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童旭东
(接上期)
1956年,师弟支燮堂从上海来看望他,鼓励孙存周总结家学,在技术理论和训练方法上能有所发展,著书流传。这也正是孙存周一生的夙愿。由孙存周的父亲孙禄堂先生建立的孙氏道艺武学体系,是以修为内劲为核心的武学体系。由于内劲的特点是无形无意,感而遂通,体现出来的是人体身心本能的适应机制,是把基本功、技法、招法、心法融合为良知良能后的产物,因此,练习者在充实内劲的过程中就有一个不断融合的过程。那么,如何融合呢?孙存周为此在内劲的概念上又提练出拳劲的概念。拳劲就是进入内劲之径。孙存周认为,式以立象,立象以尽意,意者拳劲也。因此,提出研究各家有效技法,重在研究式中之意,即拳劲。并按照内劲形成的规矩,由此去芜取精,化繁为简,以尽拳中之意,使各派有效之技法以内劲为统驭,化为良知良能。孙存周认为,任何一个拳劲的形成都是由基本功、拳式和心法三者组成的。基本功构筑拳劲的基础,拳式规范拳劲的特征,心法决定拳劲的运用。不同性质的拳劲对基本功的要求也将有所不同。有的拳式看上去很简单,但即使老师把你摆成那个式子,你也做不对,做不像。诸如孙氏形意拳劈拳中的束身过步,如果没有练出鸡腿力,是无论如何也模仿不出来的。所以,任何一个拳劲都是基本功、动作和心法的合成,并通过拳式来表达。任何一个拳式就是把基本功、运动特点、动力特点、招法与心法融合为一的形式,通过拳式之意,一气呵成,谓之拳劲。所以,所谓之拳学者,一式一学。即使达到无形无意的境地,那感而遂通的一击,也是拳劲通过身体内在的形式来完成。只不过这种形式已经成为身体的一种本能的反应状态。既可以多式是一劲,也可以一劲化多法。一套拳式就是一组拳劲的转换。把各派每一有效的技法提炼成拳劲,进而融合在符合产生内劲原则下的心法、身法及步法基础上,使此拳劲逐步化为内劲,则使内劲能不断丰富。由于同一原则下的心法、身法与步法决定了拳套中各式拳劲的基本性状的同一性,所以能够通过符合内劲原则的心身步法融入各派的有效技法,则不断完善内劲。所以,要先研究提炼拳劲,再逐渐化为内劲。通过研究拳劲,把功式法分解合成,再以修为内劲之原则和规矩,使拳劲逐渐化为内劲。正当孙存周准备将多年研究武术的心得著成文字成果时,武术界的反真功夫运动开始了。这使孙存周很不理解,武术不研究真功夫,那研究什么呢?因此,当国家体委的摄影队要给孙存周拍摄练拳资料时,当即遭到孙存周的拒绝。孙存周说:“就让我把这身功夫烂在棺材里吧!”
据孙存周的小女儿孙婉容介绍,孙存周原准备把他对武术的研究成果整理后上交给当时国家体委武术管理部门,并由她把父亲的这个意思传达给了当时的负责人。该负责人告之,将来需要的时候会找你们的。然而,不久武术界反真功夫运动开始了。此事也就从此搁置下来,直到孙存周逝世,也未能实现。
新中国成立后,孙存周的两个爱徒张烈、张亚南兄妹都考取了大学。另外,就是与习仲勋、齐心夫妇成为了朋友。这是令孙存周非常开心的两件事。孙存周感到这一对共产党人与众不同,为人谦和淳朴,尊重传统,很富有人情味,相互投缘。
孙存周与习仲勋夫妇相识,并不是通过官方渠道。那时,孙存周在北海团城练拳,习仲勋夫妇从中南海后门出来散步,顺便也去团城那儿走走,发现孙存周这个老头气质超凡,打的拳也与众不同,于是就跟在后面学着比划。孙存周见他们穿戴都是大干部模样,后面还跟着警卫员,所以并不跟他们多说话。但是,奇怪的是从此以后他们每天都来。尤其是那位女同志几乎一天不拉。这样就逐渐交谈起来,感到相互投缘。以后习仲勋和齐心夫妇还经常把孙存周请到家里去做客,对待孙存周像对待老师一样尊重。孙存周感到习仲勋夫妇没有架子,为人诚恳,于是双方成为了很好的朋友。然而,到了1962年,康生利用小说《刘志丹》死整习仲勋,习仲勋在北京消失了。这使孙存周失去了他唯一的一位共产党的朋友。孙存周为此情绪非常郁闷。于是,告别了家人,只身去上海看望故旧老友。
孙存周在上海住在支燮堂家,与周仲英、周锡琛、章启东、叶大密、褚桂亭等经常聚会。众人对孙存周内劲之精奇、身手之矫健,无不惊叹,称孙存周有百岁之兆。然而,出乎大家意料的是,孙存周对大家说:“我这次来是跟你们道别的,明年我就要去了。”众人听孙存周这么说以为是开玩笑,但是又见孙存周说这话时表情庄重,不像是戏言。这时的孙存周似乎已经预感到自己的驾鹤之日。
