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太谷朝阳道94号的宋家大院,近乎形意拳传承发展的活化石,使得爱好者无论从文化的角度,还是从武术的角度更容易窥见地道的中国传统文化,于是我便有了个梦想:投师宋门,修行习练形意拳。既然决心已下,我就以最快的速度赶赴太谷,贸然拜访宋氏形意拳的嫡传后人宋光华老先生,宋老那谦虚坦荡的胸怀、从容淡定的言行、威严健硕的神貌所体现出的宽宏博大深深地吸引了我,如果说通过习练中华传统武术可以实现健身、修身,对好此道者而言,宋老所展现出的风采就是一个真实可见的标杆。从宋老身上,我深感宋氏形意拳能有今天的传承局面既有偶然性也是历史的必然,此为中华传统文化之幸,此为中华武林之幸,此为形意门之幸!
宋氏形意的显著特点是强调按照内功四经来指导拳学实践,使得习练者在追求六合的道路上有了一个清晰可行的修炼标准。以下就是我按照宋氏形意拳的要求一步一步修炼的体认与感悟:
拜师后的学习方式主要以宋老编著的《宋氏形意拳》为指导,按照传统的习拳规律,从基本功人手,从最最基础的三体式桩功人手,反复习研后用心揣摩加以演练,其中有不明之处及时请教。宋老及宋老的长子宋宝贵先生从不嫌弃我提到的问题有多么幼稚,每次都极有耐心地从多个角度进行说明使我能够真正理解,真是师恩浩荡无以言表!因为形意拳细节极多,初始习练阶段就会有无数的疑问需要明确,如桩功中两脚的摆放法、十指抓地的用力方法、两膝内扣的方法、膝部的弯曲角度、圆裆的概念、坐胯的方法……如何竖项、虚领顶劲的概念、如何呼吸、何为六合……,几乎涉及全身的各个部位,每次咨询受教都能让我有醍醐灌顶的感觉,常常因为自己弄明白一个概念就能高兴一阵子,习练的兴趣逐渐浓厚起来。经过一段时间的桩功训练,从初始的别扭逐渐有了顺的感觉,开始慢慢习惯了三体式的要求,虽说按照传统的规矩入门先站三年桩,但学拳的浓厚兴趣使得自己对三体式的习练不到半年时便又对五行拳跃跃欲试,进入此环节后我还更不敢蛮干,按照规矩从劈拳起步,一行不明不进入下一步的学习。在习练五行时同样强调六合,但开步行拳后的六合与站桩时相对静态时的六合体验又有明显的不同,同样规矩极多,如何进步、如何蹬脚、脚掌的提离高度及方法、脚掌如何落地、上肢的运动规矩、肩跨如何扭转运动、头部的姿态、重心高度的控制、呼吸如何配合、拳架如何符合三体式的要求、劲力的方向怎么找等,均有严格的规矩和要求,仅从这些来看,形意拳的发展定格浸润了多少形意前辈的心血,有些甚至是用生命换来的,这些宝贵的习练规矩之所以代代形意门人视若瑰宝有其必然的道理,形意拳的确是博大精深,不愧位列中国四大名拳!
宋老还特别强调准备活动、韧性、灵活性等武术基本功的训练,让我列为每次练拳前的必修课,其内容在宋老所著的《宋氏形意拳》续集中有专题篇幅,我也规规矩矩的来练习。经过一段时间的习练,深感收益匪浅,虽说距离标准还远远不够,但总在一点一点的进步,这对练功的帮助非常明显,如脚踝关节的灵活性及其强韧性练习,就会对腿部动作的到位很有帮助。在开步行拳之后,仅仅通过电话、参照《宋氏形意拳》教案及形意宋氏堂的在线视频来习练就不够了,那种要求及体悟即便宋老(有时是宋老的长子宋宝贵先生)向我讲得非常准确,但因我的理解能力达不到,总感到无法准确感悟,每到这种时候我就立即抽时间赶往宋家大院,亲聆宋老教诲,等确认自己明白之后再加以用功习练。在此我向同道者分享一点我的学习经历:我在学习宋氏形意拳的不长时间里,对拳理拳法的理解及习练竟然有过多次的反复,通过师父指教及回头仔细研读《宋氏形意拳》,经常发现当时所理解的与标准是有偏差的,那就得及时矫正,否则养成习惯对今后的进步影响极大,正如同门经常说的那句话:练拳容易改拳难,形意拳入门就很难!常听人说习拳是件苦差事,我因乐在其中倒也没觉得,只苦于忙于生计而经常挤占了练拳的时间,总的来说坚持的还行,我的习拳方法大致如此,也不知是否得法,欢迎得到形意同门的指正。
