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综合 图书 期刊 名家 图片 视频 养生 导航 专题
我的收藏
加入收藏
切换繁体
谚语推荐:武谚阐秘
武风武术网>名家频道>名家轶事 > 身手做笔绘神剑——记画家、武当丹派剑术传人王恩盛先生
隐藏右侧

身手做笔绘神剑——记画家、武当丹派剑术传人王恩盛先生

  • 0
    关注数
  • 收藏
  • 文字版
  • 原貌版

    今年是王恩盛老先生九十诞年,值此,笔者不仅想起几年以前与王老相交相识的往事:

    冬日的朝阳从地平线缓缓升起,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独立花园之中,凝神静气,手中一口宝剑随着一抖,剑式轻灵而出。洋洋洒洒之间,身随剑变,剑随身走,剑式或刺或劈,身形或转或移,剑招中透出一股非凡的气势。在一套令人眼花缭乱的剑招稳稳收势后,老人气不长出,面不改色。记者低头看了一下手表粗略计算了一下,在7分钟内,老人的剑招至少使出100多式,还都是闪展腾挪、蹿蹦跳绕的高难动作。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很难想象表演这套剑法的竟是一位年近九旬的老人。

    天津传人正宗剑术回武当

    老人结束练剑后,记者凑上前与他攀谈起来。“您老今年有70几岁了吧?”记者问。“哪还有那个岁数呀,我今年85岁了!”看着记者满脸怀疑的样子,老人不禁一笑,“别人都不信,可是我确实85岁了,这都是我常年练剑的功劳。”“看您这套剑法不错,不过不像一般的剑法,它是哪一个门派的?”

    老人稍微沉吟了一下,又仔细打量了记者一番,“我的这套剑术就是失传多年的武当丹派六路剑法,现在的武当山道士们练的这趟剑还是从我们几个师兄弟这儿学的呢。”“高人!”记者的第一反应。记者脑海中,对于武当剑术大师的想象是,鹤发童颜,身穿道袍,高绾发髻,仙风道骨,背背长剑行走江湖之中。今天竟然在这个花园内目睹世外高人的风采,这可真是缘分。

    “您老是跟哪位武当前辈学的这套剑?”“我的老师是这套剑法的第11代传人,到我们师兄弟是第12代了。上个世纪80年代,武术之风盛行时,我与几个师兄弟把这套剑法整理出版,引起了武当山道士们的注意。这套剑法原本在武当山失传,通过那件事,武当山的道士们在上世纪80年代末找到我们,请我们上山传艺,才使这套剑法重回武当。”

    镇山之宝单线相传几失传

    这位老人名叫王恩盛,是天津市文史馆馆员,同时又是当今为数不多的武当丹派剑的第12代传人。据其介绍,这套剑法出自中国古代武术传奇人物——张三丰之手,是武当剑术的重要支派之一。因为这套武当剑法仅靠单线相传,经历600年的时光之后,能够知道而且全套演练的人微乎其微。可以说,这套传统剑法几乎就在失传的边缘。

    在和王恩盛老人攀谈的过程中,记者了解到,过去的师承非常严格,而且观念保守,这套剑法仅在师徒之间传习,外人根本不能管窥其中奥妙。王恩盛先生告诉记者,当年张三丰创立这套剑法后,一直被武当派视为镇山之宝之一,非师父亲传弟子不能相传。而且当年的这套剑法“杀”性太大,与人比武时,也不能轻易使用,此剑一出,敌手非死即伤,可见剑招之凌厉。如果不是第10代传人、武术大师李景林思想开放,将这套剑法传授给多名弟子,这套剑法今天可能就看不到了。

    神剑景林广开众徒艺门

    根据目前所发现的有关武当内家剑术之源流,较完整的是第9代宋唯一大师在1922年撰写的《武当剑术》。从其撰写的《武当丹派剑术系谱序》所载,张三丰传剑于张松溪后列为丹派内家剑术第一代,前9代剑术传人均为单传,未能突破门派的观念。然而到了第10代传人——李景林(1884-1931)之后,才开始广收弟子,将这套剑术广为传播。王恩盛老人介绍,这种广为传播也并不是全民皆会的意思,只是李景林没有前面宗师那样保守,加之李是军人,并做过当年“中央国术馆”副馆长,所以他的许多弟子都学了这套剑法。

