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李长洪
1985年秋,我拜王海洲先生为师,走上了习练赵堡太极拳之路。
恩师师承赵堡太极拳一代宗师张鸿道先生。是赵堡太极拳的十二代正宗传人。
在二十余载赵堡太极拳修炼中,我时常为恩师探究太极拳真源的无畏精神所感动,被恩师纯正的太极拳功夫所折服。为恩师著书立说无私阐秘的大师风范而赞叹。
这些年,王海洲老师先后被评为当代太极拳大师、名家、名师;在国内诸多太极拳交流大会上获得多种荣誉奖项;近几年又历经劫难,先后编写出版了《秘传赵堡太极拳》、《赵堡太极诠真》、《太极拳正宗考析》、《赵堡太极剑、太极单刀》、《太极拳、太极春秋大刀、太极棍、太极散手合编》、《赵堡太极拳十三势》、《赵堡太极秘传兵器解读》等六部巨著,使赵堡太极拳的传承,一改传统上身传口授,缺少系统文字资料的局面。二十余年间,恩师为弘扬赵堡太极拳,足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在全国各地筹建起数十家赵堡太极拳社团。恩师二十载奋斗,硕果累累,为更多的人能在演练赵堡太极拳的过程中不断受益,打下了良好基础。
恩师王海洲先生淡泊名利,对于已经取得的荣誉和成果并不放在心上,更不会炫耀于人前。然而,对目前太极拳运动中出现的诸如走架时夺力、显力;较技中撕拉硬顶、蛮力冲撞等不良现象却十分关注更为之担忧。恐误人子弟,怕毁了太极拳。他嘱咐我们一定要静下心来,仔细揣摸拳理,刻苦用功,真正弄清什么是“一动十三势俱现”,真正修炼出太极拳功夫;学会用太极拳功法发放人;把老祖宗传下来的太极拳真功法学到身上,传续下去。
恩师是我们习拳途中的路标、人梯,让我们少走弯路,免入歧途。在我刚学拳架时,他一招一式的示范,反复帮我调身架,定方位,说意图;在我练过一段时间,能比较熟练地走架后,立即对我进行_招一式的攻防训练。他以身相授,让我从他身上感知什么是“化即打”,“打即化”。他时常将我“捆牢”,让我知道技击中犯了顶或撞有多大害处。在同恩师手与手、腿与腿、脚与脚、肩同肩的走化接触中,使我得以窥见太极拳堂奥,得识太极拳功的玄妙与窍要。每当此时,我就庆幸能得遇如此名师确实是我的福份。如果不能将恩师所传学到身上,真正是一大罪过。
我第一次开悟感知“化即打”时的场景至今仍历历在目。
那一天,我到恩师家拜访,他让我摆了个“懒扎衣”的架势,用手“按”我的右臂。那一刻,右臂立即用力招架,不意就犯了“顶”字,立刻被“捆牢”跪在地上。见我很困惑,恩师让我“按”住他的前臂,并像他“按”我一样用劲。当我用劲“按”他右臂的一刹那间,明显感到我是扶着一堵墙撞跌在地上。是稳稳当当,实实在在,在没有遇到外力情况下,自己栽下坑的。当时,我激动喜悦之情难以言表,真可谓“可意会不可言传,能神通不能语达”。恩师抓住这个机会,让我仔细看他完成这个动作,他的手、臂、肩、胯、裆、膝、脚,“从接劲到我栽下全过程中的每一个细微的“方位、滚动”变化,一遍又一遍,一点又一点,终于让我“彻悟”,让我“悟”出太极拳的“化打”之道,“悟”出太极功夫的一个标志性的检测标准是“引尽落空”“合即出”。不是“引进落空”。当时,我以为弄懂了这个道理,会使用了。而恩师说:“你只感知了一点皮毛,身体内部的转动、呼吸变化才是根本”。同时,他用太极图中阴阳鱼转动中“阳变阴、阴变阳”的转变过程,进一步阐秘“懒扎衣”成式的使用法和道理。让我从习练中知道什么叫“懂劲”,让我看到了“一动十三势俱现”不是神化,是真实的存在,经过修炼是能够做到的。王老师以拳式透拳理,技理同授的授功方法,授功效果,让我折服,让我感动。这就是我的恩师过人之处,是我的恩师有别于其它老师之处,也是他令人肃然起敬之处,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自古太极名师传人不重“招”而重“气”。恩师嘱咐我:要扎扎实实走好三段路,“即流行者气,对待者权,主宰者理”。“路漫漫兮而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恩师大道而行,功德辉照来者。我愿随恩师王海洲先生毕生弘扬赵堡太极拳,为传承中华武术做出应有的贡献。
(责任编辑 柯超)
资助鼓励
如果您认为我们做的对您是有价值的,并鼓励我们做的更好,请给我们关注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