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我们“武术之旅”一行来到烟台,恰逢烟台第二届国际武术节闭幕,参加武术节的许多老拳师尚未离开烟台。乘此武林群英大聚首的良机,我们采访了一些民间武术流派的传人。这些武术人长期习练、传播中国传统武术,在当地享有盛誉,堪称中国武术的脊梁。更有一些民间拳师听说我们来到烟台,纷纷从青岛、济宁赶来和我们相会,那种热情让我们感动。(以下采访人物按姓氏汉语拼音顺序排列)
安吉鲁:意大利人,陈乐平的学生
安吉鲁已经是第19次来中国了,是个真正的中国通。他用流利的汉语说,他1972年开始学习空手道、柔道、跆拳道,1980年开始学习武术,1990年在香港接触到七星螳螂拳,从此就迷上了这个独具特色的中国功夫,并且开始寻找掌握螳螂拳绝技的中国老师。1998年,他在山东认识了陈乐平先生,开始跟他学习螳螂拳,并在陈乐平的帮助下,在意大利成立了七星螳螂拳分会,自己担任会长。他在意大利办有5个武术馆,分别在罗马、威尼斯、米兰、佛罗伦萨、都林等城市,长期在武术馆学习的学生有三百多人。他说:“意大利人都知道,中国的功夫很好,意大利都是练习武术套路,传统武术功夫很少,更没有理论。所以我就到中国来学习传统功夫和武术理论。非常幸运,我在青岛找到了。”
陈乐平:青岛七星螳螂拳委员会会长
50岁的陈乐平显得相当年轻,一副朝气蓬勃的样子。他特地从青岛赶来参加我们这次采访研讨活动。他说他是1961年开始跟青岛的七星螳螂拳传人李占元先生习武的,直到1992年老师去世,学习了30年。李占元的师傅是胡永福,胡永福的老师就是大名鼎鼎的林景山。30年研究习练七星螳螂拳,陈乐平已经成为青岛螳螂拳门的翘楚,他说他参加的比赛,取得的成绩已经多得记不清了,现在他主要是传播七星螳螂拳。他曾经和老师一起成立了一个青岛七星螳螂拳拳法研究会,老师去世后,他把这个研究会改名为七星螳螂拳委员会,并担任会长。“成立这个委员会,就是为了更好地传播螳螂拳,现在我已经把七星螳螂拳推广到了意大利,并在那里成立了意大利七星螳螂拳分会。”陈乐平说。这次到烟台来,他还特意带来了自己的意大利学生安吉鲁。
华玉国:秘宗长拳传人
烟台是武术之乡,不仅是螳螂拳的发源地;而且还流传着其他武术流派,其中秘宗长拳在烟台非常盛行。华玉国说:“烟台是秘宗拳的发展地,现在流传在东北、青岛的秘宗长拳就是从烟台传播过去的。”1947年,刚满10岁的华玉国就开始了习武生涯。他勤奋好学,多方拜师求学,一生经历了三个老师:启蒙老师是孙孝兴;1953年孙老师去世了,他又跟随李玉生老师学习;1980年,他慕名到天津拜在董子阳老师门下学习秘宗长拳。就这样,经过五十多年的勤学苦练,华玉国终于比较全面地继承了秘宗拳的技术和理论。1979年,他参加了在广西南宁举行的传统武术挖掘表演大赛,表演的秘宗长拳引起专家的注意。后来他多次参加各种武术比赛,向人们展示秘宗拳这一中国武术的奇葩。他说:“一个人学习武术,不仅要会学,还要会教。当一个武术老师,教得有身法,讲得有理论,演得有手法,动得有打法。武术不能只是表演,还要提倡搏击性。”姜沂:郝家太极梅花螳螂拳传人
73岁的姜沂老人是烟台郝家太极梅花螳螂拳传人,师傅是郝恒信。“15岁那年,我当了搬运工,和别人打了场架就萌发了学习武术的念头。当时想,学了武术就不受人欺负。那时练习武术的动机不对。”老人说。现在,姜沂老人教授徒弟,首先就明确学习武术不是为了打架,是为了强身健体01991年,姜沂在家里办了一个拳社,名叫“姜沂拳社”,利用业余时间教授一些武术爱好者。后来由于房屋拆迁,拳社不得不停办了。现在,他在烟台市文化宫前的广场上教授螳螂拳,传授的弟子已经有数百人。
李飞林:太极螳螂拳传人
