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综合 图书 期刊 名家 图片 视频 养生 导航 专题
我的收藏
加入收藏
切换繁体
谚语推荐:武谚阐秘
武风武术网>名家频道>武林故事 > 回族武术名师—双刀李凤岗
隐藏右侧

回族武术名师—双刀李凤岗

  • 0
    关注数
  • 收藏
  • 文字版
  • 原貌版
    沧州回族出镖客最多,沧州回族武术最讲实战,在地方上名声最响,这三者是紧密相连的。

    双刀李凤岗,李凤岗,回族,就是当时闻名全国的沧州“成兴”镖局的大镖师。李凤岗以双刀功夫显赫于世。

    初出茅庐 大显身手

    前清咸丰年间,沧州城里有个戴四爷,在天津卫还开设镖局。有一年,因老母病重回沧州,便找到李凤岗,让他去天津镖局代其职位。

    李凤岗自幼跟其叔父李冠铭学六合拳,精明伶俐,不分寒暑,刻苦学艺。叔叔教他一个招术,当场演练若干次,晚上,还要躲到一个地方去反复演练。因而六合拳门的各类拳术,各种器械,无不精通。李早有闯荡江湖,以武会友之志,便高兴地答应戴四爷,拿着他的信函和自己最喜爱的双刀,大踏步地向天津走去。

    镖局的十几位镖师,见李凤岗个头不高,一派嫩态稚气。有人问道:“你多大了?” 回答:“十四岁。”往下,什么也没问,给他安排了住处。一呆三年,什么差事也不给,只是让他顶着戴四爷的名位,以泥塑木偶待之。

    有一天,从关外来了一个和尚,在镖局门口设场卖艺,说要看看这个骠局有没有能人。这个和尚的功夫全面,十八般兵器带全,逐个地进行操练,高超的武艺,赢得观众阵阵掌声。随即连连施礼,请高手下场赐教。掌声、喝彩声震动了镖局。镖师们出来一看,个个面有难色,俗话说:‘不是猛龙不过江”,和尚确是有两下子的。既然来大门口叫阵,不进场就给镖局丢脸。可是,让谁先下场呢?大家面面相觑,后来有个镖师说:“让沧州的李凤岗上,试试对手,看看门道,咱们然后再上。”

    李凤岗毫不怯懦,虽然三年中没有一点事干,但习武练武却一天也没停,只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找个僻静处苦练。镖局不用他,他心中明白,今天,让他先下场,心中更明白。于是抖擞精神,兴冲冲往里迈,无奈观者如堵,分拨不动,连喊几声“借光”,还是没人让路,李凤岗性急,疾步一窜,右手摁观众肩头,一个空中旋子,“嗖”地飞进了场内。和尚一看这“大抛桃”的功夫,好利索呀?不禁为之一征,仔细一看,见是十几岁的黄毛少年,便故作镇静地露出一丝冷笑:“娃娃,敢下场,可要动真的。我这儿十八般兵器都有,任你挑选,我让你年少。。。。”

    李凤岗一声不吭,抄起了一丈三尺长的大杆,那大和尚得意洋洋地把钢刀握在手中,笑道:“进招吧。”

    李凤岗舞起大杆,劈、戳、点、抽,嗡嗡山响;大和尚个大力猛,直劈横砍,刀法娴熟,二人战将下去,霎时,圈内如同战场,观众都看得呆了。哪见过这么好的功夫呀?李凤岗与大和尚越战越烈,一会儿,李凤岗的大杆被削得只有齐眉高了,见大和尚露出骄傲神情,李凤岗想,你中计了,大杆短了更应手,大和尚此时恨不得一刀将对手砍倒,恶狠狠地举刀向北 脑袋劈来。李凤岗不但不闪,趁机进步,一旋身,一个“胯坐”,偎到大和尚怀里,猛一用力,把大和尚挑上半空,“扑通’一声,重重地摔在场边,登时两眼发直了。

    大和尚木然不动了。观众立即骚动起来,这可怎么办?这时候,就见大镖头拨开观众,迈进场里,伏在大和尚身上,一阵摸索,从他衣兜里找出一小包药,说道:”凡是出门卖艺的,大都身上带着急救药。“他叫人弄来温开水,给大和尚灌了下去。

    过了大约一个时辰,大和尚苏醒过来,千言万语,谢救命之恩,深愧自己功夫浅薄,随手把那十八般兵器,一件件挨个砸了,向李凤岗施礼道:”佩服,小师傅,三年后,还在这个地方相会。“

