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综合 图书 期刊 名家 图片 视频 养生 导航 专题
我的收藏
加入收藏
切换繁体
谚语推荐:武谚阐秘
武风武术网>名家频道>名家轶事 > 武医兼修 研拳不止
隐藏右侧

武医兼修 研拳不止

  • 0
    关注数
  • 收藏
  • 文字版
  • 原貌版


    在风景秀丽的千山脚下,有一座全国驰名的钢铁之都,鞍山市。武术运动在这座城市普及较广,拥有太极、八卦、少林、通背、戳脚翻子、鸳鸯举等拳种的传人。那里的人们习武、爱武,并代代传承,名师辈出。在铁西永乐公园东北侧,每天晨曦微现之际,总会看到许多人在打太极拳或推手,数十年来从未间断,而教他们练拳的就是鞍山市武术协会副主席,我的恩师谢守忠先生。
    谢守忠先生,河北容城人,1942年生。其父谢超珍夕生喜交武林朋友,常与这些朋友切磋武艺。先生受其父的熏陶和影响,自幼酷爱武术,学过少林拳、螳螂拳、武术散打等。1974年随武术名家于伯谦先生学习戳脚翻于拳。并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有幸认识了著名武术家、当今武林泰斗王培生先生,和王先生学习吴式太极拳、乾坤戊己功等功法拳理,并拜王先生的弟子张耀忠先生为师,较系统地学习了吴式太极拳印诚门拳、械、推手等功夫。多年来,先生不仅刻苦练功,更是潜心研究太极拳武学技理,深得其精髓。

    一、剩苦练功强俸魄

    先生练功非常刻苦。上世纪60年代,特别是四清运动和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当时的特定社会环境和其特殊的家庭背景,为了减少麻烦,先生只能半夜起床偷偷练功,从未间断。先生结婚后相继有了三个子女,家务事多了起来,练功时间便难以保证。为了保证练功,先生琢磨出了办法,在征得爱人的同意后,承担了带孩子的工作。从此公园的游人经常看到一个中年男子推着婴儿车,车里的孩子在树荫下,中年男子面对着婴儿车习武练功。三个孩子无一例外都是在父亲的熏陶下一天天长大。
    多年来,先生养成了一个习惯,无论春夏秋冬,刮风下雨,早晨四点半准时起床练功,大年初一也不例外。先生的特点是武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除了练习本门功夫之外,还精心研究其它各派太极拳,他常说:“太极拳拳里都是一样的,练太极拳要讲究内涵,不要只局限于一家,要广采博收,取其各派之精华”。他深知中华武术之博大,内功拳法的浩渺玄机,以及太极拳玄妙之真谛。先生通过站桩、盘架等训练,久之始悟太极拳法蕴哲,从而练就了一身超群非凡的功夫。
    现在先生年过花甲,耳不,眼不花,精力充沛,思维敏捷。发力出拳如闪电,练功走路猫行。特别要提到的是先生的记忆力,真是令人叹服,60多岁的人,拳谱可以过目人忘,医书可以倒背如流。我想这与先生几十年来寒暑不断地坚持习武练拳有很大关系。

    二、孜狡不倦授技艺

    谢守忠先生从1974年开始,就在鞍山市铁西区永乐公园教徒传艺,几十年从事义务教学,没有任何附加条件。
    在先生的苦心传授下,他的很多弟子,在省、市,乃至全国太极拳大赛上,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从1996年至2000年间,在辽宁省举行的太极拳、推手锦标赛中,获得金、银、铜牌累计十八人次,尤其是2003年在全国传统武术大赛中,先生的弟子又取得了三枚金牌、一枚银牌和一枚铜牌的可喜成绩;2004年全国太极拳大赛,获得金、银牌数枚。这些都是先生多年来呕心沥血传授技艺的成果。成绩的取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先生几十年来为使中华武术这一文化遗产得到继承和传播而不遗余力。先生为了使中华武术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传播下去,把幼年时随其父所学的武术单操法,并结合太极拳理论和多年的习武体悟,整编成套路,在当地传习。1995年,在辽宁省太极拳协会成立大会上,先生负责组织的一支36人的鞍山市太极自然刀队,在会上进行表演,受到了广泛欢迎。之后先生将自己整编的太极自然刀、剑做了即兴表演,可谓身法轻灵,步伐稳健,潇洒飘逸。应当说,先生为太极拳这一中华民族的瑰宝的发扬光大是做出了贡献的。

