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综合 图书 期刊 名家 图片 视频 养生 导航 专题
我的收藏
加入收藏
切换繁体
谚语推荐:武谚阐秘
0

陈健侯

  • 性别:男
  • 出生日期:1895年
  • 原籍:镇江人
  • 国籍:
  • 代表拳种:太极拳
  • 师从: 孙禄堂
  • 主要传人: 张祚玉  尤志心 

陈健侯(1895―1969),镇江人,清未民初史学家陈庆年次子,江南高等学堂化学系本科毕业,镇江著名中医,虔诚的佛教徒。对《易经》有深入研究,故有“三学(医学、易学、佛学)博士”之称。自幼就酷爱武术,练少林拳,打沙袋,膂力过人,两腿绑铅锭,练习轻功,身手敏捷,能手擒过堂双燕。因精通《易经》,受到江苏省国术馆副馆长兼教务长孙禄堂宗师的赏识,后因治好了孙师的痰中带血的宿疾而成知交。孙禄堂收他为徒,孙师对陈说:“跟我学真传,你原先学的,都要抛弃,一切从头学起。”他与陈约法六章:①永不叛师;②不得私传(师傅批准后才能传人),法不入六耳;③不准要师傅教(意思是只有师傅想教时,才能教:徒弟不能主动提出要师傅教);④每式所教最多不得超过六遍(六次不会,从此就不教);⑤与师打斗,不要怕伤痛;⑥学到真传,不得随意伤人。孙师强调说,武功是打出来的,到了师徒对打阶段,千万不要怕伤痛。陈说:“我本是医生,有伤痛我自己会医,不劳老师担心。”陈悟性远过常人,师传一手,已能悟得第二手。师日:“昔日师传徒,师教一手,得一手,今我教汝一手,汝乃得数手。汝悟性之高,昔未之有也。”又日:“徒觅师难,师觅徒更难,得徒如汝者而不授之,无以对吾之师也。”于是孙禄堂决意把三十六手太极拳真传秘传给他。(详见尤志心《孙禄堂授拳陈健侯纪实》(《搏击》2005第7期,《武当》2006年第3--4期)。这套太极拳不计重复之处为三十六(主)手,暗合《易经》的三十六个连体象。此拳以太极为主体,融入八卦、形意之精华而成。其基础是?字手。五个手指分别成平、直、横、环、钩形,像一个?字。三十六手,不仅有?字手,而且一招一式都要符合“平、直、圆”的要求。技击含量高,动作难度大。“没有坚贞恒,真传学不成”,这套拳非常难练,没有极好的筋骨和坚强的毅力,没有悟性,是练不成的。陈跟孙师学拳时间一年多(1930―1931),实际学拳时间仅九个多月,形意、八卦、太极尽得之。学成后,孙师曾亲自对他的武功水平进行过两次测试(比试),取得了非常满意的成绩。陈曾与国术馆的众多名师(孙存周、孙振岱、萧汉卿、李香远、柳印虎等)多次切磋过,顿获好评。孙存周还给陈起了一个“泰山压项”的绰号,孙剑云亲书“名士多世隐,仙人好楼居”的条幅相赠。1931年10月江苏省国术馆关闭后,孙禄堂到北京后独赐函与陈日:“今我北上,尔我师徒之约,虽未全履(指乾坤日月剑、七星杆点穴等绝技未授),但我之神意,汝已得之矣。江湖人无戏言,非我夸口,来京跟我再学二年,汝再苦练十年,天下无敌矣。”陈因家室之累未能如约前往,终身憾之。
武风武术网 http://www.wfeng.net
陈自得孙氏三十六手太极拳真传后,悬壶济世之余,深居简出,继续苦练太极拳,钻研《易经》与佛学,把易理、佛理、拳理三者融会贯通成一体。他从《易经》和《道德经》中悟出了修练气功的法门,乾为首,乾走首,缘督为经(这话的意思是说,练气功,无论大小周天,要经过头部,都要经过督脉)。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没几年就达到了很高的境界,他的太极拳得气功之力,更臻完善,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闭门修练,一生实行“六不主义”:不叛师,不辱师门,不急于求成,不好勇斗狠,不伤人,不轻易传人。他的推手功夫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与人推手,武功再高,也像玩具一样被他随意摆布,他要你坐在椅子上就坐在椅子上,要你坐在床上就坐在床上……他要你怎样,你就怎样,没有一点自主力。苏州太极名师吴兆基(李香远弟子)“在功夫上也很佩服陈健侯,认为陈先生有出奇的功夫,太极拳功夫甚深,非常罕见”。(引自“太极拳留言版”)他的一身武功在战乱年代,防身克敌,保卫了一家和邻居的安全。
他一生爱好京剧,与京剧名角多有往来。一生多次拒绝做官,唯于上世纪60年初,那时政治环境比较宽松,才接受了镇江市政协之请,出任了第四届政协委员。
他曾自编“九手”,教自己的子女健身。他授徒极少,学完三十六手套路的,唯张祚玉(河南省国术馆毕业,省打考为全省第二名)一人而已。他授拳始终把培养人的德行放在最重要的地位。练拳者首先要有“慈孝敬”的好品德,其次要有“坚贞恒”的意志与毅力,最后才能讲“平直圆”的要领。(详见尤志心《陈健侯的“九字真经”》,《武魂》2007年7--8期)
1964年,他遭丧偶之痛。1966年文化大革命,红卫兵以破旧为名,将传经楼十万卷藏书毁于一旦(传经楼1918年4月动工,九月落成,举凡料量木石、调度工役、通盘筹划,皆由公任之),被困不眠三昼夜,身心交瘁。1969年终因忧伤成疾,饮恨而去。临终叹日:“自古英雄谁无死,莫不饮恨而吞声。”而文革中饮恨而吞声者,又何独公也。


xhwusu
编辑:
本站内容皆来源于网络,旨在宣传,传承中华武术,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处理.
暂无内容
上一篇:尤志心
下一篇:张祚玉
  • 返回武风形意首页
  • 关于我们 |  免责条款 |  隐私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合作 |  怎样投稿 |  手机版   

    武风武术网 xhw0@163.com 版权所有 备案号:吉ICP备09006692号

    Copyright ? 2011 wfeng New Media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资助鼓励

    如果您认为我们做的对您是有价值的,并鼓励我们做的更好,请给我们关注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