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综合 图书 期刊 名家 图片 视频 养生 导航 专题
我的收藏
加入收藏
切换繁体
谚语推荐:武谚阐秘
武风武术网>名家频道>武林故事 > 中央国术馆八极、劈挂双雄--韩化臣、马英图
隐藏右侧

中央国术馆八极、劈挂双雄--韩化臣、马英图

  • 0
    关注数
  • 收藏
  • 文字版
  • 原貌版

    1.“铁掌无敌将”韩化臣(惠卿)
    八极门第五代大师韩化臣,字惠卿(1887-1937),直隶沧县东南罗疃人,职业武师。身强体壮有千斤膂力。青年时拜张拱辰(景星)为师,习八极、劈挂。为得真传随张师入族,成为入室弟子,同时也得师伯黄四海、老师兄李书文奖掖。韩化臣与师兄张毓衡、师弟马凤图、马英图一起苦练。四兄弟把马凤图、马英图带来的盐山劈挂,加以提升发展,这是八极、劈挂结合的又一次飞跃。
    韩日夜苦练,双掌功力极大,能把青砖墙推凹进去,砖能串出2寸多,可见其爆发力之大。拴牛桩中间有四方孔,韩用八极拳进步掌推之,木桩在四方孔处折断。练劈挂之饿虎扑食时,右掌拍击冰面,然后翻身摔拍这几个动作练起来让人得战心惊,冰面破碎,冰雪飞扬,故有“铁掌”之名。韩练功如魔,练骑马式打黄泥,双手持木棍身前置木凳,木凳上放黄泥,韩一练就是一个时辰。干农活时,练闯步行进,最后练得腰胯极活。韩胳臂劲力奇大,一柳罐水从井中摇出后,再突然扔回井里,辘轳把飞转,韩伸臂一搪,辘轳把嘎然而停。韩练习霸王搬蹬,双手平端150斤左右的条石板。韩文武全才,有鸡司晨犬守夜之神功。
    韩化臣功艺大成后,随神枪李书文游北京。李书文每天早晨练鹿伏鹤行走北京城墙一圈,大约40华里左右,其神行功夫上乘。一日,韩化臣跟李练习,得到李之夸奖。当时韩之功夫在八极门中已属上乘名家。
    民国初年游天津,一掼交名家设场,大话连篇。韩穿制服,颇象学生,上前与较。掼交名家伸手抓韩手,韩趁势握住一撅,该名家蹲坐于地,大汗淋漓,遂拜服。
    1915年应师弟马凤图之约,赴沈阳巡警学校任武术教习,在沈阳韩化臣、马凤图与“关东三老”郝鸣九、程东阁、胡奉三结为金兰。他们将劈挂、八极拳法传于东北,这是在李书文、霍殿阁任许兰洲、任国栋军队教习之后,第二批赴东北的八极名师。
    1920年韩化臣、马凤图、马英图返乡,继续在晚年的恩师张景星老先生的指导下研习武技。后应朋友之邀,韩化臣携徒赵树德、董义文、韩洁泉、张振东到山东枣庄中兴煤矿,韩化臣任护矿大队队长。在枣庄韩化臣收弟子李学义、赵荣林、刘宝林等。
    1922年,韩化臣携徒赵树德、李学义参加南京地方举办的擂台赛,获优胜。
    1924年,携徒赵树德等游广州,被聘为广东革命政府的黄埔军官学校武术教官。因功夫精湛,受到政治部主任周恩来、教育主任邓演达等人的赞赏,多次获嘉奖. 韩化臣任职一段时间后,辞职回山东枣庄。
    1927年3月,中央国术馆在南京成立。韩化臣之师弟马英图向张之江将军推荐韩,馆长张之江电聘韩化臣赴南京执教。40岁的韩化臣于1928年带其弟子赵树德、李学义、赵荣林前往,韩化臣被馆长张之江将军聘为教授。同时任教的有朱国福、孙禄堂、柳殷虎、杨澄甫、马英图、杨法武、王子平、佟忠义、高振东、黄柏年、姜荣樵等等,并结为友好。韩让弟子赵树德、李学义、赵荣林与他们学习,博采众家提高技艺。尤其是韩惠卿与杨澄甫交流技艺,交帖换艺结为挚友。
