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德宜(1904—1973),山西省太谷县北沙河村人,是形意拳宗师车毅斋的第二代传人,他自幼拜形意大师布学宽(车毅斋的入室高徒)为师,专习车派形意拳。在半个多世纪的武术生涯中,他晨昏演练,苦心钻研,功夫日臻精善,特别是散手的造诣更是达到了随心所欲、炉火纯青的境界,在山西武术界被誉为“试金石”。
孙德宜先生出生在一个农民的家庭,行四,自幼家境贫寒,为谋生计,除精心耕种几亩薄田外,他还拜东村龙二贵为师学会做豆腐干,他的豆腐于全县闻名,所以人们习惯地称他为豆腐干四儿或孙四儿,久而久之,他的大名孙德宜就被人们忽视和淡忘了。
孙先生未上过学,但他天资聪明,无论干什么事总是有头有尾,井井有条。艰苦的生活环境使他养成了吃苦顽强的品格。1914年的正月,刚刚十岁的他和几个穷人家的孩子在街上玩,本村富户段老财家的一只黄狗突然向孩子们猛扑过来,孩子们吓得不知所措。他本能地顺手拣起一块砖头朝狗砸去,正好打在了狗的眼睛上,狗调头就跑,这一举动,不巧被段老财的孩子看见,为此事他挨了段老财的一顿打,还让赔了两块大洋才算了事。这件事在他幼小的心灵上打下了深刻的烙印。他决心立志习武,为穷人家的孩子们出气。从那时起他四处求师学武,1920年,16岁的他正式拜布学宽为师,专习车派形意拳。他天生一副学武的材料,身高一米八,虎背熊腰,膂力过人。他虚心好学,异常吃苦,再加之他天性聪明,功夫长进很快。一个三体势一站就是一个小时;一种腿法,一口气就踢上百次;一招一式,稳健扎实,同时他特别注重各种招式在实战中的作用。他如饥似渴的求艺精神深得布师喜爱,布师每每与人交谈时总是欣慰地说: “吾有德宜之辈,门下后继有人矣。”
解放前北沙河村有一座镇武庙,院庭宽阔平坦,这就是他晨昏演练的场地。他每天闻鸡起舞,从基本功到徒手、器械一招一式,稳健、认真、毫不马虎。练完套路就是拧大杆,近四米长的虎三杆(即大白蜡杆底部的周长用手握住后,拇指与食指之间的空隙还有三指宽的距离),一口气就是上百次阴阳把。拧完大杆就是耍石锁;,五十多斤的石锁单手舞花每次多在百次以上,中间穿插空中抛锁、单臂接锁、掌穿锁心,直练得大汗淋淋方才罢休。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他的形意功夫在武豪群聚的太谷县巳为公众所推尊(太谷素有“武术之乡”和“五星聚大谷”之称。因为李洛能的形意拳八大弟子其中五人在太谷,他们是车毅斋、宋世荣、宋世德、贺永恒、李广亨。其他的三位是河北深州的郭云深、刘奇兰,北京的白西园)。[1]
孙德宜先生酷爱武术,尤喜散手,简直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除此之外别无嗜好。他烟酒不沾;其它歪门邪道与他更是无缘。只要是武林中人他都喜欢交往,特别是一些功夫上乘的武林前辈,他常常是带上钱粮登门求教,花钱买打,从中吸取营养来充实自己。他历来是吃软不吃硬,对手越硬他越高兴,他总讲: “只有找到硬头货来较量,才能尽快提高自己。”他有个习惯,对形意拳械中的各种手法、腿法以及在实战中的用法,必向布师刨根问底,务求尽解。北沙河村离太谷城内只有一里多路,布师住在城内小南街,他每天早早的卖完货必到布师家中,一是求教,二是和同仁们过手。他认为自己适用的手法和腿法,一练就是上千遍,直到得心应手为止。布师经常讲: “四儿是一个天生动手的材料。”
