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综合 图书 期刊 名家 图片 视频 养生 导航 专题
我的收藏
加入收藏
切换繁体
谚语推荐:武谚阐秘
隐藏右侧

真正的武者

  • 0
    关注数
  • 收藏
  • 文字版
  • 原貌版

    由一个普通的农家孩子,破格转成正式的体育教师,继而擢升为国家干部,这一切都因与武术结缘。沧州电视台的“沧州人物”栏目最近以“王志海的武术情怀”为题,报道了沧州劈挂拳名师王志海先生的成长历程。笔者认为,王志海先生是一个真正的武者,虽鲜有好勇斗狠的经历,却引领着当今武坛的发展方向,是蕴涵着丰厚传统武术文化资源的沧州在当代涌现出的杰出代表性人物之一。
    武风武术网 http://www.wfeng.net 
    八十年代成名武林

    提起王志海,年届中年的武术爱好者们可能并不陌生。在武术“热”遍布全国的上世纪80年代,王志海代表河北省,先后在太原(1980年)、南昌(1983年)、兰州(1984年)、徐州(1986年)参加了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大会和全国传统武术大赛,在名手云集的比赛中,连续四次获得劈挂拳、疯魔棍和苗刀金牌,成为全国武术爱好者共同瞩目和崇拜的人物。多家武术专业刊物对王志海的事迹进行了报道,日本《武术》杂志也以较大篇幅刊登了王志海的习武情况和拳照,一时间王志海名闻遐迩。许多青少年武术爱好者可能要问,王志海是怎样成为一代武林强者的呢?

    二十里外艰辛求艺

    王志海出生在沧县姚官屯镇姜官屯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在武风浓厚的沧州,王志海从小嗜武如命。12岁那年,王志海见村里的小伙伴跟顾官屯的肖玉峰师傅习武,十分羡慕,在父母不十分同意的情况下,偷偷地找到肖老师,老人见其机灵、恳切,便答应了其习武要求。姜官屯村离顾官屯有20里地,在经济尚不发达的20世纪60年代,幼小的王志海每天下午放学后,先给家里打好喂牲口的草,然后抄起块凉饼子,一边吃一边向肖老师家跑去。肖老师教孩子们打拳舞棍格外认真,时常练到深更半夜,虽然离家路远,但王志海总是坚持练到最后,然后顶着满头的星星,深一脚、浅一脚地跑回家去。有时王志海回来得太晚,不敢敲门怕惊动已经睡着了的大人,便跳墙进院,悄无声息地回到屋中休息。有一次,王志海蹿墙的劲头过大,在墙头上未控制好平衡,便大头朝下栽到院中,由于这下着实摔得太重,响声惊醒了父母,父母急忙跑到院中,将摔得不能动的王志海扶到屋中,哥哥见状也十分心疼。家人见其如此痴迷,从此便不再阻拦王习武了。
    几经寒暑,王志海跟肖玉峰习武已有8年,燕青门的各项拳术套路和刀、枪、剑、棍等器械样样娴熟,武艺大有长进。看着王志海的进步,燕青门武术名家肖玉峰老师非常高兴,但由于自己年事已高,继续教王志海习武已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便对王志海说:“你的武术功底已非常扎实,但你肩松腰活的特点更适合练劈挂拳,将来有机会,我把你推荐给郭爷,你跟他去学劈挂,武艺长进会更快。”但说过这话不久,肖玉峰老师便因病去世了。为了不辜负肖老师的愿望,1972年,20岁的王志海给沧州“郭燕子”(郭长生)的儿子郭瑞祥老师写了一封长信,诉说了肖老师的遗言,表示要跟郭老师习练劈挂。郭瑞祥见其如此心诚,遂收其为过门弟子,王志海也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天地。

    二五更深苦练真功

    沧州的劈挂拳,在清朝中叶传于河北盐山、沧州一带,并发展成两个支系。沧州南皮一支,到清末时传至赵世奎,民国初年,赵世奎在河北保定大军阀曹锟的武术营中,拜静海独流武术家刘玉春为师,习通背拳与苗刀,后遵刘师嘱托将劈挂拳的全部技艺传授与师弟郭长生。沧州盐山的劈挂拳,清末时传至黄林彪,黄又传与马凤图、马英图兄弟二人。1928年,南京中央国术馆成立时,同在馆内任教的郭长生和马英图两位老师将一度分为两支的劈挂拳进行了整理和修改,定型后的套路一直流传至今,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人们现在演练的套路,除动作更加连贯和劲顺力足外,两位前辈又在套路中揉进了静海武术家刘玉春所传合一通背中先进的激绞连环步法,迅猛剽悍的大劈大挂同激步轻进、摘腰巧退结合起来,形成了更加鲜明的攻守完备的独特风格。郭瑞祥老师曾被评为中国十大武术名师之一,他既承家学,又拜马英图前辈为师,兼融两家劈挂之长,得沧州劈挂拳真髓。收王志海为徒后,郭老师每周挤出周三、周日两天时间,在沧县中学的北大岗、核桃林中向从50里地外赶来的王志海传授劈挂拳、疯魔棍和苗刀等技艺。自习练劈挂拳后,王志海如鱼得水,他每天早晨四点多起床,先是长跑十几公里,然后练习基本功,最后进行套路和器械的练习。他相信真功夫是练出来的,所以练功非常刻苦。练“乌龙盘打”,每天一打就是几百下;练习腿功,他把沙袋吊在房檩上,每次至少轮抽1000次;练习一个打斩的动作,一次要打3000下;练习劈挂拳的“搂桩”功法,他把缠上纸、布的粗木横绑在树干上,以腰带臂,双臂抡搂,开始时,直搂得手臂起泡、流出血水,然后上点药水继续搂桩……王志海刻苦练功,风雨不误,纯熟的技艺,过硬的基本功,使他在赛场上挥动双臂密如雨,猛劈硬挂赛抽鞭,行拳如大江奔流,起伏跌宕,一泻千里,又飘然潇洒,刚柔相济,舒展大方。
    直到现在,年过耳顺之年的王志海仍坚持每天四点多起床,保持着二五更的功夫。用他自己的话说:“选择了练武术,你就练去吧,哪里是个头哇,没个练到头。…‘许多人练武术练不了这么好,是因为他们没有下到咱这功夫。”之所以自信,是因为他深知自己比别人多流了多少汗水、多下了多少苦功。过年是人们最热闹的时候,而笔者在初二和王志海通电话的时候,得知他早晨仍然起了个大早,酣畅淋漓地舞练了一番。我不知道中国练传统武术的人还有多少在坚持练二五更功夫的传统,但是至少在武风浓郁的沧州,在惜武如命的王志海先生身上,这种传统仍在继承。

