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的武术门派众多。1983年武术挖掘整理工作在全国展开,四川省挖掘整理出来的武术拳种达68种,其中最有影响,流传最为广泛的是僧、岳、赵、杜、洪、化、字、会八大门。这八大门虽然在四川流传广泛,时间也较为久远,但还不能算是土生土长的峨眉武术。真正土生土长,又没有受外来武术文化影响,一直保持自己特色的拳种只有两三种,其中武术界公认的峨眉武术的代表是黄林派。傅尚勋先生是黄林派第38代传人,现任峨眉黄林武术研习馆馆长。关于峨眉武术和黄林派,记者采访了傅尚勋先生。
记者:傅老师,.社会上有关峨眉武术的说法很多,请您介绍一下峨眉武术的来源和传承。
傅尚勋:1983年,我参加了四川省的武术挖掘整理工作,参与了《四川武术大全》一书的编写工作。当时,我们认为,所谓峨眉武术是指流传于四川的武术,主要包括僧、岳、赵、杜、洪、化、字、会八大门,也有人将这八门与黄林、点易、铁佛、青城、青牛等五派拳术,统归为峨嵋派拳术,有所谓“一树开五花,五花八叶扶”的说法。经过这么多年的研究,我们对峨眉武术又有了新的认识。八大门虽然在四川近代流传很广泛,但是,他们其实都是外来拳种,比如:僧门实际是少林派,嘉庆年间才传到四川;岳门是岳飞传下来的,是战争武术;赵门实际属于太祖红拳,分为直隶和三原两派;杜门,是江西过来的。真正是四川土生土长的拳种只有黄林派、盘破门等。其中黄林派是大家公认的四川峨眉武术的代表,传承清晰、技术特点突出,没有受外来武术的影响。
关于黄林派的来源,说法不一。首先说创始人。少林武术尊崇的是达摩,武当武术尊崇的是张三丰,峨眉武术尊崇的则是火龙真人。当然,这些都是传说,真伪很难考证。
关于火龙真人,在历史上就出现了四次——东汉、晋朝、唐朝、宋朝都有火龙真人的记载。宋代的火龙真人可能和张三丰有些关系,因为道教中记载,张三丰曾经在终南山向火龙真人问道。
如果按火龙真人是东汉时期的人来讲,到了唐朝末年,有道人彭晓在蜀中发现了一本书,这本书叫《参同契》,被称为丹经之王,是研究炼丹的书,后来这本书就在社会上公开了。在峨眉山万年寺,有一位道人根据《参同契》一书中的理论,参照峨眉山上猴子的动作身法,模仿灵猴的搏斗动作,观察了其他兽类相争的姿态,创编出了火龙拳。火龙拳是以火龙真人命名,还是以其他的东西命名,现在还无法确定。
为什么叫火龙拳?在《山海经》上记载:夸父生西域,西域生先农,先农始生羌狄。羌狄是最古老的蜀民族,其图腾是龙。巴蜀在中国的西南,从五行来说,南方属火,也就是峨眉属火。龙生于羌狄,属于巴蜀,所以叫火龙。我认为火龙拳就是这么来的。
记者:为什么叫黄林派?它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傅尚勋:关于黄林派名字的来源,说法有两种。其一是万年寺旁有一个黄林坡,道人在这里传武,后人根据万年寺的楹联而命名为“黄林派”;其二是,清朝雍正年间,朝廷迫害武林人士,一些武林人士避难四川彭县九峰山,他们切磋拳技,将各种武术融合成一派风格独特的拳术并传授给他人,因此山遍植银杏树,秋天一片金黄,故名“黄林派”。我认为,黄林的意思是黄山之林,黄山就是峨眉山。在《山海经》中,峨眉山被称为人皇之山,黄帝曾求道人皇之山。黄林原为皇林,后来为了避讳,才改为黄林。
记者:您是黄林派第38代传人,能简单介绍一下黄林派的传承吗?