    1928年10月国考,韩惠卿与师弟马英图(30岁)携徒赵树德、李学义、赵荣林参加国考擂台赛,遂有“无敌将”之誉,马英图也连挫名手,二人名列优等37名之列。张之江将军将八极拳列为中央国术馆必修科,此实韩化臣、马英图之功也。韩化臣任中央国术馆教务长,屡获国民政府要员林森、戴传贤、孙科等嘉奖,获勋章13枚。南京国术馆张之江将军亲赠七星宝剑嘉奖。同时韩化臣(兼职)与弟子赵树德、李学义被聘为陆军军校教官,赵树德、李学义少校教官。
    韩在南京国术馆期间,有来国术馆比武的名家,大家都公推韩化臣、马英图上场动手,均战而胜之,维护了中央国术馆的荣誉。佟忠义的女婿李元智特拜韩、马学习八极,并称为一生最佳心得,并于民国20年着《八极拳图解》,后将韩、马二师的八极拳在军中传播,称之为“莒拳”。
    有日本搏击高手来南京国术馆比武,王子平、佟忠义推荐韩化臣比武。韩与日本搏击高手比,一击获胜,维护了中央国术馆的声誉。
    当时韩化臣、马英图在南京国术馆主管国术技击比赛,是国术馆初期的台柱子,深得张之江将军、李景林将军的信任。1929年韩化臣受李景林将军之聘担任杭州国术大赛评判委员。韩化臣在南方影响非常大,有“北李(书文)南韩(化臣)”、“南京到北京谁不知道韩惠卿”之誉。
    李景林、许兰洲分别创山东国术馆、河北国术馆,韩化臣与李书文携众弟子为教习。韩化臣后来任山东省主席韩复榘军队教习。在山东国术馆韩化臣与来作客的挚友杨澄甫先生交流推手、剑术技艺继续换艺。
    有“大枪”刘,以大枪成名,而韩之大枪也闻名遐迩。“大枪”刘来访,韩与“大枪”刘比大枪,韩用回马枪,点到即收,“大枪”刘抱拳曰:“韩师傅手下留情了!”二人遂结为挚友。
    韩化臣(惠卿)与师兄张毓衡执掌罗疃张家八式房(李书文回罗疃也教,但不收徒弟,徒弟都让给张毓衡、韩化臣),三人培养了董义清、魏鸿恩、韩洁泉、魏鸿滨、董会亭、刘汉周、沈仲山、张子亭、张振东、赵树德、董义文、姚春符、尚官亭、韩龙泉等一大批八极精英。韩化臣在山东枣庄培养的弟子李学义、赵荣林、刘宝林等。在中央国术馆培养的弟子李元智等。其中魏鸿恩,曾相继在许兰州、李景林、沈鸿烈、韩复榘诸将军的陆军、海军中任教习。赵树德任南京国术馆、黄浦军校教习。魏鸿滨任末代皇帝溥仪护卫、南京中央国术馆教习。在山东枣庄培养的弟子李学义参加28年国考,名列优等,任中央国术馆教习、陆军军校教习;在枣庄培养的弟子赵荣林,曾任山东国术馆教官、湖南国术训练所教官、黄浦军校三分校教官;在中央国术馆培养的弟子李元智,任国民革命军陆军大学教官、宪兵司令部教官、军训团主任教官、陆军军校教官。子韩洁泉曾任莱芜干部训练所国术教官。
    韩化臣先生在山东枣庄中兴煤矿有股份,时常回去料理。民国26年(1937年),患重感冒引发心脏病,一天多即去世,享年49岁,惜哉!
    韩化臣先生追随老师兄李书文,是八极拳中期闯天下的光前裕后的代表人物,对民国军队武术贡献颇大。八极拳列为中央国术馆必修科,韩化臣先生之功永载八极门史册,永载中华武术史册!韩化臣之事迹载入民国22年《沧县志》,80年代《沧州武豪传奇》。90年代部分韩门后学,为韩化臣先生树碑立传,以纪念其功德。

