃天地人三才,福禄寿三星。
初,公从和老夫子习拳有成,逢其堂叔讳邻于某日由湘地返乡,闻公习太极拳,命于堂前演练,公演“金刚捣碓”,并为解说。邻常年居湘地常德为商贾,习南拳,颇有所成,观公演毕,曰:“不然。金刚何以捣碓?当是‘金刚三大对’,上中下要对,左中右要对,前中后亦要对,合规矩,浑然一体,一气相贯,内外相合,方为太极拳。”又为公解说其论。公听一言即悟,乃据天地人三才,福禄寿三星,法宗三教之理,取上中下、左中右、前中后相对之义,成混圆一气之势,告禀其师和老夫子,师深为嘉许,于是易其名曰“金刚三大对”。
其架曰“小架”,小而舒展,大而紧凑,“大小谓之无极”。其法取《道德经》“大无其外,小无其内”。故公论拳曰“大则滞,小则灵。”其法与老子所言“见小则明”,其理惟一。公又引范蠡之论,“宏蒙推两端,分法知其中”,以及东坡之论书,“大字难于结密而无间,小字难于宽绰而有余,若能大字无间,小字结密,则尽善尽美矣”。历来武人少有擅学问者,然武人之拳学,必要与他学互为参悟,方可称“武学”。公则精通诸学,化入太极拳法。昔圣人论《韶》曰:“尽善矣,尽美矣!”公之武学,可当此四字。
然则公之修为,非限于武学也,                                                    

xhwusu
编辑:
本站内容皆来源于网络,旨在宣传,传承中华武术,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处理.
暂无内容
上一篇:强瑞清
下一篇:陈愚议
  • 返回武风形意首页
  • 关于我们 |  免责条款 |  隐私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合作 |  怎样投稿 |  手机版   

    武风武术网 xhw0@163.com 版权所有 备案号:吉ICP备09006692号

    Copyright ? 2011 wfeng New Media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资助鼓励

    如果您认为我们做的对您是有价值的,并鼓励我们做的更好,请给我们关注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