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综合 图书 期刊 名家 图片 视频 养生 导航 专题
我的收藏
加入收藏
切换繁体
谚语推荐:武谚阐秘
武风武术网>名家频道>名家轶事 > 肝胆热血两昆仑 剑气刀光撼武魂
隐藏右侧

肝胆热血两昆仑 剑气刀光撼武魂

  • 0
    关注数
  • 收藏
  • 文字版
  • 原貌版


    2005年8月8日,来自包括台湾省在内的全国各地的武术界知名人士以及在抗日战争中以身殉国的山东国术馆的英烈们的后代和新闻媒体近百人齐聚山东师范大学,召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国术救国”座谈会,共同缅怀抗战武林英烈,畅谈“国术救国”,展望传统武术的未来发展。这次会议的宗旨是“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推动传统武术发展,丰富爱国主义教育内涵”。

    武林名宿热情高贺信贺电齐赞好

    在全国各地热烈庆祝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这次会议主题鲜明,视角独特,在全国尚属首次,得到全国各地武林界知名人士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纷纷发来贺信、贺电。原国家体委副主任、第一任中国武术研究院院长徐才先生,中国体育史学会秘书长、中国体育博物馆学术部主任、中国第一位体育考古学博士崔乐泉研究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组成员、苏州大学王家宏院长,93岁的抗日老英雄、原国家体育总局离休干部、中华武林百杰吴江平先生等纷纷来信、来电祝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组成员、上海体育学院博士生导师邱丕相教授专门为本次会议题写对联“剑气扬我志、刀魂破敌胆(横批:剑气刀魂)”(附贺联)以示祝贺;世界教科文组织专家组成员、《武林窦来庚》的作者、86岁的冯益汉先生挥毫写下“山东国术馆,太乙窦来庚,抗日洒热血,英烈尤可风”以示祝贺(附图)。山东师大教授、国画家张锡杰题了长达4米的“国术救国”四个大字,气势恢弘,喻意深远。国家体育总局武术博物馆、上海体育学院来电要求收藏会议内容。
    参加本次座谈会的有许多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山东国术馆英烈们的后代,他们以饱满的热情、激昂的斗志、激动的话语追忆父辈的武林情结和抗日英雄事迹以及高尚的人格品质,痛斥惨绝人寰的日寇行径,并满腔热情勉励后人以英烈们为楷模,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培育爱国主义情结,增强民族凝聚力,把中华武术发扬光大。发言的代表中有以身殉国的山东国术馆副馆长窦来庚(字峰三)烈土的儿子窦璋,拳脚科主任林秉礼(字经三)之子林树圣,原中央国术馆教务处长杨松山之子杨兆瑞,抗战老英雄、全国武林百杰吴江平的侄子吴世民,林秉诚(字信斋)的子女林素慧、林素朴、林树基,原山东国术馆教练邢乐天之子邢鲁光,原山东国术馆馆员(11岁时即在当时的山东国术馆练武)、82岁高龄的郭君武老先生,山东师范大学政治系教授聂景康老先生(窦来庚的学生)以及专程从台湾赶来的原山东国术馆馆员刘锡五(字维中)的传人叶中毅先生等。他们言真意切、感人肺腑。与会人员个个屏息静听,心中的爱国热血在流淌,彼此的心是这样的贴近,这一刻,民族凝聚力的伟大无声真真切切。