至于习练宋氏形意拳的好处,我的感受就太多了。首先形意拳的习练方式极为灵活,零碎的时间有十分钟左右、场地能有几平米就可以,像我的工作以文案工作为主,工作间隙用来休息、调整就非常便捷,如果时间允许那就痛痛快快的练个大汗淋漓。练功的时间靠“挤”,安排好工作生活即便不能日日坚持,每周坚持3~5次相当运动量的锻炼没有问题,先不说修炼的水平,仅这一点就对保持身体的健康非常有好处。按照形意拳的功法特点,习练时要使重心保持在一定的高度及行拳时的脚掌蹬地,对腿部健康就极为有利,我之前膝盖隐疼,上下楼梯已有不适,形意拳的功法要求以腿部肌腱的拉伸支撑身体,再加上每次习练前全身关节的活动,使得韧带、肌肉、关节多方面得到锻炼,练拳半年之后膝盖已没有任何不适,可见如果练功得法,练习形意对膝盖等关节不但没有损害反而保健效果显著。同时经过一段时间习练就会感到腿部力量明显增强,我刚开始练歇步时根本盘不下去,现在歇步往返几趟没有任何问题,前些日子在苏州虎丘游玩,沿着布满苔衣的湿滑石径下行,前脚打滑眼看摔倒,这时后腿不自觉的使上劲支撑起身体,有惊无险!我认为这主要得益于经常习练宋氏形意拳的单重式三体式。因为练功时要求中正、坐胯、竖项、虚领上顶等等,这对日常的坐姿、行姿的端正及体型的保持都很有好处,自己感到精神、别人看着顺溜。其他如十指抓地、逆腹式呼吸等等,对四肢百骸、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的的锻炼非常好。我已步人中年,身体的各项指标完全正常,精力充沛,完全可以胜任繁重的工作。事实上形意拳家健康高寿者非常普遍,形意拳也被人们称为“长寿拳”,在太谷的朝阳道94号的宋家大院里经常可见年逾花甲、古稀之年的宋氏门人仍然身手矫健,拳脚犀利,虎虎生风不输少年。虽说形意拳强大的武术实战功能基本远离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但由于其习练方法的科学性,以及不受年龄、性别的限制等等,健身方面的卓越功效已被广泛认可,对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有着莫大好处。形意拳的文化内涵极为丰富,习练者因在不同的阶段会有不同的体验而趣味无穷,严格的功法要求又对修身、修心有着极大的帮助。我常常将工作生活中的道理与形意的武德修养、拳理功法进行比照,常常会有启示和激励,这可能就是人们常说的大道归一吧,形意拳真乃道也!在我学拳及参加宋门的各种活动时,每次回到宋家大院都有到家的感觉,见到师父、师母、同门及来自四面八方的武术爱好者,倍感亲切,到处弥漫着尊师重道、积极向上,虚心学习交流的气息,充满了和谐的正能量。我认为大院里之所以能有这样的氛围,与主人的道德情操修养密切相关,就像形意拳学所讲的修炼至“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的境界时方可称妙,宋老和气而威严、认真而放松,以一个修为高尚的武林长者,言谈举止的点点滴滴已经谙合于形意的神髓,在无意识中营造出了这份惬意的和谐。师父家学渊源,精研家传武学七十余载,造诣精深,每位向宋老请教的门人及同道都能得到满意的示范、解答、启发,但我更认为宋老那种求真忘我的精神尤其令人赞叹。
记得有次我向宋老请教呼吸的问题,宋老讲到:初始动作配合呼吸,再者呼吸配合动作,至高时二者随着拳意自然配合即胎息,我还没能达到这种高超境界,胎息仍是我追求的境界。我的武术修为和先祖们比较尚有不小的差距,能够全面继承对我而言就已经是很大的挑战,至于创新的空间非常有限,这不是说保守而是事实,因为形意门的武学遗产极为丰厚,首先是继承才能谈到发展,就宋氏形意拳而言,我们穷其一生精力都未必能达到祖辈们的境界,所以说能全面继承下来和代代传承就算是没有辜负先辈立拳所付出的巨大艰辛,这也是我平生最大的心愿。但是随着时代发展,信息交流比从前大为便利,我也通过对现代体育理论及其他武术门类经过实践检验的、符合科学的锻炼方法进行学习,利用吸收,对宋氏形意拳进行些修改补充,毕竟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有时代的局限,唯有发展才是永恒的,才是有生命力的。宋老说这番话时极为淡定而认真,我当时对宋老的坦荡与真诚由衷的震撼,作为著名的内家拳大家,实事求是地向弟子道出修为的不足之处,不造作不隐瞒,何其难得!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虚怀若谷,诲人不倦,恪守传统而不保守,我师真乃奇男子!
