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综合 图书 期刊 名家 图片 视频 养生 导航 专题
我的收藏
加入收藏
切换繁体
谚语推荐:武谚阐秘
武风武术网>名家频道>名家相关 > 纪念汪永泉老师
隐藏右侧

纪念汪永泉老师

  • 0
    关注数
  • 收藏
  • 文字版
  • 原貌版

    汪老师仙逝已近二十年,我们大家都非常怀念他。大师已去,风范长存。此刻,忆及汪师生前,他淡泊名利,安于清苦,献身拳艺,教学严谨;他老老实实地做人,认认真真地教拳;他为人厚道正直,并且以身作则,从来不对其他拳种和流派的功夫说三道四,更反对学生拨弄是非。直接受益于汪师拳学及其人格魅力的弟子和传人每念及此,述说起汪师对他们一生的积极影响,都滔滔不绝,抑制不住感激和内心的激动。
    一个拳师对社会的贡献,莫过于真实地继承祖辈的功夫,亲传给几批有心的弟子使之延续,并且著书立说予以总结,使之得以发扬光大。可以说,汪师的一生付出全部心血和精力,完成了这样一个使命。
    据汪师生前讲述,他父亲汪祟禄曾和溥伦贝子一起向杨健侯学艺多年,汪师自己7岁开始跟着父亲在杨家练功,有许多机会向杨健侯及杨少侯等学拳。1917年14岁后,便在杨澄甫先生指导下练功,精于技击,深受器重,直到1928年杨澄甫先生南下,才中断了直接受教。汪师暮年,时常畅谈杨式太极传人的故事,以及吴式、孙式等创始人的一些情况,让大家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原国家体委将杨澄甫八十八式太极拳做为推广的拳种之一。而在杨式太极拳技击方面,汪师一脉充分发挥了“动中求静,以静制动”的原理,休现了杨式太极拳刚柔相济、以柔克刚的真实内涵,使弹簧力之类的独特功夫达到神奇的境界。
    1926年起,汪师在今是中学、协和医院等处教授杨式太极拳,1947年后有众多学生受教,朱怀元、孙德善、张广龄、张孝达、高占魁成为人门弟子。1977年汪师开始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传授杨式太极拳,院内外有许多中老年人参加了这项业余活动。
    “文革”后的这个时期是汪师生活的转折点。已届古稀之年的汪师,在新的时代里再度走向社会,以开放的心态和殷切的希望言传身教于诸位习练者,他希望自己的杨式太极拳真经能够留存后世并发扬光大。他出任北京市武术协会副主席。
    汪师的文字资料主要是《杨式太极拳述真》。1990年于汪师逝世两周年之际,《杨式太极拳述真》作为汪师遗作与世人见面。此书详述杨式太极拳的精髓,对人们了解杨式太极拳的真谛有很大帮助。书并不厚,但是很有分量,是一部有关杨式太极拳的经典之作。《杨式太极拳述真》初版后一版再版,到2004年已出至第十三版,并且有俄国翻译出版、计划再版,产生深远广泛的影响。
    据《述真》一书后记介绍,“书稿送出版社之前,曾交汪老师亲自审核”,但是“他未及最后定稿”。书㈩之后仍留遗憾,盘架图片未如汪师所愿以勾线方式刊载,代之以学生的拳架图片,前六版的读者也没有见到汪师本人的精彩拳照。
    太极拳技击与养生的内容极其丰富,尚待拳界进一步挖掘、钻研、探讨和总结。因为历来口传身授,所以文字表达十分不易。我们现有的工作仅给汪老师的功夫整理出一个大意,还有许多东西没有整理出来,需要更多的人从各方面继续深入研究。还一定要向杨式太极拳其他脉系、其他流派太极拳学习,从太极拳和武术经典、与武术其他拳种比较中悟出太极拳完整的机理和内涵。
    汪师传授的弟子,他们和他们的传人中,对杨式太极拳的传播作出堪称卓越的贡献者,不乏其人。这使所有志在承传杨门汪脉功夫的后人深感欣慰:先师泉下有知,也可含笑了。
    去年5月初以来,由汪师永泉之子汪仲明先后联合杨式太极拳汪师一脉三代拳友近20人,共同发出倡议:凡有志于弘扬太极拳者,应携手合作,共同努力,以拯救、恢复、继承和推广杨式太极拳。众人还一致同意加强往来,开展活动,脚踏实地,提高自身技击与养生的体用水平,相互切磋、共同研讨。2005午5月31日,汪师永泉之子、朱老怀元之子、石明之子等一脉三代的三个儿子欢聚一堂,回忆汪师,勾画未来。此后东单公园、工人体育场、紫竹院、文化宫的众多汪脉拳友开始互相走动起来,并且享受欢聚与交流的惊喜,充分预示了我们共同的光明未来。
    我们应以汪师的风范激励自己,打破一切门户偏见,开展不拘门派的交流和研讨活动,共同发掘大师们的内功与养生奥秘,把太极原理指导卜的身心和谐与防身健身的系统方法奉献给社会。
    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加入造福于人类的伟大事业,并以此告慰先师以及历代太极拳宗师。                                                 

xhwusu
编辑:
本站文章皆来源于网络,旨在宣传,传承中华武术,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处理.
暂无内容
  • 返回武风形意首页
  • 关于我们 |  免责条款 |  隐私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合作 |  怎样投稿 |  手机版   

    武风武术网 xhw0@163.com 版权所有 备案号:吉ICP备09006692号

    Copyright ? 2011 wfeng New Media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资助鼓励

    如果您认为我们做的对您是有价值的,并鼓励我们做的更好,请给我们关注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