    自此,镖局知道李凤岗有能耐,一些重要的护镖差事,便落在他的肩上。

    渐渐地,人们发觉,李凤岗最好的是双刀,就想让他露露,李凤岗总是说:”不行,不行,差得远呢?”有一天,大伙在饭堂里吃饭,镖师们齐声要求李凤岗演练双刀,他推辞不过,就答应了。看看饭堂里,有一堆土豆、辣椒、茄子,就说:“我耍起刀来,你们拿这个一齐往我身上打,看看怎样。”

    李凤岗持双刀在院中站定,四五个镖师双手抓了土豆、茄子、辣椒等,站在院旁, 喊一声,“打”,“嚓、嚓”便耍起了“分鬃提丝”“抛蹬缠脖”的功夫,只见刀光,不见身影,土豆、辣椒、茄子向雨点一样泼来,都被一一砍落在地,竟没有一个沾着身,众镖师这才真正佩服。

    又三年过去了,李凤岗走南闯北,与人交手无数次,从未失镖,双刀李凤岗之名,不胫而走,连那关外的大和尚,也不敢再来了。

    大运河上 小施绝技

    双刀李凤岗名声,传到清廷官府,他便被邀请去兵营当教练。那时,天津城里驻扎着外国军队,并有租界,可就是不允许中国军队在城里驻扎操练,清廷无奈,只得把兵营设在小站地方,干了不久,李凤岗受不了气,便回到沧州,仍旧开设“成兴”镖局。

    大运河在沧州城边拐弯处有个河叉子,河边有个茶馆,每天人来人往,很是热闹,一年秋天,从北面来了镖船,前面船头上,站着一个三十多岁的镖师,背着单刀,船过沧州,便放开嗓子大声呼喊起来:“威武------”一声一声传上岸来。茶馆里人议论纷纷,有人跑去报告李凤岗了。李听后,“啪”重掌击桌,顾不得茶碗蹦倒,拔腿便向大运河边奔去。

    原来,镖行有个习惯,镖师押镖车或镖船,路过各地都要喊镖,以显示其威武,震慑劫镖者。还有一个规矩:“镖客至一地,必先以刺通谒其他之技击者,然后喊镖,不然则视为大不敬”。过去,从北京来过一队镖车,镖师在沧州街上大嗓喊镖,被李冠铭听到,《沧县志》云:“冠鸣有奇力,性负气。。。弛马追之,超其前,有石坊,冠铭手攀坊梁,以股夹马起,马跳嘶不能少动,镖客大惊,逊谢哀之,冠铭大笑,弛去。此后,凡镖客过沧境,相戒不喊镖,久沿成例,至今尚然。冠鸣之声威远矣。”李凤岗也是有血气的,听到报告,不禁大怒,他刚出茶馆旁边,镖船正好驶到这里。李凤岗威风凛凛,站在岸边,挥手喝道:“镖师请稍停-----”那镖师耀武扬威,让船工拨船靠岸,在离岸边有一丈五六尺远的时候, 一撩袍襟,双脚点地,纵身向船飞去?那镖师见有人喝喊停船,知非等闲视之辈,及见人来,就抬起油腿,想在李凤岗尚未触及船头之际,把他踹小水去,说时迟,那时快,李凤岗见他抬腿,便在空中一个“鲤鱼打挺”,双脚在那镖师左腿后面落船,随而疾起右腿,只一扫,“扑通”一声,镖师被踢入水中。岸上人一齐叫好,喝起彩来。李凤岗趁船靠岸的悠呼劲,双脚一点,又纵上岸去。

    那镖试象个落汤鸡似的,从水中爬上岸来,看李凤岗,五十多岁,竟滴水未沾,不觉羞愧满面。李凤岗冷笑一声:“这算不得什么功夫,你既敢在沧州喊镖,想必功夫深厚,你就来吧。”

    “请问师傅高姓?”镖师抱拳作揖问道。

    “成兴镖局李凤岗!”

    镖师顿时转颜为笑,在身上一阵乱摸,把一封湿漉漉的信递上去,又深施一礼。

    信是写给李凤岗,发信者是李凤岗的好友,镖师想学李凤岗的功夫,想他亲自出面,便施了这个激将法。李凤岗看在好友的分上,留镖师住了十几日,传授一些武艺,又给山东河南的武友写了过路信,才把他送出沧州地界。

    武德高风 声闻苏杭

    清官府和北京各大商贾,每年都要去南方购买丝绸,所用银两,要镖师护送。那时北京镖局和沧州镖局有联系,沧州与济南、济南与河南、河南与江苏的镖局,都互相有联系,官府商贾交出护镖费用,北京的镖局负责送至沧州,沧州送至济南,一段一段交换护送。然后把购买之货物往回护送回京。也有镖师一直护送回来的。

    有一年,北京一大商贾去杭州买绸缎,沧州“成兴”镖局接镖后,李凤岗派了徒弟刘化龙、马福利护送,镖车急急行走,沿大路进入了一片树林。树林又深又密,而且前无村,后无店,正连连加鞭急走,突然一声炸喝:“站住!”

