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林建华,厦门大学教授、福建省武术协会副会长、国际级武术裁判。曾被评为“全国优秀体育裁判员”“全国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先进个人”“全国十佳武术裁判员”“厦门大学教学名师”等;多次应邀前往美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尼、菲律宾等国家讲学和武术裁判、交流。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撰写多部武术专著《世界流行技击术》《形意强身功》《八闽武术》等。退休后他仍然致力于武术事业,撰写了专著《福建武术史》、编著了《福建武术人物志》。目前,又在忙于编写《永春白鹤拳大观》和主持编写《中国武术段位教程———五祖拳教师用书》。
2015年12月,在中国武术协会公布的国家段位制考试晋升名单中,我校国术与健身研究中心主任林建华教授荣升最高段,成为获得九段殊荣的厦大第一人、福建第二人。数十载的潜心钻研,锻造了今日的武林高手。
追忆往昔,感叹变革
从国术与健身研究中心办公室往窗外瞰,映于眼帘的便是原来的演武场。眼下改造工程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伴着工地传来的咚咚声,林建华教授回忆起刚来厦大时的情形。
上个世纪80年代,电影《少林寺》的热播点燃了全民习武的热潮,当年其他娱乐活动相对较少,大批青少年把课余时间花在了练习武术、强身健体上。厦大学子也不例外,群贤楼前、演武场上,映着朝霞、伴着余晖,留下了他们努力习武的身影。“记得当时站在台上带领大家练武,往下一看演武场上满满当当的全是跑来练习的学生。”想起当年的盛况,林教授记忆如新:“我带的第一批学生就是80级的,那时候每天早晚都在一起练习、交流,培养了很深的感情。”一晃好多年过去了,即使如今同学们走上了不同的工作岗位,他们之间的联系从没断过。
自1983年林建华教授调至厦大任教以来,在他的积极倡导下,包含长拳、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拳、棍术、刀术、剑术、散打、女子防身术等十几门武术课程进入了学校普通体育课教学中,供同学们自主选择。在体育部多位老师的共同配合下,厦大目前所开设的武术课约占全部体育课程的三分之一。这些民族传统体育课程体用兼备、健身效果好,每学期都吸引了不少同学慕名而来。此外,武术段位教程还进入了孔子学院培训内容,进入了校内武术社团活动,推动我校在“武术段位制进校园”的进程中走在了全国高校的前列。
眼下,同学们虽然少了在演武场一试身手的机会,但接触武术锻炼的途径还有不少。林建华教授鼓励在校学生,若对中华武术有兴趣,不妨在课余时间选择加入武术协会、武术团队,那里都有专业老师的指导,也更具练习的氛围。条件优异、基础扎实的同学,还很可能被选入武术代表队,为校争光。
习武悟道,创新育人
在青葱的少年时代,林建华教授便与武术结缘,并一直坚持习武至今。从最初的专注于技术提高,到如今更看重体力保持,在日复一日地潜心体悟中,他对武术的领悟达到了更深的层次。蔡元培说过:“完善人格,首在体育。”在林教授眼中,中华武术博大精深,不仅仅是一项体育活动,更是关乎全民素养、民族自信心的一项传统文化瑰宝。如何激起年轻人对武术的兴趣,如何吸引更多人体会武术的魅力,是他多年来不断思索的问题。为此,林教授在武术课教学上花了很多心思。
课堂上,林建华带领学生习武健身。
林建华对高校体育课程的培养目标很明确:在大学开设体育课的要义在于吸引同学们参与体育锻炼,培养坚持运动的好习惯。因此,林教授对武术课的教学内容做了调整,一方面降低了在技术上的要求,以学习基本武术套路为主,打消了部分同学对武术课程的畏惧心理,另一方面增加了更多武术礼仪规范方面的内容,让同学们有更多机会了解“武化”的丰富内涵。一增一减中,武术课程放宽了入门限制,加深了思想深度,使得老旧印象中“很苦、很难”的武术课变得“有趣、有益”。此外,林教授认为一名优秀的体育教师,要注重带给学生更多引导、更多鼓励。回顾教学生涯,令他印象深刻的是:有一名来自农村的男生,刚来上课时身子骨瘦弱,整个人看起来畏畏缩缩的、很不自信。通过课堂上的不断鼓励,渐渐地,在林教授的感染下这名男生爱上了武术,即使没上武术课的时候也会自觉锻炼身体。到了期末,他的胸肌、肱二头肌等都明显长壮了,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林教授对此很欣慰,这就是武术带给学生的成长。
近年来,林教授在潜心研究福建武术史的同时,更加关注武术养生这一问题。他认为,由于社会的发展,武术应该在保留技击特性的基础上,更多地转移到健身养生上,为人民的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因此,他在习武五十年的基础上,创编了“形意强身功”“形意养身功”和“白鹤长寿功”等适合大众练习锻炼的健身养生功法。其中,“形意强身功”还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全国全民健身优秀健身方法一等奖,在国内外推广。林教授为研究生所开设的“传统养生理论与方法”这门课,就是在讲授我国传统养生理论的同时,向学生传授他自编的健身养生方法,这些功法简单易学,广受学生好评。正是他自身持之以恒地积累、创新、育人,才使得更多的学子及百姓感受到武术带给人的快乐。
十年著书,传承武魂
中国武术段位制的晋升是对一位习武者水平造诣的综合考察,包含了习武年限、学生培养、科研成果、对武术的贡献等多个方面。此次晋升九段,对林建华教授来说可谓是实至名归。
林建华从教四十年来,在认真搞好教学的基础上潜心研究武术,撰写出《世界流行技击术》、《八闽武术》、《中国形意拳》(英文版)、《形意强身功》、《福建武术史》、《福建武术人物志》、《普通高等学校武术教程》等专著和教材。著名史学家、武术家马明达教授曾说:“作为一种重要的传统文化门类,武术史领域至今仍是一片荒草凄迷的景象,许多重要问题没有深入研究,更谈不到已获解决,真正可供参照咨询的学术成果寥寥无几,史料星散难寻,几同大海捞针,加上还有不断被制造出来的虚妄无稽之谈大张旗鼓的混入其中,在权和利的双重保护下,想对之做去伪存真之辨,谈何容易!”但就是在这样的困难面前,林建华教授在繁重的教学、行政中,依然锲而不舍、知难而进,专注于福建武术史的研究和撰述,完成了《福建武术史》、《福建武术人物志》等上百万字书稿并已出版,目前的另一部《永春白鹤拳大观》又将付梓。
这些著作融合福建社会发展史、体育史以及军事、兵器、宗教、地理、民俗、人物等多领域内容,工程量浩大。《福建武术史》和《福建武术人物志》两部书,林教授更是倾注了十年光阴,终于填补了福建省在武术史、志专门研究的空白。十年著书,凭的是他对武术的热爱,靠的是他对武术的责任感,为的是继承、弘扬、发展传统武术文化。在林教授眼里,武术和篮球、足球等其他体育项目有所不同,它不应该仅仅只是个人的爱好,而是每位中华儿女都应该了解、传承的传统文化中的一环。
无论是孜孜不倦地培养新人,还是勤勤恳恳地著书立做,都是林建华教授不忘习武之人的初心、为武术默默付出的朴实举动。就算世事变迁、选择多样,他也甘当一名中华武魂守望者、传播者,真诚地希望武术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校报学生记者林紫薇)
资助鼓励
如果您认为我们做的对您是有价值的,并鼓励我们做的更好,请给我们关注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