1959年,李飞林生于山东省烟台市的莱阳。莱阳古有“螳螂窝”之称,是胶东螳螂拳的发源地,这里孕育了众多的螳螂门宗师及螳螂拳流派。在众多的螳螂拳名师中,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三山、两亭、一郝”。李飞林就是王玉山之子王元亮的徒弟。1970年,李飞林拜师王元亮学习太极螳螂拳,后又跟随王元亮的弟弟王元乾学习。在王家两位名师的栽培下,他比较全面地继承了太极螳螂拳的技术体系。李飞林正值年富力强的中青年时代,可以说是烟台武术界的中坚力量。他曾经参加过在辽宁阜新和葫芦岛市举行的传统武术交流大赛,获得了优异的成绩,去年还代表中国参加了在郑州举行的首届世界传统武术节。在河南电视台的“武林风”节目中,他表演的太极螳螂拳受到观众的好评。对现在的有关螳螂拳源流的争论,李飞林认为是好事,“因为这表明螳螂拳作为一个品牌,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这有利于螳螂拳的发展。”他对记者说,“我是1989年从莱阳调到烟台的,对莱阳的螳螂拳比较了解。螳螂拳从王郎创拳,到李秉宵,一直在莱阳传播,直到梁学香时代,还没有出现其他的门派。以后才出现了梅花螳螂、七星螳螂、六合螳螂、太极螳螂等。螳螂拳不论是起源于青岛,还是起源于烟台的莱阳,都是我们山东胶东半岛的品牌,我们应该把它发扬光大。我认为,螳螂拳应该出一个统一的规定套路,便于比赛,也便于它的发展。”
李景春:任城查拳传人
李景春先生是特意从济宁赶到烟台的。他57岁,朴实厚道,少言寡语。他向我们介绍了任城查拳。武术界有句谚语:“从南京到北京,查拳出在教门中。”这是说查拳是流行于回族当中的著名拳种。查拳盛行在山东的冠县、聊城、济宁等地。任城查拳是山东的著名拳种。李景春自幼酷爱武术,12岁开始学习武术,曾学习过罗汉拳、提拦枪、八卦刀,还学习过中国跤,后从师查拳传人李玉洪学习任城查拳。经过四十多年的习练研究,他对查拳的技术和理论有着较高的造诣,成为济宁任城查拳的著名传人,并培养出了一批查拳好手。去年,在山东电视台上,播出了他的中国跤术和任城查拳两个节目。2004年,由他的弟子代为拍摄了20碟《中华武术展现工程·查拳》。现在李景春先生担任着济宁传统武术研究会副会长,他说:“现在我已经退休了,争取为任城查拳的发展多做一点贡献。”
李宗贵:大连武术协会副主席。螳螂拳传人
李宗贵先生是带队来参加烟台国际武术节的,正逢我们来到烟台。他说他练习的是梅花螳螂拳和七星螳螂拳,这次到烟台来是认祖归宗。“螳螂拳是从烟台传到我们大连的,然后,通过大连,又传播到沈阳、长春、哈尔滨,
[removed]
<!--
// -->
[removed]
并遍布东三省。所以,我们东北的螳螂拳的根在烟台。”李宗贵是大连一家酒厂的厂长,可是他却热心武术活动。这些年,他经常到各地参加武术表演活动,有时表演双手剑,有时表演螳螂拳,有时又带领徒弟参加武术比赛。“我喜欢武术,到各地参加武术活动,就是想宣传我们的传统武术。”
曲滋君:郝家太极梅花螳螂拳传人
曲滋君先生59岁,是郝家太极梅花螳螂拳第四代传人。烟台郝家门的螳螂拳起始于郝宏先生。郝宏开始时学习的是罗汉拳,在北京时,郝宏枪术出众,被称为“神枪郝”。回烟台后,他拜师梁学香,练习梅花螳螂拳,自成一派。郝宏传给自己的儿子郝恒信、郝恒禄等人。曲滋君则跟自己的舅舅郝斌(郝恒禄之子)学习了郝家螳螂拳。曲滋君回忆说:“我四五岁时,跟母亲到了青岛,开始跟舅舅郝斌学习螳螂拳。当时我们住在一个院子里,每天早晨舅舅就抱着我到山上练拳。”后来,曲滋君又到过潍坊、济南等地上学,中断了学习,直到1968年才回到烟台,继续学习螳螂拳。曲滋君现在担任烟台市工程局纪律检查委员会副书记。虽然工作繁忙,可是他从来没有忘记传播家传的太极梅花螳螂拳。他多次参加山东省举行的传统武术比赛,并担任着烟台市武术协会副主席。在烟台武术的挖掘整理、组建螳螂拳联谊会等活动中,他做了许多工作。他还多次到意大利、韩国、香港、广州等国家和地区传授太极梅花螳螂拳。