在布师的培养下,经过数十年的实战,他逐渐地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散手技击风格。他不但继承发扬了车派形意拳拳势精巧,舒展大方,发劲刚猛,柔刚相济的技法,而且他精通左右上下十四处打法(即脚、膝、髋、肩、肘、手、头、肚)正如山西省形意名家苏登瀛(清徐县徐沟镇人)所赞誉的: “出手横拳驹马并,翻手割脖紧相跟,中门虎形用的巧,下边三腿建奇功。”这些是他惯用的手法,武术界同仁几乎人人皆知,可是凡与他交手的,不出三招,必使你就范。1967年的冬天,山西跤坛名将刘春芳(曾多次代表我国参加国际比赛,后拜布学宽为师)专程来太谷北沙河村住在孙师家与孙师较技,刘先生使出了各种高招,但总是无济于事,处处落空。刘先生非常诚实地对几位在场的门人说:“孙师傅的手法、步法太巧妙了,我和欧洲人多次较量,从来没有这么被动过,孙师傅的散手功夫真正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了。 ”[2]
孙先生在潜心研究形意拳的同时,还将太极拳的柔化之妙、八卦掌的身灵步法与形意拳的拳理拳法有机地揉合在一起、溶化于一炉。他步入中年之后,在练功的方法上更突出了内外兼修,练功与养气并重。招招讲究阴阳开合,处处注重吞吐化泄、引进落实、顾中有打、打中有顾、先顾后打的技法。他常常告诫门人:未学打法,先学顾法,顾的精巧,打在其中。斩、截、裹、挎、挑、顶、云、领,奥妙无穷。他把这些经典理论非常成功地运用在实战之中。1950年,北京武术界有一位散打高手,胳膊上的功夫十分了的。凡与他较技之人,往往是臂膀骨折,因此人称 “铁胳膊”。为开眼界,布学宽带领孙德宜和张永义、闫芝兰、吕加麟、车彩藻等几名弟子专程赴京一睹“铁胳膊”的风采。适逢星期天,当时北京的国术馆座无虚席,只见“铁胳膊”的身后有几个用绷带架胳膊的人,一打听才知是与 “铁胳膊”交手时所致。事也凑巧, “铁胳膊”在。一阵演说之后正好来到孙德宜跟前,并很礼貌地说:“朋友,但来这里的都是武林中人,请下场来切磋一下如何?”他征得布师同意后,便下场与之较技。只见双方一抱拳,“铁胳膊”一个猛虎扑食,紧接着来了一个泰山压顶之势朝他的头顶打下来,来势凶猛,咄咄逼人,其速度非常之快,在场的人都为孙先生捏了一把汗。只见他不慌不忙巧妙而轻轻地使出一个迂回步鸳鸯脚,双手用顺手牵羊的招法, “铁胳膊” 一下子便收不住脚爬出丈余。对手不服再次交手,结果刚一出招,就被他一个反手割脖制服。”从此两人成了朋友。
1965年9月在北京山西饭店二人再次较技,结果“铁胳膊”再次败北,起来拉住他的手非常敬佩地说: “孙师傅技艺超群,在下心悦诚服。”诸如此类的事例举不胜举。1952年在太谷城内布学宽家中轻取北京京剧团的著名武生周云楼;1970年在太谷灯光球场只一个右崩拳使一位山东硬气功师佩服得五体投地;一位专业教练被他一个右劈拳打在左肩上,连退五、六步而跌出丈外,起来后只是摇头;山西的名师张希贵先生说起孙德宜师傅也是赞不绝口。[3]
孙德宜师不但散手技艺精湛,而且拳械双能,无论单操对练、刀枪剑棍样样练得扎买到家。五行、十二形、十路弹腿,每天一招不少,他的“杂式捶”和“六合刀”、“对劈八卦刀”可谓叫绝,对练套路的挨身炮、九套环、狮吞手、十六把、五行炮、五花炮等都是进退有法,阴阳分明,看他与同仁演练这些经典套路,简直是非常高雅的享受。还有形意六合大枪、扑刀进枪、大指子破棍等等都是他的拿手好戏。
1937年太谷被日寇侵占,布师受孔祥熙之托,带领他和张永义、车彩藻、吴连富(杨繁生的师傅)等门人组织了铭贤学校(山西农大的前身)校产保护委员会,在校园里习武成了专业。驻太谷的日军得知他善技击,便把他“请”到了日军大队部,挑选十名善摔跤的鬼子兵轮番和他交手,结果个个败北。鬼子恼羞成怒,命令他把裤带解下,只能用手提着裤子,这时鬼子拉来两只狼狗猛扑乱咬他。他凭借惊人的技艺,左右躲闪,推拉拿送,直到狗精疲力尽也没有咬伤他一口。鬼子兵一面伸大拇指,一面扣住他不让走。布师得知后托人使钱帮忙,他才脱离虎口。此事多少年来在太谷一直传为佳话。
