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版
- 原貌版
来源:太极网
-----------------------------------------------------------------------------------------------------
86岁的太极拳家林墨根虽高龄,但还能与青壮年推手,并可将其随意发放到数步之外,这令许多人“虽不能致”,却“心向往之”。
今年虚岁86的林墨根,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要小许多。像其他老人一样,每天上午和下午的特定时段,林老都要到小区的院子里活动一下,只是与其他老人通常的散步不同,在入松入静后他便开始杨式太极拳的走架。这时,早已等候在院子里的徒弟们,或随着他的一招一式练习,或站在一旁细细体味老师走架时那大松大软、连绵不断、圆活无碍的拳意。此时,透过疏密有间的树叶,斑驳的阳光柔柔地洒落在这群人的身上,四周是那样的安静,只有微风路过,目睹这似曾相识的场景。
自从林老1987年搬到成都市双林中横路的这个院落,十八载寒暑更替,邻居们见证了“林大爷”的徒弟来了一批又一批,而“林大爷”仍像当初那样,诲人不倦,不见有丝毫懈怠。邻居们不知道的是,就是从林老的这一批一批的徒弟中,走出了四川以及全国太极推手对抗赛的冠亚军。邻居们更不知道,作为杨式太极拳的第五代传师,林老在当今中国武术界,无论官方还是民间,都有着广泛影响和声誉,在太极拳理论、推手实践、太极教学、推手规则等方面都有贡献。
太极推手独步武林
林老1920年出生于四川省资中县,16岁时先习南拳,后拜入杨式太极拳一代宗师杨澄甫的得意高足———杨式太极拳第四代传师李雅轩大师门下。由于他爱拳如命,又有惊人的毅力和刻苦钻研的精神,深受李雅轩先生的喜爱和器重,得其真传,特别是太极推手功夫出神入化。一位日本空手道高手在访问了林老之后说“中国的许多名家是动口不动手,林墨根老师是动口也动手。”
凭着过硬的推手功夫,多年来,林老是“动口又动手”,每逢重大赛事活动和国内外武林同行来访时,他既要讲拳理,更会亲自下场动手比试。2001年,首届中国国际太极拳交流大会暨太极拳名家联谊会在珠海举行,林老是众多太极拳名家中唯一一个以太极推手专家身份参会,并在现场作推手演示的拳师,从此享有“中国太极推手第一人”的美誉。
林老真有那么高深的武功吗?笔者带着一丝疑惑来到成都市双林中横路林老的家中。走进一间不大的客厅,很难想像这是一个武林之家,家具简单,墙壁上的书画、相片、荣誉证书是这里最靓丽的看点了,而中间那个“武林之家”的牌匾尤为醒目。
还没坐定就想跃跃欲试,感受林老的太极功力。于是我扎好弓步,用尽全身力气两掌向林老推去,他却纹丝不动,反而借力将我弹出两三步远。有些老顽童性格的林老,笑着说他用的力气都多了,说着只见他伸出右手的小指,放在我胸口轻轻一点,我又被摔出去了。我不服气,两手抓住他双肩使劲推,他只是抓着我的手,不知道哪来的无形、强大的力量,让我失去重心平衡,欲动不能,欲抗也不能,晃荡不定,心头只是一片茫茫然。几招下来,我已经是气喘吁吁了,林老却仍然气定神闲。兴之所至,随后林老开始以推手的各种发放劲,将徒弟发放到丈外的沙发上。要不是亲身体验,亲眼所见,我还真以为太极不过是虚张声势的花拳绣腿,没想到是如此出神入化,打人于无形之中。
推动规则的完善与创新
采访中,为了说明太极拳的听劲灵敏,反应迅速,林老还和笔者做拍手背的游戏。60多年里一直练功不辍的林老的反应实在太快了,笔者总是躲不开他拍下来的手,打他的手时却总也打不着。
动过手后,林老开始动口了。“以前很多的太极拳推手比赛总是顶牛,是因为违背了太极拳推手的原则。造成推手顶牛现象的原因,是规则制定得不合理,规则限制太多,没法发挥太极拳的技法。推手规则必须改革。”林老透露,“中国武术院曾经给了我们一个科研项目,改革推手规则。经过几年的研究,我们对原来的推手规则进行了完全的改革,新的规则总的原则是:沾连粘随手不离,步活身灵脚不停;八法寻机不抗不顶,顺势寻机追击破门。这套新规则在四川省的推手比赛中进行过试验,效果很好,后来就上报给国家体育总局武术院,逐渐得到推行,减少了很多顶牛现象。”
宁愿饿饭不愿饿拳
太极拳是一门文化智慧拳。学习它不仅要有名师传授动作、拳理,最重要的还是靠学武者自己钻研、领悟、苦练。林老常这样对徒弟说:“攀高无捷径,唯有练、练、练!”