时维景:通背拳传人
说起烟台的通背拳,时维景老人总是说:“在烟台,螳螂拳是红花,我们通背拳是绿叶。我们愿意当绿叶,把螳螂拳烘托出去。”话虽这么说,时维景这些年一直为了传播通背拳呕心沥血。1960年,时维景拜师学习通背拳。他爱好通背拳的单操手,喜欢散打。通背拳原来没有套路,是大连的通背拳宗师修剑池先生在1954年创编了六路通背拳套路,时维景的师傅在烟台也创编了八套通背拳,于是,通背拳的套路才开始广泛流传。可是时维景老人喜欢练习单操,教授弟子也是只传授散打。80年代初中国开始推广散打运动的时候,时维景高兴了一阵子,他想用不了多久,各种风格的传统武术散打将会出现在擂台上。可是,二十多年过去了,这种现象并没有出现。这让他苦闷了一阵子。现在,他认识到,只靠一门传统武术,是搞不起来散打的,必须向其他门派学习,综合百家之长,才能使武术散打发扬光大。退休后,时维景经常住在北京的闺女家。在北京,他经常到一些大学、研究所,向大学生传授通背拳散打技术,他还被中科院研究生院特聘为武术教练。前些日子,时维景大病了一场,做了肺部手术,养好病后,时维景又活跃在练武场上。他说:“住院的时候,我就想:老天爷如果让我继续研究通背拳,我就活下来;如果不让我研究,我就到阎王爷那里报到。现在,我又活过来了,那我就继续研究通背拳。”
宋林春:郝家太极梅花螳螂拳传人
宋林春,1938年出生,是郝恒信的徒弟。宋林春的父亲曾经跟郝恒信学习螳螂拳,宋林春经常跟着去看热闹,耳濡目染,宋林春也喜爱上了螳螂拳。1949年他正式拜师,学习起了太极梅花螳螂拳。郝恒信老师去世后,他又跟随郝斌、郝中岳学习,系统掌握了摘要六段、八肘四段、梅花路、乱接、八仙剑、太极枪、六合棍等螳螂拳门的套路。宋林春先生原来在烟台港务局工作,现在已经退休。退休后,他把全部精力投入到传播螳螂拳的工作中,他现在在一所小学教螳螂拳。“让孩子喜欢螳螂拳,学习螳螂拳,我们的传统武术才能后继有人。”
孙德:太极螳螂拳传人,武术七段
今年56岁的孙德生于山东省莱阳县,受家庭的影响五岁起孙德随爷爷孙宝仁开始习练螳螂拳。在他12岁那年爷爷去世,孙德只能自己练武。后来孙德在莱阳中学上学时经人介绍认识了螳螂拳名师崔寿山的高足徐凤岐,正式拜师后,在徐凤岐的指点下进步很快。1975年,由于历史原因孙德与老师徐凤岐分别,举家迁到烟台,并在房管局系统工作。80年代初,当时的国家体委在全国各地开展武术挖整工作,孙德也加入其中。1997年,孙德与同门师兄弟成立了中国烟台王郎螳螂拳研究推广中心,开始系统地研究螳螂拳的历史、拳理、技击特点,并向海内外推广,刻苦的练习使他在国际、国内武术比赛中多次获奖,尤其是2003年,54岁的孙德在全国传统武术比赛中,凭借着太极螳螂拳和柳叶劈刺双把剑一举获得两项冠军。孙德说:“现在螳螂拳的发展受经济大潮冲击基本停留在表面,工作不够扎实。这样做扭曲了螳螂拳的技术体系,我很担心也不敢想这样下去螳螂拳会发展成什么样。我最感谢母亲,是她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勇气,也正是母亲鼓励我走上武术的道路。母亲已离我而去,我将继续尽忠于自己衷爱的武术事业,以报答母亲的恩情。”
谭学东:临清弹腿传人
今年65岁的谭学东提起父亲谭福成,声音仍不免哽咽,他说是父亲培养了他,不仅传给他武艺,更让他学会了做人。上个世纪30年代,谭福成从师烟台的弹腿名家李宝喜、李英堂学习临清弹腿,28岁就开始立门教场,传授武艺。谭学东自幼跟父亲学习临清弹腿,尽管生活艰难,他仍然坚持练习武术。“父亲总是教导我们,练功要吃得苦中苦,他自己就是利用一切时间练功的。50年代,他拉着木轮水车,挨门挨户给人家送水,水车上总是挂着刀、枪、剑、棍,只要有片刻时间就舞上一阵子。真正是拳不离手。”在父亲的严格训练下,谭学东从小就打下了扎实的武术基础,现在仍能做几个腾空飞脚。