1938年腊月初八,他以卖豆腐干为名,为南山八路军买到一批药品和染料送往南山,他骑着一辆旧自行车挂着两个装豆腐干的木箱走到了太谷北张村北口,突然出现了两个鬼子兵拦住去路,说他私通八路,端起刺刀要对他下毒手。这时他一面应付鬼子问话,一面机警地用眼扫了一下四周,再没有发现其他鬼子,他突然来了一个扳手炮一拳狠狠地打在鬼子面部,鬼子立刻倒地口鼻出血,晕死过去;另一名鬼子“八格”一声端起刺刀“嗖”地一下朝他胸口刺来,说时迟,那时快,他突然一扭身用顺手牵羊使鬼子扑空,“啪”地一声右脚早稳稳地踢在鬼子裆部,这个鬼子也倒在地上不省人事,先后只用了几秒钟的时间,就解决了两个鬼子兵的战斗力,他立刻背起鬼子的两支三八大盖枪和近百发子弹,骑车一口气跑上南山,为抗日立了一功。
孙德宜先生一生以弘扬形意拳为己任,传授弟子们总是一招一式循循善诱,耐心细致,从拳理拳法到实战中的用法,都要讲明讲透。山西社会主义学院的车向前教授向他请教劈拳的用法,他整整讲了一个上午,可见他对拳理拳法的研究何等的深刻。弟子们在他的教诲下,认真学习,刻苦锻炼,坚持不懈,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形意拳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孙德宜师的晚年特别注重形意拳的改革与创新,博采众长,为己所用。他常对弟子们讲, “艺无止境,要永不自满,永不停步”,他总把形意拳的“六合为法”、 “阴阳为母”、 “四象为根”、 “三节为用”等基本拳法原理挂在嘴上,他身体力行,不断地总结探索。他谆谆告诫门人: “练拳要讲究内外兼修,阴阳开合和吞吐化泄。不懂阴阳,就叫瞎忙;不懂开合,辛苦白搭;不懂吞吐,纯属瞎闯;不懂化泄,叫做莽汉。”他说, “与人交手要紧记一个“快”字,出手似箭, 回手似电,只有快,才能使对手防不胜防。快,要内外同时快,内快,指头脑反应快;外快,指手法步法变化快, 因为机会一瞬即逝,你只要慢十分之一秒就有可能被对手吃掉。”他还形象地说: “头为总领,眼是先行,腿是战马,手是兵刃”, “打人如亲嘴,贴身近打全凭腿”, “光是手到不为能,手足齐到艺为真”, “打人不露形,见形不为能”, “手打三分腿打七,步法不灵不能得。”他在《散手精义》一文中十分精辟地指出“头敏如猫捉鼠,能随机应变;眼敏如饥鹰观兔,能预察良机;手敏如捕食之饿虎,能出奇制胜。”
1965年冬,在他的口述下,由孟庆威执笔写成了《形意散手精义》初稿,集中了他半个多世纪练功和散手的经验体会,并把三百多个实用手法、腿法、肘法拍成照片,其中光一个劈拳的用法就有三十多种手法,真可谓中华武林中的散手宝贵资料。可惜还未来得及发表,十年内乱席卷全国,他被扣以莫须有的罪名长期遭受到精神和肉体上的摧残,他用半个多世纪积累的武术资料和《形意散手精义》初稿全部化为灰烬。1973年正月初三他带着遗憾离开了人世,终年69岁。他逝世的消息不径而走,省内外武术界同仁四百多人冒着风险前来送别武坛散手巨星孙德宜先生,花圈足足摆放了三百多个。山西形意拳名家苏登瀛老师傅老泪纵横,泣不成声,哭道: “一座武林巨星陨落了,可惜可惜!”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中央拨乱反正,强加给他的一切不实之词被彻底平反。
资助鼓励
如果您认为我们做的对您是有价值的,并鼓励我们做的更好,请给我们关注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