    四十不惑参悟太极

    王志海虽然已是功夫上身的武术名家,但他并不目空一切,他以练武之人虚怀若谷的宽广胸怀,团结其他武术门派,吸收其他拳种之长。早在上世纪80年代,北京体育学院到沧州挖掘整理传统武术期间,王志海有幸得到了教授、专家的亲自指点,门惠丰教授向他传授了国家规定套路。通过对规定套路的学习,极大地提高了王志海演练武术动作的规范性。1998年,45岁的王志海又师从陈式太极拳名家马虹先生参悟太极,他谦虚勤奋,深得马虹老师赏识,很快,他演练的太极拳便有模有样。疾风暴雨般的劈挂拳和缠绵柔和、刚柔相济的陈式太极拳,两种风格截然不同的拳术,被王志海驾驭得游刃有余,相得益彰,从而也更加深了他对博大精深的传统武术文化的认识和喜爱。

    宝刀不老再立新功

    凭借对武术事业的突出贡献,王志海获得了许多荣誉。1984年被评为沧州市劳动模范,1986年获得国家体委颁发的“雄狮奖”,2004年荣获沧州市人民政府市长特别奖,2005年被河北体育大学聘为客座教授,2006年国际武术联盟授予武林贡献奖,连续四届当选河北省政协委员。 

    担任沧县体育局副局长时,兼任着沧县武协主席和沧州市武协副主席的王志海,以重振沧县武术之乡的雄风为己任,大力支持武校、拳社建设,带头创办“镇海吼武术院”,亲任校长,对武校校长、拳社掌门进行培训,创造名人、名拳、名馆效应,到2006年5月,沧县有拳社馆校五十多个,在册习武者多达七万余人。王志海注重传统武术的抢救、挖掘和整理工作,他经常拜访老拳师,组织老拳师商讨传播传统武术遇到的问题,让老拳师各抒己见,献计献策,调动他们传承传统武术的积极性,也使自己对沧县的传统武术门派和现状有了全面的掌握,经过不懈努力,他先后对沧县境内流行的武术拳种录制录像资料二十余盘,保存了珍贵资料。1999年,王志海又提出“打造精品赛事,提高沧县武术知名度”的主张。众所周知,沧县虽门派林立、名人辈出,但却从未举办过自己的武术比赛。经过精心设计和多方协调,2001年和2002年的10月,在沧州古城墙畔、镇海吼铁狮子旁边的东关大校场上,破天荒地成功举办了两届沧县传统武术演示交流大会,沧州各县市的习武者、沧县籍的外地选手和沧县拳师培养的外地学员均可报名参赛,充分体现了沧县人民以武会友、有容乃大的豪放情怀。场上运动员各施绝技,逐鹿燕赵,刀光剑影,拳脚生风,大校场上彩旗招展、人头攒动,每次比赛都吸引当地的武术爱好者和兄弟省市的来宾千余人前来观摩。在此基础上,王志海进一步提升了比赛规格,2003年成功举办了第三届传统武术演示交流大会暨首届传统武术精英邀请赛,来自8个国家和全国26个省市的85个代表队、五百多名武术高手参加了比赛。著名武术家吴彬、门惠丰、阚桂香等亲临大会观摩指导并做精彩表演。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精武》杂志及《燕赵都市报》、河北省电视台、沧州市电视台都对大赛进行了专题报道,提升了沧县传统武术的知名度,扩大了沧县武术的影响。王志海还积极推动国际武术交流活动,2002年11月20日,沧州和汉城同时举行了“中韩民间交流年”的“武术与跆拳道”特种邮票首发式,王志海积极参与了这次活动的筹备和组织工作,并以此为基础,成功地编纂和发行(中国集邮总公司)了以沧州武术为背景的“中国武术之乡沧州十六种拳术集邮专集”,进一步提升了沧州武术在国际上的知名度。
    为弘扬传统武术,培育后备人才,王志海坚持课徒授艺,弟子遍布全国各地。2006年,4名比利时、法国的青年武术爱好者,慕名来沧县向王志海学习武术,王志海热情接待,认真传授,使洋弟子们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如今,身为沧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王志海先生,不满足于已取得的骄人成绩,正踌躇满志地从更高的文化层面构思着沧州传统武术的发展方向,他不愧为当今武林真正的强者。

xhwusu
编辑:
本站文章皆来源于网络,旨在宣传,传承中华武术,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处理.
暂无内容
  • 返回武风形意首页
  • 关于我们 |  免责条款 |  隐私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合作 |  怎样投稿 |  手机版   

    武风武术网 xhw0@163.com 版权所有 备案号:吉ICP备09006692号

    Copyright ? 2011 wfeng New Media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资助鼓励

    如果您认为我们做的对您是有价值的,并鼓励我们做的更好,请给我们关注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