    据王恩盛介绍,李景林少年师从武当宋唯一大师,对武当剑术造诣极深。在东北的奉军中任职时,就有“神剑李景林”的雅号,是闻名全国的武术家兼军事家将领。李景林任奉军混成旅旅长时,将武术用于军事训练,对骑兵规定要“斩劈活靶及活靶反击”的实战军训。又在军队里建立武术队,帮助训练士兵的素质和格斗本领。

    奉军在第一次直奉战争中失败后进行整训,李景林出任奉军整编第一师师长。部队移驻辽宁北镇县,下属的营长丁齐锐部驻正安堡,丁偕家属借住民房,发现主人宋唯一是剑侠,立即将此情报告师部。李景林得知自己少年时的老师就在眼前,真是喜从天降,立即带领身边的四大亲随弟子郭宪三、杨奎山、林志远及黄敬义到正安拜见并迎接老师。此后,李景林在军务繁忙中挤时间继续向宋老师求教,宋唯一不但倾心传授了他武当剑术精髓,还将自己所著的《武当剑谱》、《剑形八卦掌谱》、《道家修道录》送给了李景林。3年后,李景林再次聘请宋唯一到天津传授剑术,从而使李景林在武当剑术_上达到了一生中的顶峰。1928年成立“中央国术馆”时,李景林出任副馆长,又传授了许多弟子。

    1930年,山东国术馆创建以后,李景林大力普及推广根据武当剑单练套路创编的有实用价值的多种对练剑法套路,如“武当对剑”、“活步对剑”、“散剑法”等,对武当剑术的发展和提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李景林有很多门人,其中许多人成为当代武坛名宿和武当剑术家。王恩盛的老师孟晓峰先生与李景林为旧时相识,亦师亦友,在济南向李景林学得此剑。

    机缘巧合两年苦练武当剑

    王恩盛老人还是天津第一代连环画画家,新中国成立后加入中联书局专门从事连环画的创作,由于用脑过度,患了严重的失眠症。当时,有人建议王恩盛参加一些锻炼,并介绍他学习武术。1953年,他在西安道的复兴花园巧遇孟晓峰教授太极拳,于是向孟老师提出学习:在接下来的两年里,王恩盛风雨无阻,勤学苦练,不但治好了失眠症,而且身体素质也比以前有了很大提高。就在此时,经过很长时间观察,孟晓峰先生对王恩盛很是欣赏,于是,他就把保存多年的武当丹派剑术照片、底片和剑谱资料交给王恩盛,嘱咐他将来有机会,一定把此剑创绘成图谱,向世人介绍,使这一古老剑术传于后世,发扬光大。王恩盛说,对于武当剑,自己早有耳闻,但没想到老师会将剑术传给自己,所以在开始学剑后,一招一式不敢偷懒。

    武当丹派剑术全套单练剑法有132式,包括起势收势在内,共分为6路,自己用了两年时间将全部剑法了然于心,并且几十年来刻苦习练,从未间断:每天清晨,复兴公园杏林深处、水上公园的密林里、民团体育场上,总能看到王恩盛迎着黎明的曙光勤奋演练。大自然风霜雨雪的磨炼,武当剑优美的剑姿及深厚艺术内涵,使王恩盛治愈了病痛,又从舞剑中领略到心旷神怡的超脱。尽管老人没有自称“高人”,但一位年近九旬的老人,动作轻灵而敏捷,动如脱兔,静如处子,确在人们的心目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青锋出鞘三位合一神剑身

    在王恩盛老人练功的花园内,常来这里的人都知道这位神勇的老人。八九十岁的老人,在一般人的眼里,都会成为重点保护对象,不要说蹿蹦跳绕,就是走路都有人从旁搀扶,生怕不留神摔个好歹。五十年磨一剑,王恩盛老人不但精神矍铄,而且身手敏捷,一招一式透出特殊的韵味,按照老人的话说,这叫“神剑身三合一”。