林老常常利用出差的机会练功。他每次出差在外,都是凌晨4点钟起床练功,然后去买车船票,即使自己有座位,也将座位让给别人,自己就那样站着练功。有时坐小筏子的时候,他就在旁边假装看风景,实际上是在练桩功。一蹲一起,一腿站立,也不怕别人笑,潜心于自己的功夫中。一到出差地点,住的地方安顿好后他就马上打听附近的公园、体育馆等场所,然后跟门卫商量能否为他晚上晚点关门,早上早点开门,这样练功的时间就安排好了。他说,一天不练拳不练功,心里就不舒服,他宁愿饿饭,也不愿饿拳。
练功时,林老常常亲师默像,在心里默想当年恩师李雅轩练功教拳时的形态,结合恩师所传的练功心法,终于悟出了太极之要、太极之妙。尤其他在推手上用心最深,精研前辈总结的“太极八法”和“太极十三势”,练出了“人不知我,我独知人”的极为灵敏的知觉感应和“懂劲”功夫。
1992年,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在山东举办太极拳推手观摩会,旨在集思广益,研讨修改推手规则。时年73岁的林老作为来自民间的太极名家,力主修改已十多年未曾更改过的推手规则,理由是当时的太极推手“搂抱不像摔跤,顶牛不像相扑”,真正的太极推手应该是运用巧力“脱的开,放的远”。由于与当时的总裁判长意见分歧,两人相约作一次推手比赛。林老以其领悟到的“任他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的道理,将那位总裁判长打飞出了场外。当时全场轰动,一众武林同道齐赞林老的功力为“神功”。林老和总裁判长也“不打不相识”,两人从此成为至交。
病房练太极,与死神擦肩而过
你看,这就是我那年连续动三次大手术留下的纪念品。”林老边向我讲他那次手术的经过,边把肚子上的伤口给我看。2002年,由于胃出血,83岁的林老住院动了三次手术。在动第三次手术时,医生说即使手术成功,病人也只能活三个多月。就在大家都绝望时,奇迹发生了,林老居然慢慢好转起来,原来他躺在床上的时候一直靠太极内养功支撑自己,每天在病床上练习太极养生内功,强聚一股内气如水流般从头顶,到颈部,胸部,腹部,最后意到脚底涌泉穴。待上肢能活动的时候,就坐到轮椅上打拳,并且自创了一套“坐式转椅太极拳”,就这样天天练习,一天天精神好转,面色红润起来,与死神擦肩而过。又过了不久,林老可以完全丢掉拐杖,带徒弟打拳,教徒弟推手了。为林老动手术的医生闻讯,惊叹不已,连称“太神奇”,并决定拜林老为师学习太极。
武功高,武德更深
“战胜他人不为强,让过他人方为高”,这是林老常常念叨的。太极的“舍己从人”之道,就是要太极人修身养性的“谦卑柔和”之道。对于前来挑衅的人,林老总是能避则避,不能避的,点到为止,从不与人争个高低。被尊为“武林泰斗”的他当然难免会受到众人的评论,不管褒贬,林老一一不予发表意见,在他心里自有一番评判,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林老可以说是桃李满天下,国内的不用说,国外有来自美国、加拿大、法国、新加坡、日本等国家。徒弟之中有政府高官、媒介领导、医生、律师、酒吧老板、银行工作人员、在校大学生等不同职业的人,对每一个学生,林老都是毫无保留的尽心尽力地传授武功,对工作繁忙的学生,他还常常打电话督促他们练武。对于经济相对困难的学生,林老就让他们在自己家里吃、住……林老为了发扬太极拳事业,曾在成都新华公园、四川省体育馆等地义务教拳,孜孜不倦,一教就是10年……和林老相处的几个小时里,他家中的电话时常响起,有外地的徒弟打电话祝老师教师节快乐的,有从国外打来想拜林老为师,学太极的。从1982年开始收徒以来,其教过的学生不下万人,正式行过拜师礼的徒弟有数百多人。多次获得全国冠军的四川武术馆散打总教练吴信良,以及有广西南拳师陈雄,都先后拜在林老门下。
我问当天前来看望林老的徒弟,你们为什么想到来跟林老学太极?他们的答案只有一个,老师不仅武功高,武德尤佳。他们个个都对老师怀着一份深深的崇敬。“四两拨千斤”、“耄耋能御众”是太极的高境界。在现实生活中,能像林老这样86岁的太极拳家还能与青壮年推手,并可将其随意发放到数步之外是很少见的,这令许多人“虽不能致”,却“心向往之”。
人物简介
林墨根,太极大师,杨氏太极拳第五代传师,师承李雅轩。国家武术段位七段。身兼四川武协荣誉委员,四川太极拳推手研究会会长,中国永年国际太极拳联谊会副理事长,四川武术馆太极拳推手总教练等职,入门弟子数百人。
本站文章皆来源于网络,旨在宣传,传承中华武术,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处理.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