    三、录光碟大显绝技

    2003年8月广州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为我师录制系列教学片。当时正是三伏天,导演周正为我老师连续摄制了三天,有拳术、器械以及实用技击法等,摄影师都累得满头大汗,而老师却一点不知疲倦。导演周正和公司经理说:“谢老师真是神仙附体了,这样热的天,怎么会不知累呢。”老师笑着说:“这叫做心静自然凉。”当摄制实用技击法时,看热闹的人群中有一位练过摔跤的沈阳青年说:“太极拳能这样吗?”导演周正说:“小伙子如果不信你可以比试一下。”摔跤青年果然上前较量,当青年的手将要碰到我师傅的前胸时,我师傅马上粘其手腕,然后一个掤手将青年扔出了好几米远,险些将其扔到小河里。青年起身时说:“我看您也没用什么劲,却能将我扔出如此之远。这太极拳真神,我服了。”老师说:“这就是传统武术的魅力所在,也是全世界人民喜爱的重要原因。”

    四、会武友名扬辽沈

    1996年,辽宁省太极拳协会成立时,我们代表鞍山武林去沈阳,当时老师组织36人的太极自然刀表演队前去表演,表演很受欢迎,并引起了本溪市表演队的重视。本溪队朋友问我:“鞍山表演队,谁是教练?”我指着老师说:“他是我们的老师”。本溪队朋友说:“你们练得不错。”老师说:“我们能够相识,这说明我们有缘分,志趣相投,我们就是好朋友”。老师很高兴地和他们交谈了起来,然后很谦虚地互相进行了推手、听劲,老师先站了一个马步,让对方推,对方推不动,随后又上来三个壮年一起推,也推不动,他们马上对老师很敬佩。老师说:“你们也听一听我的掤劲吧”。对方的教练也站了一个马步,只见老师面带微笑,一个掤手,此人飞出了5米开外,当时对方教练的彩服都摔坏了,老师拉起对方,很不好意思地说:“实在对不起,非常抱歉。”此人苦笑着说:“没关系,都是武林同道,也没有恶意,这也都是为了探讨中华武术的奥秘。”最后互相合影留念,从此成了朋友。
    回鞍山后半个月,对方教练的师弟从本溪来到鞍山,通过市体委找到了老师的家。当时,老师正在家里的诊所给患者诊脉。老师让坐后,对方说:“听说谢老师推手很好,我想向您请教。”老师笑着说:“好啊,是文推,还是武推。”来者说:“文推怎么说,武推怎么讲?”老师说:“文推就是按照太极八法,即:棚、据、挤、按、采、捌、肘、靠,任使一种劲推对方,以远近知高低;武推就是散推,没有什么规定。”来者说:“咱们无怨无仇,都是朋友,就文推吧!”老师说:“好,你先推吧!”青年推了一下,没有推动。老师说:“你听听我的劲吧!请把你的手垫在我小腹上。”只见老师一个指裆捶打出,对方就腾空飞出。对方点头说:“谢老师您的劲真神。我在本溪也算好手,真没想到您却能轻松地把我发出,您真有功夫。”随后相互坐下谈论武术的奥妙,当时我们师兄弟几人都在场。第二天清晨,我们一起去铁西永乐公元练功,本溪的朋友与我们的师兄周万清等进行推手,经过相互切磋,对方确实有实力,也难怪说在本溪也数得着。
    2004年9月4日清晨,我和师兄弟们在练功,发现有人在注视我们,收功后,此人来到我们面前说:“我叫 尚文生,也是杨式太极拳传人,练了20多年了。”又说:“你们鞍山练太极拳的人我也看过,铁东区、铁西区、立山区各大公园,我也都去过,没有看到谁练得好的,都是老年人练得多。可惜太极拳没有有志之士来继承发扬了。”我说:“现在主要以健身为主。”尚文生对我说:“你会推手吗?”我说:“会一点。”于是我二人就相互推了起来。对方确实非常有实力,我的师弟许兆义(在辽宁省比赛中获得推手冠军)也来比试,未能获胜。此时老师也来了,我对尚说:“这是我们的师父。”尚笑着说:“和老师领教一下。”老师谦虚地说:“我不太会”。尚说:“老师哪能不会呢!”说着就伸手要比试,老师神情自若地和他搭手推起来。推了几下后,老师说:“你的腰胯太僵硬。”尚文生不服气地说:“我很松啊。”老师随后说:“松什么松。”话音刚落,只见老师擦着对方的肩臂,将其打出五米开外。尚起身说:“再来。”老师左脚向前微微一动,又打了一个右手挤劲,尚又仰面倒地,尚一连倒了五次,方认输。我们又相互谈了一些拳理,就各自散去。尚文生跟在老师身后,我很不放心,也随着跟来,到老师家里,尚说明来意,想要拜师。经过交谈老师看他态度也非常诚恳就应许收为弟子。第二天尚文生离鞍,现在还书信往来。
    像这样的轶事很多。我认识老师近30年,他无论和谁过手切磋,最后都成了好朋友。本溪的太极拳协会会长赵建国老师就曾对我们说过:“你们要想学真功夫,哪也别去,真人就在你们的身边,你师父真有本领。”

