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综合 图书 期刊 名家 图片 视频 养生 导航 专题
我的收藏
加入收藏
切换繁体
谚语推荐:武谚阐秘
武风武术网>名家频道>名家相关 > 为太极而生——记王志远老师
隐藏右侧

为太极而生——记王志远老师

  • 0
    关注数
  • 收藏
  • 文字版
  • 原貌版

    王志远老师,浙江省宁波市人,毕业于浙江大学,高级工程师。七岁开始习武,师承王宝燮(保还)、徐德成(上海精武会霍元甲第三代弟子)、沈寿、傅钟文、赵安洲等宗师,学习太极拳、征南派内家拳、八卦掌、蛇拳、迷踪拳、弹腿等内外家拳术。他牢记恩师的教诲,坚持“勤恒礼诚”,几十年如一日,追随诸恩师左右。八十高龄的沈寿老师称赞他:“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一言承诺,终生相随。这一些你都做到了,真的很不容易。”正因为他遵师重道,故深得诸恩师厚爱器重,精心亲授太极五功、征南派内家拳及八卦掌等绝技,成为诸恩师的衣钵传人。

    王老师生而颖悟,体格清健,性情怡和,沉静稳重且又能耐得住寂寞,耐得住淡泊,耐得住辛苦。早年去上海跟随傅钟文宗师学拳,住的是浴室和防空洞,每天等到晚上十一点后才能休息。晚上虽然睡不好,但早上仍然三点多钟起床。从住处到练功的地方有三至四站路程,他是一路打着搂膝拗步第一个来到练功场地。他为了学武每天起早摸黑,无论严寒酷暑,风雨无阻,晨昏无间,几十年如一日,每天坚持四个小时以上的习练,终练成一身功夫,拳剑刀杆(枪)、推手及散手,无所不精,并赢得“拳痴”和“绵王”的称号。痴迷到何等程度?新婚之日.他仍四点钟起床去公园打拳。夫人待产,他又去打拳,待他回来,女儿已经出生。太太“记恨”他一辈子。宁波武术界莫不知有拳痴王志远者。王老师早年就代师授拳,他对拳的一招一式,教学极其认真,从不含糊,对学生要求极为严格。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就培养了一支太极拳冠军队伍。他除了刻苦习武,心勤笔健,每天坚持写作外,还一如继往地坚持教学工作。一次,王老师在一个小时的教学时间里,连续去了三次洗手间,学生们好奇地问:“王老师您今天怎么了?”他才说:“从昨晚上起肚子就不好,到现在一直未止过。”学生们让他马上去医院,他却仍然拖着疲惫的身体坚持把课上完。又有一次,王老师在教拳时不停地问学生时间,大家很纳闷:“老师是否有事要回家?”于是就关心地问他。王老师这才同大家说:“我身体不好住院了,今天是从医院偷跑出来的,但必须在医生查病房前赶回医院去。”学生们听了感动的说不出话来。大家常常问王老师:“您每天这么辛苦,义务教学几十年为了什么?”王老师平静地说:“不求闻达,只求耘耕。”2006年冬季的某天,凛冽的寒风伴着鹅毛大雪,没有几个学生来场子里学拳。大家全身哆嗦着躲在公园的亭子里议论着:“今天这样的天气,王老师肯定不会再来了。”气温越来越低,雪也越下越大,大家都准备回家了?这时远处雪地里出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正艰难地向大家走来。这位白发老人正是王老师、在这种大雪纷飞的日子里,还要想着来教学,是谁叫他这样做?这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使他有这样的毅力?这是一种怎样的精神?是遵循先师的嘱托,是对学生教学的敬业,是对中华太极的执著:学生们奔向雪地,护拥着他,搀扶着他,无不被他的精神所感动,流下了激动的眼泪。王老师几十年的教学生涯,这种事例不胜枚举。全国太极名家无数,像王老师几十年如一日,没有一个节假日,没有一个星期天,每天坚持练功、教学、写作十个小时,可以说全国绝无仅有。香港、日本的拳友把他“惊为天人”,傅钟文老师曾誉其为“太极奇才”;沈寿老师誉其为“青天一鹤”;傅家后人称:“爷爷有这样一位徒弟,是我们爷爷的福气。”《武当》总编刘洪耀老师对王老师的评价是:“生为太极而生,历尽坎坷太极魂,深厚的功底,执著的精神,聪慧的智商,高尚的品德,又幸遇明师得真传。”