    武林英烈窦来庚未胆豪情尤可风

    据窦璋口述,其父窦来庚(字峰山)1900年生,山东临朐人,他的一生富有传奇色彩。窦来庚自幼喜爱武术,19岁考入济南一中,当年转入马良创办的武术传习所,不久成为该所的高材生,任临朐县高等小学国术教员,后考入中央国术馆,毕业后到镇江任江苏省立第九师范国术教官,不久到中央保健司任职员,后到济南一中、齐鲁大学、民众体育场等任国术教员。据聂景康老先生回忆,他于1935年考人济南一中(时称山东省立济南初级中学),课程表中有“国术”课,学校非常重视,有一个小操场专门用于练武,仓库里排列着很多兵刃,包括峨嵋刺、九钉耙在内远非十八般兵器。在聂老的印象中,窦来庚约1.80米的身高,当时教他们弹腿,同学们对他表演的大刀赞不绝口,当时还有一名老师经常跟随窦老师协助教学。在窦璋的记忆中,窦来庚1928年参加第一届国术国考,名列最优等,后任山东省国术馆副馆长。期间,他曾组织14个班,并设志诚国术研究社和民众班及两期师范班。他的主张是“国术救国”“强种”“强国”。抗日战争爆发后,窦来庚亲眼目睹日本帝国主义肆意践踏中华民族的大好河山,杀戮无辜的中华儿女,强烈的爱国心驱使着他带领山东国术馆120余人到沂蒙山区临朐一带进行抗日战争,与日寇作战60余次,规模较大的有20多次,打死打伤日寇70余人(其中少将一名),并一度收复了临朐县城,阻止了日军南侵自临朐到临沂、安徽等地的作战路线计划。因此,成为日寇的眼中钉。此时,很多爱国人士仰慕窦来庚的爱国豪情,纷纷加入义勇队,队伍扩充到3000多人。当时正值荒年,部队生活难以维持,窦来庚变卖自己全部家产供给部队,但仍维持不了多久。当时的山东省主席沈鸿烈闻听义勇军越来越壮大,便收编为“山东保安十七旅”,窦来庚任旅长(少将军衔,抗日战争胜利后追认中将)。
    1937年至1942年,这支队伍沉重打击了日寇。由于部队非正规编制,装备简陋,没有军饷、军装、军粮,条件非常艰苦。十七旅成立了武术队,山东国术馆的馆员们则成了武术队的中坚力量。他们教官兵习练武术,用大刀与日寇作战,当年的“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歌曲豪迈激昂,抒发了爱国将士的豪情壮志和对日寇的切齿痛恨以及扬我国威的痛快淋漓之感。据聂景康老先生介绍,当时对“大刀片”的技术要求很高,“七个铜板摞在一起,一刀下去劈成两半,大刀不卷刃”,这种高超的武艺是与当时军队的需要密切相关的。
    1942年7月18日,日寇调集潍县、广饶、张店等十几个县的日伪军3000多人,在临朐县北福山一带,对十七旅形成了包围圈。前一天十七旅已知日寇来攻,有些团、连官员提出撤退,窦来庚坚决不同意,并召开紧急会议。会上他豪情激昂地说:“我们成天喊着打鬼子,保卫祖国,鬼子送上门来,我们再撤走,那不成了千古罪人。我们要与日寇决一死战,与阵地共存亡。”次日凌晨,日军向十七旅发起进攻,官兵们奋起抵抗,战斗打得非常激烈,但终因敌众我寡和武器装备的悬殊太大,战斗节节失利直至弹尽粮绝,战士们大刀飞舞,用血肉之躯拼尽了最后一滴血。窦来庚身受重伤,誓死不降,厉言正色,大声疾呼:“我们是中国人,决不做日本人的俘虏,中国人民是杀不尽的。”用最后一颗子弹举枪自戕,壮烈捐躯。时年42岁。这次战役从早上凌晨战斗到下午3点,有2000多名爱国志士热血洒满青山。1988年,山东省人民政府追认窦来庚为“抗日民族英雄革命烈士”。当地人民都称“武林英烈窦来庚”。