    五、武医结合理意独到

    先生早年毕业于西安第四军医大学中医专业,现为中医主任医师,几十年来练拳以外的时间就是悬壶济世。当碰到手头拮据的病人,先生总是微笑着说:“钱多钱少没关系,一分钱没有都无所谓,见面是朋友,看病是缘分。”笔者认识一位老者,现在已经八十多岁,十几年来一直是先生的病人。老人家境贫寒,体质衰弱,却无力看病。先生这十几年来一直是上门看病,分文不取。每提到此事,老人总是感慨不已。后来,老人坚持认为一定是自己的前世积的德:“不然为什么就让我碰上这么一个好大夫呢!要不是谢大夫我是活不到今天的。”
    先生武术理论造诣颇深,并十分重视武医理论结合的探究。太极拳属中华传统文化的范畴,中医也是如此,两者理为一贯,两者都涵盖着道家的思想。先生的学识和经历使他深悟其中的道理,即:看病解决的是病者阴阳失衡的问题,打拳打的是阴阳平衡的道理。阴阳平衡、经络通畅内力长,阴阳失衡、经络阻塞百病生。由于明理使先生打拳的境界超人,行医的技术精湛。但是先生认为这还不够,还要注重心性的修炼。先生认为人性当中,具有与生俱来的劣性,即:自私、贪婪、急功近利、舍近求远等,这些劣性会使人鼠目寸光,从而迷失做人的方向,这对健康无益。只有摒弃这些劣性,注重心性的修炼,即:淡泊、大度、舍己从人,才能逐渐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无论于身体的健康,还是对打拳境界的提高,都是非常重要的。
    在先生的日常生活中,处处可见其性格特性,即:待人和气、真诚、不趋权贵、乐于助人、生活简朴,如此等等。弟子们出去比赛,先生出钱资助;教人练功打拳,无论门里门外,概无保留;外地慕名前来学拳者,吃住都在先生家里;还有前面谈到的免费为人看病的事例,都透射出先生的心性的特点。可以认为,先生高超的武功和良好的心性之间的关系对打太极拳的人们是有启发意义的。                                                    

xhwusu
编辑:
本站文章皆来源于网络,旨在宣传,传承中华武术,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处理.
暂无内容
  • 返回武风形意首页
  • 关于我们 |  免责条款 |  隐私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合作 |  怎样投稿 |  手机版   

    武风武术网 xhw0@163.com 版权所有 备案号:吉ICP备09006692号

    Copyright ? 2011 wfeng New Media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资助鼓励

    如果您认为我们做的对您是有价值的,并鼓励我们做的更好,请给我们关注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