    为了太极,王老师几十年闯荡江湖,经过了千磨万击,经受了种种磨难——“德高遭人谤,艺高受人毁,真士焉可得,面目已全非”。从诗中我们可以看出,为了太极,他受了多大的委屈,作出了多大的牺牲。他的《书剑情怀》诗曰:“长剑纵横刃未衰,浪迹浮萍志不坠。甘苦铸就人生碑,勤恒礼诚永相随。含英咀华残灯泪,我醒我寐天际会。非我颠狂非我醉,松柏终凌细草辈。”从他的诗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崇高的太极志向。他拳艺高超,知识渊博,为人耿直,一身正气,无论前面的道路有多么曲折,他从不退缩,不屈服于邪恶,不为五斗米而折腰,始终坚持真理,追求太极真谛,无怨无悔。他的这种崇高品质和对太极的执著精神,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王老师在教学的同时.又十分庄重拳学的研究,学而不厌,食古而化,博采众长,泛览拳论、拳史、擎谱。凡名家著论,罗致殆尽,详加考评,勘误释疑,心勤笔健,发表的论文难以计其数。其著作的《杨式太极拳宝典丛书》,是迄今杨式太极拳著作中较为完整系统,内容丰富的著作之一,系王老师诸恩师传世杨家太极拳(系)精奥之再现,亦是他本人几十年悉心实践体悟的结晶。丛书之一《杨式太极拳诠释·里论篇》,之二《杨式太极拳诠释·东习篇》,之三《杨式太极刀》,之四:杨式太极剑诠释》,已经由人民体育出版社及台湾大展出版社出版。丛人书之五《杨式太极杆(枪)和戟》,丛书之六《太极推手和散手》四十余万字即将完稿,丛书之七《太极拳谱校注诠释》已完成一半,丛书之八《杨家五代名人传略》,都将按计划陆续出版。其著作已被天一阁博物馆和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所收藏。王老师在创作过程中呕心沥血,每天坚持五个多小时的写作,连午睡的时间他都觉得奢侈,全都用在写作上。我们看到王老师实在太辛苦,太劳累,常劝他多休息,他总是说:“岁月不待人,时间很紧,还有很多书要写,我恨不得一天当两天用。”他为了保证每天四个小时以上的教学,五个小时的写作,除带学生参加大型国际比赛外,足不出户,谢绝一切应酬,从不参加任何社交活动,放弃所有娱乐活动,孜孜不倦地写作。有一年,他背上长了一个大背痈,需要住院动手术。因为是长在背脊上,所以手术后要趴着睡,背又不能靠。动完手术的当天他就忍着刀口的疼痛开始写作(因为这种手术不能用麻醉剂),实在难忍时就咬咬牙,擦擦汗继续写作。医生、护士不知道他在写什么?就关切地问他:“您每天写什么东西抓的这么紧?有比恢复身体更重要的吗?”王老师就把所写的书稿递给医生和护士看。当他们阅读完王老师的文章后,被他精辟的拳论,精妙的笔触深深地吸引了。更被他对太极的热爱,对太极的追求,对太极的执著所感动。医生说:“我行医几十年,从未见到过这样敬业的人。”当王老师完成了几十年心血之力作,松了一口气,正想稍事休息,以利再战时,却又生了一场病,一住医院治疗就是两个月。这是身心掏空,累极所致。但能让王老师欣慰的是,这些著作出版有助于大家认清杨式太极拳剑刀的庐山真相之玄秘,受过怎样的训练,经过怎样的修养,才能够达到高超的造诣。他的大师兄范思尧先生来函(范先生系宁波天一阁第二十九代子孙,是傅钟文宗师最早期弟子,晚年定居法国)说:“吾弟之对杨派太极拳,精究拳艺,著书定论,推广全国,使同胞受益,真功德无量,吾弟之贡献使我十分佩服,还望吾弟极力推广,将来成为杨派太极拳之宗师,不负吾师之望。”赵安洲老师为他的著作题签:“祝创作成功。青山志远,白云路遥,禅师精髓,尽在其中。从此杨氏太极有了正宗法规,幸何如之,百世流芳,已在不期中矣。我已老朽昏庸,不久人世,幸而有您一位知己朋友,使我扬眉吐气,我不知不觉从心底流出了多少真实的眼泪,足以说明我俩的情谊了。我能在您的大作中露个丑脸:我真乃死亦瞑目了,您的前途光明无量,还望顺水推舟,不须躁急为荷!”傅声远先生为其题签:“学有渊源继钟文,太极正宗承杨家。”