    刘、马二人下车一瞧,见从一棵大树背后,闪出一个手持钢刀的大汉来,一身杏黄色的衣服,从头到脚连在一起,活象一个筒子,这时,那大汉又喝声道:“哪里来的镖车,给我往树林里赶!”

    刘化龙知道是劫镖了,打吧!就手握长梢子棍迈前一大步,说道:“朋友,死活脱不过,来吧。”

    那大汉恶狠狠地挥刀砍来,刘化龙抡梢子棍抵挡。钢刀左劈右砍,梢子棍上砸下扫,只杀得树叶飞落,尘土爆起,难解难分,那大汉见不能速胜,便呐喊一声,虚晃一刀,在刘化龙招架之际,便左腿前弓,油腿向后一蹬,伏身地头,“嗖---”地两只箭从后肩射出来,刘化龙急一缩身,一个“虚步架梁”,“啪”双煎甭向天空。

    这个时候,突然空中传来一个女人声音:“住手!”

    只见一个女子,攀在高高的树杈上,拉长嗓子道:“来人使梢子棍错了,论势不应该架梁,应该劈砸,别打了,是自己人。”

    什么自己人,刘化龙十分诧异,那女子走到他面前,才看得清楚,是为二十岁左右的姑娘,一身漆黑的紧身衣裤,胸前一行洁白耀眼的确疙瘩绊,长辨盘在头上,抓紧的绿绸帽额上打结,宛如蝴蝶,身后背着把七星宝剑,她笑微微地说道:“保镖师傅去哪里?”

    刘化龙暗自思考,不必耍花招,论打,我们俩也不怕你俩,就答道:“去杭州。”

    姑娘又说道:“有过路信吗?”

    刘化龙想,这倒是个规矩,让她看看,就把 写的信递过去,姑娘和大汉一看信,都点了一下头,姑娘说道:“真地是朋友到了,把车赶到俺家去,话儿慢慢讲。”

    到了姑娘家,茶水点心摆上来,姑娘问道:“从你的招术上,咱们认识了,这个“虚步架梁我们师傅常用,是他老人家的绝招,不轻易传人的,你们沧州怎么会呢?”

    提到这个招术,刘化龙讲起了来历。

    有一年秋天,从关外来了一个老头儿,走到沧州得了伤寒病,无钱医治,在“成兴”镖局大门旁一躺,叫卖他带来的一口单刀,李凤岗出门观看,认出这是一把宝刀,问了情由,对老者说道:“这口刀,世上少有,你要价再高,我也能买,这样,价钱记着,刀先不买,你不是为了治病吗?这一切我全管了。”

    李凤岗猜出此人必有来历,就把老者安置到附近客店里,请医生,煎汤药,会店钱,送吃喝,二十几天,老者病好,活动自如,李凤岗凑到他膝前,攀谈起来。知老者姓任,河南省小红庙人,汉族,曾在关外设过镖局,此次是去看望徒弟们归来,就说:“你病了,卖这口刀也太可惜了,你是汉族,我的回族,我今年六十出头,干镖行也有二十年了,会武术的,天下是一家,有我的饭吃,就有你的饭吃。。。。

    老者本是河南省有名的武术高手,在东三省也有名气,他被 的言行所感动,掉下老泪,说道:”回汉两族,世代同居,亲如兄弟,武术三百六十门派,都是祖先所创,我也久闻沧州武术的大名,这样吧,我把我的一些功夫,给你留下几套,你的高招我也学一学。“

    李凤岗又挑选了刘化龙、刘云挺、马福利等十几个聪明灵巧的徒弟,跟老者、学了近一个月,老者传授了刀进刀、刀进梢子棍、三节棍进双枪等二十几套功夫,临走时拉住李凤岗的手说:”人不相识功夫识,以后到我们河南,只要我教的功夫一露,就有人管饭。“

    姑娘和大汉听完,十分感动地说:“那姓任的老者就是我们的恩师呀,在世时常提起沧州李凤岗”,第二天,以恩师的名义写了过路信,送镖车出了河南境界
xhwusu
编辑:
本站文章皆来源于网络,旨在宣传,传承中华武术,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处理.
暂无内容
  • 返回武风形意首页
  • 关于我们 |  免责条款 |  隐私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合作 |  怎样投稿 |  手机版   

    武风武术网 xhw0@163.com 版权所有 备案号:吉ICP备09006692号

    Copyright ? 2011 wfeng New Media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资助鼓励

    如果您认为我们做的对您是有价值的,并鼓励我们做的更好,请给我们关注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