    艺高情豪冲九霄危难之际显英豪

    在抗战中,与窦来庚同志并肩作战的武林英杰都展现了崇高的爱国热情和豪情壮志,为中国人民抗战史谱写了辉煌的篇章,成为后人学习的楷模,也是武术界光辉的典范。
    八路军中的赵子龙——吴江平:据吴世民讲述,吴江平(原名吴文燕)1913年12月出生于山东省濮县(今河南范县)、水浒十字坡南西牛桥村。幼年在桑梓受水浒梁山泊尚武之风熏陶,习武崇侠,后随父到山东济南读书,先后师从近代武林泰斗、齐鲁名家王兆麟 (回族)、窦来庚、杨松山(原中央国术馆教务处处长)、王子平、郭长生等习练各派武术拳械,尤擅长武当太乙门及少林武功。1928年在济南上学时,身经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济南、屠杀中国同胞的五·三惨案,在他的内心深处埋下了抗日救国的根苗。1933年考入南京中央国术馆后转国体专校毕业。1936年冬投笔从戎北上抗日,考入驻扎北平原西北军二十九军军事训练团,在二十九军成立的“抗日民族先锋队”(简称“抗先队”)担任武术教练,自此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日军旅生涯。不久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吴江平参加七月二十八日的南苑战斗,用大刀片同鬼子搏斗。佟麟阁和赵登禹两位将军以身殉国,他本人在战斗中负伤,后随张自忠将军参加台儿庄战役。1938年后到敌后晋、察、冀边区抗战。据吴世民讲,其三叔吴江平曾被誉为“八路军中的赵子龙”,这里面有着一段传奇的历史故事。1942年在激烈的战争年代,在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平山县境内,为冲破日寇占据的同蒲铁路封锁线,时任395旅参谋长的索立波将军恐怕自己仅出生三天的女儿(索岳娜,北京军区干部)啼哭而误了军事,曾想将其抛弃,吴江平听说后,危难之际挺身而出,自愿保护孩子去闯敌人的封锁线。他把孩子捆在怀里,嚼着粮食喂孩子,说来奇迹,孩子似乎很有灵性,在当时闯敌人封锁线那种严峻的情形下,孩子竟一声也没有啼哭。吴江平凭借扎实的武功和超人的胆识,保护孩子安全渡过黄河到了绥德分区,被王震司令员誉为“八路军中的赵子龙”。著名作家杨朔和著名诗人鲁藜称赞吴江平为“共产党的活武松”。抵达延安后,他火线救婴的英雄壮举在延安《解放日报》上刊登,老领导彭真称他是党的好干部。                                                    
        武状元林秉礼:据林秉礼的儿子林树圣讲述,林秉礼(字经三)1903年生,山东寿光人,自幼酷爱武术。北京高等警官学校毕业后,跟随一代武术名师高凤岭、窦来庚潜研太乙等诸门派武术技艺,更精于技击散打,技艺超群,备受恩师钟爱。据武术家吴江平回忆:“林秉礼技术高超,是我们同期习武的大师兄,窦来庚五虎将之首。”曾协助窦来庚在济南一中教授武术。林树圣说,聂景康老先生回忆中的经常协助窦老师教授武术的老师即是家父林秉礼。后来,林秉礼在山东省国术馆任教授、拳脚科主任。
    1933年10月,林秉礼代表山东国术馆参加第二届国术国考,获得拳脚表演、短兵表演、拳脚擂台与短兵对抗(应用对打)四项冠军。本届国考,不仅比试术科,而且考试学科。术科分拳术、长兵、短兵、摔角、搏击五项;学科包括党义、国术源流、国文三科,每科成绩以100分为满分。在这次国考中,林秉礼各场比赛及学科考试均获全胜,在四百余名选手中获男子甲等第一名,成为第二届国考男状元,为山东省国术馆赢得了荣誉。
    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年日寇入侵山东,林秉礼随窦来庚赴沂蒙山区抗日,任“抗日义勇队”(后改编为“省保安第十七旅”)武术队长(后又在十五旅一段时间),当时军饷无着,弹械落后,削弱了战斗力,因此,士兵们操练大刀、长矛靠武术技艺来提高战斗力。尽管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与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日本鬼子作战,却从未动摇抗日将士们的意志。一次,家属为他刚做的一双新鞋,三天后就破得露出脚趾,问其原因,他说和窦旅长在临朐与日本鬼子作战在山区周旋了三天未有停息,由此,足以说明部队将士的顽强意志和战斗的激烈和残酷。抗战期间,他参加过无数战斗,也遭遇日伪军、汉奸的追杀。他曾巧入水井,身靠井壁,用水桶掩护身体躲过追捕;还曾扮作马夫潜入日伪军驻地,借喂马察看地形,寻机身跃城墙,双手护后脑夹在两膝之间,团身从高墙翻下泅水逃脱。关于林秉礼英勇抗日的事迹不胜枚举,在寿光家乡也有很多关于他的传奇故事。
    1942年8月,窦来庚在战斗壮烈牺牲。林秉礼凭借智勇超人的武功,攀墙越壕,几度破险,逃脱日伪、土匪追杀后,隐居务农、经商,授徒习武。林秉礼在他的习武、授武、抗日斗争中,将高超的武功技艺充分施展,实现着他的报国之志。