    王老师为弘扬太极拳、征南派内家拳及八卦掌,几十年来不敢懈怠,在傅钟文宗师和沈寿老师的倡导下,于1983年创立了宁波永年太极拳社,为该社的主要创始人之一。随之又倡导了香港永年太极拳社、香港(松溪、征南派)内家拳学院、日本名古屋永年太极拳研究会、山东聊城永年太极拳社。现任香港永年太极拳社永远名誉会长、香港内家拳学院永远名誉院长、山东聊城永年太极拳社永远名誉社长等职。被香港教育署课程发展处聘为中学教师太极班导师作“品质圈”顾问,并同时被聘为课程发展处与香港大学专业进修学院合办的教师太极班主讲导师,以及基湾小学太极亲子班导师。其间又被香港舞林舞蹈学院聘为太极动律教授,被钱秀莲舞蹈团聘为《武极》系列动律顾问。他几十年辛勤从事太极拳、征南派内家拳及八卦掌教学工作,学生遍及世界各地,名优弟子辈出。自永年拳社及内家拳学院创立以来,荣获世界传统武术节等重大国际国内(日本、港澳等地区)的各种比赛金牌200多枚,为太极拳和内家拳的事业,为人民的健康,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王老师为了纪念恩师傅钟文先生,传承“勤恒礼诚”的宗旨,发扬“嗣往圣,开来哲,发天理,正人心”的精神。为弘扬正宗的杨式太极拳,自去年以来亲自策划和筹备“宁波市武协傅钟文拳学专业委员会”。经过半年多的努力,在宁波市民政局、体育局、武协的重视和大力支持下,于今年五月正式批准成立,这是副省级城市以上的全国第一家“钟文学会(简称)”。王老师亲自出任“钟文学会”首届主任之职,实属宁波武术界乃至太极拳界之幸事,真乃可喜可贺可颂。在该学会成立之日,王老师感慨万千,赋诗一首:“回首过来路,荆棘风与雨,明日千里阔,水清云读月。”他深感创业之艰难,也对“钟文学会”发展成为一个高素质,高品位的专业委员会寄予了深深的希望和憧憬。

    (责任编辑乔汉)

xhwusu
编辑:
本站文章皆来源于网络,旨在宣传,传承中华武术,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处理.
暂无内容
  • 返回武风形意首页
  • 关于我们 |  免责条款 |  隐私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合作 |  怎样投稿 |  手机版   

    武风武术网 xhw0@163.com 版权所有 备案号:吉ICP备09006692号

    Copyright ? 2011 wfeng New Media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资助鼓励

    如果您认为我们做的对您是有价值的,并鼓励我们做的更好,请给我们关注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