傅尚勋:黄林派在唐宋时代就形成了,那时的传承已经很难考察。到了清朝乾隆嘉庆年间,成都有个叫刘教古的,他是第32代。刘教古的孙子刘松云擅长黄林派拳术,民国初年,刘松云传给成都的宋鹞山、钟润生、张海门、钟敬芝等人,从此,黄林派拳术在成都等地广为流传。我是跟我的叔叔傅思齐、刘震南学习的黄林派,还向钟方汉、宋德昭、何绍清、邓善堂等人学习过。
记者:黄林派武术的主要内容和风格特点是什么?
傅尚勋:黄林派的主要套路有:四平拳、等桩拳、火龙拳等徒手套路,器械套路有一套燕林刀,还有美人桩功法练习。
风格特点是:身捷步灵,多拳少腿,走定相配,拳指结合,柔化脆出,快打巧制。运动中,讲究“脚似蛇行腰柔软,快速活变步为先,提箭盘破随机用,柔脆快巧狠当先”。技击上善于用手裹身滚的化劲;手型以箭拳、箭指、擎手为主。拳术理论是“以步为先,以手为副,以柔克刚,后发先至,见空打空,以快制慢,借力使力,以巧制胜”。提箭盘破是黄林派的手法,这里就不详细讲了。
峨眉武术从地域上分是有东西之别的。川东属巴国,多山地,巴人性格刚烈、粗犷、豪爽;川西为蜀国,多平坝河流,蜀人性格阴柔、机敏狡猾。黄林派武术就是根据川西人的特点而形成的,比较阴柔。川西人身体矮小、性格内敛,这就决定了黄林派武术要以奇制胜,不硬碰,找窍道。在技法上,多拳少腿,掌指当先,打击对方的薄弱处;以步为先,以身为辅,特别强调步法。武术谚语讲:“长对短,守内外;短对长,脚下忙。”四川人身材矮小,面对身材高大的对手,全靠步法的灵活敏捷,迅速贴近对手,发挥自己的特长。与少林武术区别最大的就是蹦跳比较少,不是向高处跳,而是向远处纵,这样能够很快缩短距离;也不是硬拼硬打,而是软绵缠随,既能贴得进去,又能退得出来。它是按照道家的以柔克刚来对敌的。和武当武术相比,黄林派架势更加小巧紧凑。
记者:您说峨眉武术具有少林、武当都不具备的特点,这是为什么?
傅尚勋:峨眉武术是很古老的,它的形成在少林、武当之前,那种说峨眉武术学习了少林、武当的说法是不确切的。峨眉武术既有中原文化思想在内,又有巴蜀文化的内涵。道家思想出自老子,是中原文化。但是道教却出自巴蜀,是从张道陵开始的。张道陵在大邑县的鹤鸣山传道,形成了道教。如果说峨眉武术受少林、武当武术的影响,那也是在清朝以后。清朝以前的峨眉武术是保持自己的独特风格的。以黄林派为例,它的风格特点和少林、武当都不同。这一点在明朝的一些武术著作和诗文中有记载,可印证。比如唐顺之的《峨眉道人拳歌》、吴殳的《手臂录》中记载的峨眉枪、戚继光《纪效新书》中记载的巴子棍,这些都是对峨眉武术的记载。特别是唐顺之的《峨眉道人拳歌》写到:“佛陀塞外多技能,少林拳法世稀有。道人更是出新奇,乃是深山白猿授。百折连腰近无骨,一撒通身皆是手。”反映出了峨眉武术区别于少林武术,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记者:练习黄林派武术,您最大的体会和感受是什么?
傅尚勋:黄林派武术是养生和技击并重的,它的套路动作定式非常少,动作非攻即防。动时灵活秀丽,定式时又雄伟挺拔,转折时奇妙异常。这套拳非常富有哲理,它的动静、刚柔、转折,和书法、音乐等艺术是相通的。我练习的时候,仿佛在一大片树林中穿行,身似猿猴,敏捷轻灵,好像融人大自然之中,身心舒适畅快。
记者:这套拳法这么优秀,您准备向社会普及传播吗?
傅尚勋:当然渴望向社会传播。我现在正在做这方面的工作,出版有关黄林派的书籍和音像制品。我创办的峨眉黄林武术研习馆就是为了更好地传播这门武术。我希望更多的年轻人来学习传统峨眉武术。
责任编辑龚建新
资助鼓励
如果您认为我们做的对您是有价值的,并鼓励我们做的更好,请给我们关注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