孙存周晚年对自己的真实功夫深藏不露,即使是他多年的弟子也大多不知其艺之深。这次来上海与当年的老友们相聚,一时性起才表露一二。一次,支燮堂的长子支一峰问及内劲,这时孙存周坐在椅子上让支一峰摸他的手臂,孙存周的双手搭在椅背儿上不动。支一峰感到有一股强烈的麻唆之感穿流而过,致使支一峰根本无法握住孙存周的手臂。这令支一峰深感惊讶。又一次谈起轻功,孙存周讲,龙形就有练轻功之效,并表演龙形的轻身效果,观者无不惊诧。
时有人谈起前人中诸如郝为真辈,在推手时能将人掷于无依靠之孤椅上,而人椅不倾。并言,有人说这种功夫自郝之后已无人能做到。孙存周说:“不妨玩一玩。”于是,在室中置一椅,四无依靠,孙存周分别与当中少壮者支一峰、华春荣等推手,无论把椅子放他们身后和左右什么位置,孙存周都能把他们发落在椅子上而不倾翻。后来,在一旁观看的褚桂亭对孙存周说:“如果把椅子放在你后面还行吗?”孙存周说:“试试吧。”褚把周元龙推上去跟孙存周推手,结果孙存周把周元龙发落到自己身后的椅子上,人椅不倾,众人叹为神奇。
当时,上海体育官的负责人顾留馨听说孙存周来上海了,非常兴奋,立即发了张海报称:“武术大师孙存周明晚来体育宫表演拳术”等等。顾留馨把海报发出去了,是想以木已成舟的方法逼着孙存周表演拳术,可是他哪里知道孙存周的脾气。第二天顾留馨找到褚桂亭,要褚桂亭请孙存周晚上来体育宫。褚桂亭说:“我哪儿有那么大的面子,办这件事你只能去找伯龄(叶大密)。”于是顾留馨又急急忙忙地找到叶大密,要叶大密请孙存周晚上一定来。叶大密对顾留馨讲:“晚了,存周已经上火车了,我刚送走的。”原来,海报贴出来后,就有人把这事告诉了孙存周。孙存周一听,二话没说,对支燮堂讲:“给我买一张回北京的车票,越早越好。”支燮堂是上海铁路局的,当即就买了张火车票。
褚桂亭一听孙存周已经走了,就埋怨起顾留馨:“你不这么瞎闹,存周本来是要多住上两天的,我们也能从他那儿多掏点东西。你这一闹,人家走了。”为此,顾留馨对孙存周意见很大,认为孙存周是故意给他难堪。那时的顾留馨,哪能理解孙存周当时的心境。
1963年8月28日,孙存周突然感到心口憋闷,儿子孙保亨是大夫,判断父亲是心肌梗塞,于是叫来汽车把孙存周拉到北大医院。车里没有空调,非常闷热。车子一到北大医院,孙保亨跑下车去叫护士。孙存周嫌车里闷热,就自己下了车,往医院走。女儿过来要扶,孙存周挥了下手说:“不用。”话音未落,刚一迈台阶,就轰然倒下。等孙保亨叫护士抬着担架出来时,孙存周已经去世了。孙存周,这位一代武学大师就此成为绝响。
孙存周去世后,武林中对孙存周有许多截然不同的传闻和说法。孙存周一辈子我行我素,刚直不阿,得罪的人确实不少,加之每个人的立场不同,背景不同,所以评价也就自然不同。有人故意贬低,有人无端造谣,当然也有实事求是者。诸如叶大密的弟子金仁霖介绍,叶大密认为,孙存周有古侠遗风,气质超拔,是近代武林中非常罕见的武学大家,其武功造诣不在同时代任何人之下。褚桂亭认为,孙存周的技击造诣是同时代的其他人所望尘莫及的,他是那个时代的代表人物。周剑南先生(姚馥春、耿霞光的弟子)认为,孙存周性格刚强爽直,眼界高,见解过人,其武艺特点乃身法快,擅用巧劲。
此外,孙存周在生活中恬淡、飘逸、诙谐。自25岁起就开始形成远离名利,求艺不求名的人格旨趣,从不允许别人宣传自己。在1929年杭州国术游艺大会上,本来设有监察长一职,并推举由孙存周担任。后因孙存周坚辞不受,只好取消监察长一职的设置,于是孙存周成为首席监察委员。在江苏国术馆时,乃父受中央国术馆和上海俭德会之恳请,每月都要外出南京、上海两地的中央国术馆和俭德会去兼课,占用时间十余日。乃父外出时则由孙存周代行江苏国术馆教务长的工作,但是孙存周不要任何名位,只是以普通教习的名份,拿着普通教习的薪水,代理教务长事务。直到乃父辞职北上后,孙存周才接受代理教务长的任命。金仁霖先生曾经告诉笔者,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他搜集整理上海地区太极拳的发展简史,曾给孙存周去信询问孙氏太极拳传人上海的历史。在孙存周的回信里,强调自己“余性不喜宣传”,并嘱之不要做任何渲染。