父亲传授给谭学东的不仅是高超的武艺,更重要的是热爱国家的品德。他现在还保存着父亲留给他的一把民国时期的宝剑,这中间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30年代初,一艘日本军舰要在烟台登陆,烟台武林中人得到消息后,就聚集起来,手持刀枪剑棍等十八般兵器迎候在海滩上。日军从望远镜中看到手持大刀、虎视眈眈的中国老百姓,吓得掉转船头,灰溜溜地走了。事后,烟台军政部门铸造了一些宝剑,赠送给了当时参加这场保卫家园的武林人士。谭学东的父亲一直珍藏着这把宝剑,1976年去世后,作为传家宝传给了谭学东。“我要继承父亲的遗志,把弹腿发扬光大。现在,我教学生是完全免费的,就是想把弹腿技术、把中国武术的精神传播下去。”
王安麟:济宁市武术协会秘书长,文圣拳传人
王安麟今年4l岁,文圣拳传人。文圣拳起源于明末清初,创始人是刘奉天。刘奉天与自己的徒弟郜云龙共同研创了“文圣功”,又称为“五步架”或“长寿拳”,流传于河北、河南、山东一带。后经宋传平、宋如一父子定架,剥离其原有的封建迷信思
[removed]
<!--
// -->
[removed]
想,而成现在的拳架。由于该拳深受儒家文化浸染,故取名为“文圣拳”。王安麟自幼随宋如一练习文圣拳,又得到宋传平的指导,现在已经全面继承了文圣拳的技艺。山东电视台的《中华武术》节目曾经多次介绍过王安麟先生和文圣拳。
于天路:烟台武术协会副主席,七星螳螂拳传人。武术六段
于天路先生今年62岁,是七星螳螂拳名家林景山的弟子。提起林景山,许多人可能不知道,但是提起武打电影明星于海,许多人是耳熟能详。于海的师傅就是林景山。林景山14岁从莱阳到烟台,跟随七星螳螂拳名师范旭东学习七星螳螂拳,成为烟台的武术大家。于天路先生自幼拜师林景山,经过数十年的刻苦学习,全面继承了七星螳螂拳技艺。他认为,传统武术,首先要继承,继承之后要改革,最后才能谈得上发展。为了继承发展老师留下的七星螳螂拳,去年七月份他成立了七星螳螂拳武术馆,经过一年多的发展,现在已经有二百多名学生。对此,于天路还不满足,今年准备投资五百万在卧龙山购买楼房校舍,计划将来把武术馆搬到新的地址,创办一所烟台七星螳螂拳武术学校。“在现在的经济大潮下,没有很好的经济条件做后盾,很多事情就是一筹莫展。传统武术要发展,也必须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于天路深有感触地说。他现在除了担任七星螳螂拳武术馆馆长,还是烟台七星螳螂拳武术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的董事。“我们没有别的想法,就是想把七星螳螂拳传播下去,不能让传统的武术在我们这里断代。”
张道锦:六合螳螂拳传人,烟台武术协会副主席
1957年生于山东省黄县邹家村,五岁起随叔父刘志红习练红拳,从此对武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三年后叔父回了西安,父亲将他送到当地著名拳师单香陵家里开始习练六合螳螂拳至今,风雨不辍四十载。“人活在世上难免遇到或喜或悲的事情,练武是我惟一调整心态的方式。”1991年,在他的倡导下和本门师兄弟一起组建了龙口六合螳螂拳研究会,并担任秘书长。从最初的60个会员,发展到如今这支队伍,在龙口不断壮大。张道锦是个极重感情的人,“文革”期间,他曾将危难中的老师单香陵藏在了自己家里,他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能保住老师的故居。在张道锦的虚心学习与精心研究下,练出一套独具风格的六合螳螂拳的拳法、剑法、刀法、棍法。这也使他在许多国内外赛事中摘金夺银。