宋老平时并不多言,言则言简意赅、语气极为平和,每每提到武术又极为严肃认真,对武林同道从不妄言,宋老对我说过众多的武术流派其本质都是相通的,能传承至今均非常难得,都是中华武术大家庭里的宝贵财富,宋氏门人要尊重形意同门、尊重武林同道,在习武的同时时刻不忘武德修为,如有机会要向同道虚心学习,不许诋毁同道、不能妄自尊大,这就是以实际行动为中华武术文化的传承发展做贡献。宋老对社会现象所表现出的强烈责任感也让我记忆深刻,一次我拜见宋老时距离昆明火车站暴恐事件发生不久,刚指导完我学拳,宋老突然提起此事,对暴行表现出极为少见的激动和愤慨,同时疑惑地提到难道民众面对歹徒的凶暴果真就束手无策吗?虽说随着冷兵器时代的逝去,武业从大众的视线中几乎消失了,现代人忙于生计的同时面临形形色色的诱惑,武术文化的传承就像其他传统文化的传承一样也面临着新的危机和挑战,但一个民族的尚武精神还是要有的,而这是一种只能从武术的锻炼中获得的精神气质,只有通过更多的人参与其中,让武术的知识得到普及,在面对突发事件时便能为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作出贡献。正是因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才使得中华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占据一席之地,传统文化的精髓实质就像是形意拳学中尊为万法之源的三体式,是中华儿女一切思想行为的总则和根基,她的普及必将对社会更好更稳的发展起到强大的精神支撑。
耄耋之年的宋老每年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家中接待五湖四海的同道,走出去参加各种武术文化交流,出现在遍布各地的宋氏形意拳爱好者中间答疑解惑,宋老以松而不懈的形意精神,孜孜不倦地致力于宋氏形意拳学的传播。为了让更多的民众了解传统武术,认识形意拳这一文化现象,面对时代发展对传统文化传承的挑战,宋老大胆改革传统的保守传承方式,先是付出极大的心血编撰出版了《宋氏形意拳》,撩开了这一传统武学的神秘面纱,同时以博大的心胸促成国际宋氏形意拳总会的成立,把更多的形意拳爱好者组织起来,为以民间传承为主的武学传承带来了新的能量。正是由于有一大批像宋老这样的深深热爱优秀传统文化的守望者不泄的追求和实践,才使得中华文明得以绵延不断屡获新生。
宋老是我亲见的第一位传统武学大家,倍感荣幸的是我终于通过了较长时间的考察,得以传统的拜师仪式正式成为宋老的入室弟子!成为形意门人之后,使我对形意拳及传统武术的发展传承现状有了较清晰的感受。宋老堪称是原汁原味的传统武学的继承者,一大批宋氏形意拳的传承人如太原李德仁、康二宝;祁县赵川辉、王汝贵;平遥郝绍华、雷二宝;介休贾宝寿;汾阳王常青、郭殿荣;文水翟起康;江苏潘小杰、马德宝;上海陈汝庆、戴雪琪;陕西孙豹隐、朱永金;北京张增记、李雨杰;天津周金柱、宋润和;安徽郭建峰、蒋征;河北程文新、裴江涛;四川严振桃、翟继林;珠海李世文、陈华;深圳宋蔚民;东莞李湘山;香港曾汉杰、车建初;台湾郑博印、庄荣仁、杨正隆、郭应哲等等都是中华传统武学的忠诚实践者、继承者和传承者,是构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鲜活因素,宋老的后代除了早已闻名形意界的长子宋宝贵先生,宋老的孙辈宋玉龙等人大多也自幼习练家学,有的已有相当修为,他们与遍布五湖四海的宋氏形意门人及爱好者一起,必将使宋氏形意拳得以更为广泛的继承和发扬,宋氏形意拳学这朵中华武学奇葩定会更加根深叶茂。
宋老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意拳的代表性传承人,是形意界德艺双馨的长者,是当今武林的楷模,是已开启国际化传承发展的宋氏形意拳的当之无愧的核心,我的武缘太好了,我的师缘太好了。
资助鼓励
如果您认为我们做的对您是有价值的,并鼓励我们做的更好,请给我们关注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