孙氏武学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粹,在孙存周的身上得到了集中的体现。其拳艺合乎老子无为之旨,其性德合乎孟子浩然之义,其精神合乎庄子自由之趣。孙存周的一生诚如孔夫子所言:“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这一切都可从孙存周创作的字画里强烈地折射出来。他所创作的“清溪渔隐图”表现出的和谐、恬淡、超脱与自由,与其说将老庄的精神世界表现得淋漓尽致,不如说正是他自身精神世界的真实映射。他所创作的“松枝图”,表现出来的浩然、挺拔与顽强,更可以说是他自身性德的生动流露。他的笔体苍劲而奔放,可谓字如其人。无论是技艺还是性德,无论是才学还是修养,孙存周都堪称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粹在武学领域里的一座绝岭奇峰。
孙存周的学生张烈认为,孙存周的气质品行这么多年来一直是他的人生偶像。孙存周高超的武艺更为他平生仅见,而孙存周对他的教导不仅仅是武术,更多的还是在做人做事上。张烈回忆说:“我年轻时好斗殴打架,到后来已经不是为自己打,而是为别人打,谁有事都来找我去打,差不多快成为打架专业户了。孙老师知道后,对我说:‘我不希望我教出来的学生就是个打手。练习拳术,重在得其精神。得其精神,就得让人说这小子真行!文能素手发科,武能舍身临阵。’就这几句话,我从此不再打架了。跟我一起打架的那些人后来都被劳教了,而我能考上了大学,孙老师的那几句话起了很大作用。”张烈又说:“孙老师教拳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对基本功要求的十分严格,二是练拳强调假想敌,三是强调用脑子练习技击,强调培养想像力。在教我练拳之余,还经常给我讲一些寓言性故事和做事的原则及道理。我大学即将毕业那年,孙老师在我练拳休息时,在一个烟盒上写了这样几句话:‘天下之事,虑之贵详,行之贵历,谋在于众,断在于独。’我看后印象很深。那时我面临毕业分配,确实需要有人在虑行谋断上给予指点。孙老师写这些时,好像是漫不经心的,但对我的影响却很大,终身难忘。”张烈还说:“虽然孙老师少一只眼,但那真是个帅老头,一举一动,那股精气神绝对与众不同,走在大街上就是不一样。我们往他身边一站,都觉着骄傲。”
孙存周不仅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武学奇人,更是一位有着独到见解,学养深厚的武术家。孙存周的武学思想可以概括为以孙禄堂先生“拳与道合”的武学思想为指导,形成了具有自然、简约、圆融、致用、中庸五大特征的,极具实践性的武学体系。这就是以自然为特征的修拳思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强调择拳时要顺其自然,二是要求练拳时要合乎自然,三是讲究用拳时要自然而然),以简约为特征的修习方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修为内劲的基本规矩是统一的,其基本结构是简约的。二是内劲为技击术的基础,有了这个基础便可博采百家之技,进而融会贯通。有了内在体验的依据,于是在拳学研修中能化繁为简,使技法化归于内劲的运作。三是辨理简明,即中华武术派别林立,拳式繁杂,如何辨明其优劣合理性,应以是否合乎内劲为宗),以圆融为特征的技术体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技术上的圆融。即以内劲修为为基础的技术体系,要博采百家之长,并把其融入习者自身的本性之中,形成具有自己本性特征的技术体系。二是道理上的圆融。即以内劲为宗,文武互参共进,体万物而不遗,拳知理性浑然一体,格物旁通),以实效为特征的训练方式(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是严谨规范,第二是以简驭繁,第三是练打合一),以中庸为特征的价值观念(指通过拳术的修习,能使习者的精神气质产生变化,从而心性与行为皆合乎中庸的标准。中庸,可视为一般人修行的最高成果)。尤其是孙存周继承乃父孙禄堂先生的文武合艺、修身育德的武术思想,对今天武术的发展更具有启示意义。(全文完)
(责任编辑 乔汉)
资助鼓励
如果您认为我们做的对您是有价值的,并鼓励我们做的更好,请给我们关注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