1985年6月,在原国家体委举办的全国武术观摩大赛上获金牌;1986年10月,在原国家体委举办的全国三献技艺大赛中获金牌;1991年9月,首届济南国际武术邀请赛中获三个单项冠军及全能金牌;2000年8月,山东省首届螳螂拳、剑比赛中获金牌。张道锦门下国内外弟子众多,其中多半都是慕名而来拜师学艺的。“我习武的动力源于国家、社会、家人、朋友等多方面的鼓励与支持,我想在这里向他们一并表示感谢。”在谈到未来螳螂拳的发展时张道锦强调:第一,既要追根求源,又要打破门户之见,现在要发展必须坚持螳螂拳是一家的原则;第二,既要保留原有风格特点,又要吸取百家之长,向老师学艺不光是学外形,重在悟其内在的拳理功法,现在很多人都有这种误区,不能闭门造车,能发展到现在的武术流派都是优秀的,好的东西就要学;第三,既要研究武术理论,又要踏踏实实苦练功夫,研究理论是为了更好的发展,功夫是苦练加巧练的结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地为传统武术发展做出贡献。
钟连宝:七星螳螂拳传人
钟连宝是林景山老师的弟子,七星螳螂拳传人。钟连宝的父亲和林景山是老朋友,因此,钟连宝的大哥、二哥、三哥都曾经跟林景山学习过螳螂拳,可惜的是他们都没有坚持下来,只有钟连宝坚持到今天。“学习武术,就得有持之以恒的精神。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练不成的。”钟连宝深有感触地说。1953年,钟连宝正式拜在林景山老师的门下,从此,他就几十年如一日地刻苦学习,即便是1960年困难时期吃不饱饭,他也没有放下武术;“文化大革命”中不让练习武术,他就偷偷地练,武术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刻苦的训练,换来了出色的成绩,钟连宝完全继承了林景山老师的衣钵。1979年,他代表山东螳螂拳门派参加了在广西南宁举行的全国传统武术比赛,由于成绩优异,被选送到北京汇报表演。1980年在第二届全国传统武术比赛中,他获得了优秀奖。这以后,钟连宝先生多次在全国武术邀请赛中担任裁判工作。1994年,在他的倡导下成立了烟台七星螳螂拳研究会。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和市场的需要,2002年又把研究会改为烟台七星螳螂拳俱乐部,并亲自担任会长。“我们的目的,就是为了联络国内外广大的螳螂拳爱好者,发展中国的传统武术。”他说。现在,钟连宝先生已经多次出访菲律宾、意大利、德国、比利时等国家传播七星螳螂拳,并在意大利成立了七星螳螂拳俱乐部。
周振东:太极螳螂拳传人,武术六段
53岁的周振东是著名的“莱阳三山”之一崔寿山先生的再传大弟子,他的老师是张楷堂。张楷堂在当地是大户人家,有兄弟三人。在姜化龙的介绍下,张家把崔寿山请到家里给自己的子侄教授太极螳螂拳,因此张楷堂比较全面地继承了崔寿山先生的拳艺。周振东跟张楷堂是亲戚,他7岁开始跟随张楷堂学习太极螳螂拳,一学二十多年,终于全面地继承了老师的衣钵。周振东是个工人,干过装卸工、修理工,还当过司机。尽管工作繁忙、艰苦,可是他从来没有放下过自己钟爱的太极螳螂拳,不仅自己练习不辍,业余还培养了一班弟子。现在,他已经退休了,每天以传拳课徒为乐,还经常参加省里和全国的传统武术比赛。去年,在辽宁阜新和葫芦岛市,他两次参加全国传统武术大赛,表演的太极螳螂拳,获得了金牌。尽管如此,老人还是常常慨叹:“我最大的希望就是培养一些好的徒弟,能把太极螳螂拳这门技艺传播下去。可是现在的年轻人太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了,教出个好徒弟真不容易!”
资助鼓励
如果您认为我们做的对您是有价值的,并鼓励我们做的更好,请给我们关注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