    2、“闪电手”— –马英图
    马英图(1898-1956)沧州东南乡杨石桥人,字健勋(亦作健雄),职业武师。幼从兄马凤图练习劈挂、八极。兄弟二人遂成为张拱辰先生的弟子,习八极拳内招“六大开”,“八大招”及六合大枪等,成为张之晚年入室第子,八极拳进步神速。1910年12岁时在天津中华武士会表演八极拳,得到“神枪”李书文的称赞,李夸赞到:“这楞小子打出点顶拔劲来了,将来能是把好手”,后果真被李言中。马英图功力奇大,性如霹雳,喜较技,擅搏击,出手快且狠,故有“闪电手”“马狠子”之誉。
    民国十二年(1923),冯军与奉系李景林部“廊坊大战”,马英图受冯军前敌总司令张之江之命率主要由沧县武术健儿组成之敢死队,持大刀短枪为全军开路,攻克天津,受冯玉祥嘉奖。一武术教习不服气,二人比刀。二人持木刀相距10米,教习头戴护具,冯玉祥将军让以哨声为令,裁判吹哨还没停,英图步法如闪电,早在教习头上连击三下,教习尚未反应过来,已被震昏于地。驻扎天津时,因打抱不平,和帮会发生冲突。帮会百余人围攻马,马边走边打胜似闲庭信步,打得帮会打手纷纷跌出,从街一端打到另一端,无人能靠近,帮会服气。因而有“马二爷打了一条街”之说。
    民国十六年(1927),张之江赴南京创办中央国术研究馆,马以西北军官身份同往,为武术馆开创者之一。民国十七年(1928),中央国术馆正式成立,马任少林门门长,随即筹备第一次全国国术考试,为制定国考规则,内部举行散手和长短器械对抗赛,马连挫名手,被誉为国术馆实力派之代表人物。国考闭幕式上,马与河南刘丕显等为出席大会之蒋介石、林森、戴季陶等表演扎枪、劈刺,获好评。
    中央国术馆创立之初,有名家二人称“铁头”、“铁手”来较技,国术馆名家公推马英图出头迎战,马战而轻取之,维护了国术馆尊严。
    国术馆中实力人物某等,对韩化臣、马英图在国术馆地位高心中不服气,认为是与三位将军馆长私交所至。一次国民政府要员视察国术馆,建议观看短兵对搏。马持竹剑找人当对手,某说:“我陪马科长走一走”,欲乘机战胜马。某头戴护具,马不戴,二人相距10余米,以裁判哨声为号。声一响,马快如闪电连劈之,某后退至墙未还出一手,被马劈坐于地,再看马手中竹剑,击断数截,手握仅尺许,某气得直哭。从此某等心悦诚服,再不敢比试。
    在中央国术馆与郭长生先生换艺,并与郭长生、郝鸿昌组成披挂研究小组,开创中央国术馆披挂套路系列。
    日军侵华时,马在西北军旧部刘汝明、宋哲元部任军职或武术教官,培养的大刀队杀得日本侵略军胆战心惊,为中华民族解放做出一定贡献。1949年随傅作义部于北京起义,后在甘肃省泾川县务农。马英图先生性格刚烈豪爽,他教导过的后学无不感念之。后落魄而终,悲哉!
    马擅八极、劈挂、翻子、戳脚等艺,器械善双手刀、剑法及棍法,摔跤、举重、劈刺,骑射亦受众人推崇。他最重实用技艺,长短拳法,刚柔劲道兼用,故战多取胜。他授徒热情而严格,李元智、何福生、牛增华等均曾受艺于他。
    马英图先生是八极拳中期闯天下的代表人物,对民国军队武术贡献颇大!八极、劈挂成为中央国术馆必修正科,马与韩之功也!马英图先生永载中华武术史册!

xhwusu
编辑:
本站文章皆来源于网络,旨在宣传,传承中华武术,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处理.
暂无内容
  • 返回武风形意首页
  • 关于我们 |  免责条款 |  隐私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合作 |  怎样投稿 |  手机版   

    武风武术网 xhw0@163.com 版权所有 备案号:吉ICP备09006692号

    Copyright ? 2011 wfeng New Media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资助鼓励

    如果您认为我们做的对您是有价值的,并鼓励我们做的更好,请给我们关注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