    位卑未敢忘忧国——武林名家林信斋:据林信斋的长女林素慧讲述,其父林秉诚(字信斋)1900年生于山东寿光,济南武当太乙派代表人物。1919年承祖业兴办了“裕祥昌”商号的粮栈、酒、油业作坊并兼任济南宝丰面粉厂检事、董事等职。
    经商之余勤习武术,与窦来庚同师习武,抗战时期对山东省国术馆的活动积极给予资助。1928年日寇炮轰济南,时任济南卫戍司令的马良镇压群众运动,制造了骇人听闻的“五·三惨案”。窦来庚在游行中遭到追捕,林信斋闻讯驾着马车设法搭救窦来庚脱险。1937年窦来庚率领山东省国术馆馆员赴沂蒙山区抗日,在当时缺饷少粮、装备简陋的艰苦条件下,林经三多次到济南兄长家求援带物返回部队。林信斋则以商人的合法身份,不顾全家遭受日伪迫害和生意的损失,多次将大批的粮食从济南用火车货运到益都(青州)后,几经碾转,躲过敌人的封锁严查,运送到临朐十七旅驻地,赠送给抗日部队,支援抗战急需。为及时地增援部队抗日,林信斋亲自到临朐收购烟叶、蚕丝等土产品,运到青岛出港到上海变卖后再到苏、杭购买粮食运到济南。当时,全家老少数十口的生活却十分节俭,但支援前线的行动却一直坚持多年。
    林信斋先生秉承林氏家族“苟利国家生与死,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祖训,严传儿女,义务授徒,鼓励他们摒弃门派之见,博采众长,努力提高技能,培育爱国刚正的民族气节、忧国忧民的朴素情怀。他病故时享年90岁,如今他的儿女后代们秉承先祖遗志。
    台湾武林名宿刘锡五:据专程从台湾赶来的刘锡五老先生的学生叶中毅讲述,刘锡五(字维中),山东章丘县相公镇丁家庄人,出身武术世家,其父刘培贞,为“武术传习所”(山东国术馆前身)第五期学员,与窦来庚同为太乙门弟子。民国17年(1928年),南京中央国术馆成立后,将中华武术定名为“国术”,并纷纷成立省、县国术馆,习武之风历久不衰。
    刘锡五刚上小学,即从国术名师张殿英习武。1935年暑假,山东省国术馆师范班首度招生,刘锡五以灵活的身手被破格录取,成为太乙门的传人。1937年7月1日,刘锡五在山东省国术馆师范班毕业。随后,七·七事变爆发,山东章丘县组成抗日联盟会,他担任武术训练教官,一直到第三路军撤退时,被编入六十九军,仍担任武术教官,转战全国各地。民国32年(1949年)起定居高雄。居台后,仍执著于国术的习练与研究,并作为创始人发起成立了  “台湾武术研究会”,并任总教练。
    86岁的刘锡五老人为本次会议特意写了贺信,在贺信中回忆,民国32年(1943年),他训练的部队以大刀队夺取日本“三八式”步枪四十余支,组成一个突击排,手持清一色的“三八式”日本步枪,在战场是何等威武!抗战伊始,窦来庚、林经三即率领山东国术馆师生,进驻鲁南山区作为抗日基地,组成山东省保安第十七旅,对日寇作长期抗战。其间身经百战,最得意的是临朐县南关战役和黑峪战役,毙敌大尉指挥官。民国31年8月19日于盘阳镇战役,日寇五路进攻,在弹尽无援,身负重伤情况下,窦师自戕成仁,以身报国。刘锡五老人的贺信激昂澎湃,读了使人热血沸腾。
    太乙门生邢乐天:据邢乐天的儿子邢昱光讲述,邢乐天(名善,字乐天),1909年9月生于济南。青年时期就读于济南第一中学。在当时的山东国术馆从师窦来庚先生习武,为武术太乙门派门生。抗日战争爆发后,应召跟随“国民义勇队”来到山东临朐,参加了窦来庚先生筹建领导的国民军“山东保安第十七旅”,在军中负责管理军服物资等军需事务。1942年秋,日本侵略军纠集优势兵力,对临朐抗日队伍进行扫荡。山东保安十七旅不畏强敌,奋起抗战,终因敌众我寡,武器装备太差,几尽全军覆没。窦来庚旅长壮烈殉国,其父邢乐天被日军俘获,押至东北抚顺煤矿做劳工。同年年底,邢乐天经千辛万苦逃出魔窟,返回济南。解放后,在工作之余,他坚持习武锻炼,强身健体,并热心义务执教热爱武术的人从事武术锻炼。1984年11月病逝。
    ……                                                    

xhwusu
编辑:
本站文章皆来源于网络,旨在宣传,传承中华武术,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处理.
暂无内容
  • 返回武风形意首页
  • 关于我们 |  免责条款 |  隐私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合作 |  怎样投稿 |  手机版   

    武风武术网 xhw0@163.com 版权所有 备案号:吉ICP备09006692号

    Copyright ? 2011 wfeng New Media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资助鼓励

    如果您认为我们做的对您是有价值的,并鼓励我们做的更好,请给我们关注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