    “武当丹派剑术特色首以神意为先,处处出乎神,神足而道成。据说张三丰祖师创造此剑法,先练内功(指敛神聚气),然后练外功,最后才教以手、眼、身、步各法,传习剑术。一般剑术在要领上要求是‘剑身合一’,而武当丹派剑术则要求‘神、剑、身’合一,要求达到身与剑合,剑与神合。”王恩盛老人详细地给记者讲解,在剑法运用上,要能集中体现出内家拳法的四种特征,即太极腰、八卦步、形意劲、武当神。“太极腰”,指一举一动,虚领顶劲,含胸拔背,节节松灵,气沉丹田,以腰为轴心进行运转;“八卦步”指前进后退左移右挪所展现的闪展腾挪,皆符合生理与方位的应变,处处能掌握运用八卦原理中的阴阳生克关系;“形意劲”指出剑时处处以精神为先,或如蛟龙翻海,或如猛虎下山,或如野马抖鬃,或如仙鹤飘逸,当勇有勇,当刚有刚,当柔有柔,当静有静,一切随机随势;“武当神”则指武当派强调的神韵,将神、意、气、力融贯于剑法之中,意到、神到、气到、力到、剑也到,即“神剑合一”是也。

    王恩盛老人一边给记者讲解剑术要点,一边用实际动作作为形象的解释,三尺青锋在老人手中刺、劈、点、抽、带、格,剑花缭绕,博得观者啧啧称道。

    剑招创新古剑新姿为健身

    时代在进步,武术也在进步。一套拳种,一套兵器技法,不知经过多少人的改进和创新。如今,剑术已不再专门用于格斗,而要为全民健身服务。那么,与以前相比,这一保留至今的武当丹派剑术有没有改变呢?

    “武当剑套路的艺术形式、格调、韵律、节奏和章法等编排的非常合理到位,根据招式尽情发挥剑中要求,诸如神态、感情、意境、韵味、格调、手势、眼神、身形、步法和形象,以及太极腰、八卦步、形意劲等相互配合,表现出武当剑的精气神魂,同时享受剑中运行的风采。诸如招式中的高中藏低,低中有高,快中有慢,慢中显刚,再加上那优美的章法,巧妙的布局,显示出它的左右对称;协调一致。连绵不断,上下相随,高低起伏.前后呼应,刚柔相济,潇洒飘逸,快慢有序,弯转迂回,淋漓尽致,一气呵成。当这耐人寻味的流畅贯通的英姿,舞练在这15米长的场地上,心中又好像绽开了数不清的幻梦之花。如果说再配上一曲‘高山流水’古筝曲,那妙不可言的感觉无以复加。比如这套剑术中有‘凤凰展翅’一式增加一个剑花,从而自然地过渡到右式,不但得到当年孟老师的肯定,而且还就此将原剑谱的这一动作修订为如此。”

    据王恩盛介绍,当年李景林总结出抽、带、格、击、刺、点、崩、搅、洗、压、劈等13式,继承发扬了武当剑原有击、刺、格、洗之法。李景林集思广益,从进击攻防角度创编对剑一套,谓之“武当对剑”此后发展到5趟。这都是在以技击为前提下的。但现在,人们练剑的目的发生了变化,单纯以技击为要领的剑术美感不足,得不到人们喜爱。所以,增加新的内容才是现在这套武当剑的生命所在。在健身的前提下,应当主张“武为文而阅,文为武而读”,古老的剑术更应体现美学观念。

    83岁时的王恩盛老人又突发奇想,他欲将60多年画艺与50多年剑艺结合起来,用画笔展现今日武当剑的风采。他开始创作的“武当剑魂诗画”,把诗、画、剑法与个人自画像融为一体,独树立一派新画风。“我想,武当剑术中的各个精髓部分,通过‘神剑人合一’的想象,用画笔一一描绘出来,对于体现武当道家剑术思想,宣传全民健身更有帮助。”目前,他已顺利完成了这一计划,使武当武术整理又添新瑰宝。

    (责任编辑乔汉)

xhwusu
编辑:
本站文章皆来源于网络,旨在宣传,传承中华武术,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处理.
暂无内容
  • 返回武风形意首页
  • 关于我们 |  免责条款 |  隐私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合作 |  怎样投稿 |  手机版   

    武风武术网 xhw0@163.com 版权所有 备案号:吉ICP备09006692号

    Copyright ? 2011 wfeng New Media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资助鼓励

    如果您认为我们做的对您是有价值的,并鼓励我们做的更好,请给我们关注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