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综合 图书 期刊 名家 图片 视频 养生 导航 专题
我的收藏
加入收藏
切换繁体
谚语推荐:武谚阐秘
隐藏右侧

虎父无犬子

  • 0
    关注数
  • 收藏
  • 文字版
  • 原貌版


    沙俊杰气定神闲,开始演练尽得父亲真传的形意拳。一股独特的气质随着他放达与飘逸的身姿挥洒开来。动作的灵动叠加中,清晰遗留着父亲的风骨,武出一种浑然天成的大家风范。
    在云南开远举行的首届中国传统武术节上,沙俊杰一人囊括3枚金牌,妻子则包揽4金,让人不禁发出“虎父无犬子”的感叹。
    沙俊杰是著名武术家沙国政唯一的儿子。沙国政六十得子,对沙俊杰宠爱有家,亲昵地叫他“小四”。
    8岁起,沙俊杰便开始跟随父亲学拳。“父亲一开始教我一些启蒙拳,比如小虎燕、小花拳之类的基本功套路,虽然当时觉得这些套路很枯燥,但是现在想起来,这些基本功的练习的确是练武术不可缺少的基础工程。”回忆起小时候的点点滴滴,沙俊杰笑着说:“我小时候好像对武术不是很感兴趣,练功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在经历了基础套路、劈腿、站桩这些基本功训练后,沙俊杰开始跟随父亲按部就班地学习形意、太极、八卦、通臂四大内家拳。
    沙俊杰最先学的形意,因为形意在四大内家拳里具有直来直去的特点,练习形意要先练明劲、干劲,再练暗劲、然后练化劲。“因为当时年轻,有的是劲儿,所以一开始父亲是以形意拳为主来教我的。”
    1980年,沙俊杰参加在沈阳举行的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大赛,第一次参加全国比赛的他便凭借苦练多年的形意拳一举夺得第一名,沙俊杰第一次感受到了武术带给自己的荣誉,开始对武术产生兴趣。
    形意拳之后,沙俊杰开始跟父亲练习通臂拳:“通臂讲究速度,讲究放长击远,讲究劲力的冷、脆、快。”沙俊杰说自己最喜欢通臂:“或许喜好是随着人身体状况的不断变化而变化,年纪轻一些的时候喜欢带劲的拳,或许再上些岁数就逐渐偏爱八卦和太极这些更适合养生的拳种了吧。”
    沙俊杰说四大内家拳中,自己的形意练得时间最长,也最得父亲的精髓。
    沙国政,1904年出生在山东荣成县石岛镇北沟村。先后拜在姜华亭、刘光兴、王者政、翟树珍、姜容樵门下习武,精通形意、八卦。山东、天津、朝鲜仁川,乱世中的沙国政颠沛流离却始终没有改变对中华武术的痴迷,随通背拳名家修剑痴习练通背拳,并从师孙禄堂学习大极拳,足迹遍布大江南北……
    沙俊杰说:“父亲的老师很多,其中有孙禄堂、修剑痴、姜容樵等众多名家,父亲把这些老师的精华结合在一起、融人自己的感悟和功力,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沙国政综合五行拳、十二形、连环、八式、杂式捶、十二洪捶、三手炮、五花炮、安身炮、九套环、出入洞的精华创编了形意拳散手炮、形意大连环;从通背拳、太极拳、行功、童子功等拳种、功法中精选提炼创编健身益气法;还创编了沙氏八卦连环掌一百零八掌,沙氏36、24、64式太极剑,通臂拳七十二掌;还吸收陈、杨、吴、孙的各式技法创编太极拳对练以及形意对练……“我很佩服父亲,单独创编一个新套路不难,而要创编两个人的对练套路是不容易的。”
    回忆起父亲,沙俊杰说:“父亲常说要敢于创新,敢于革新。他常教导我们艺无止境,不要抱残守缺。”
    从父亲那里得四大内家拳精华的沙俊杰一一阐述四种内家拳的特点。
    “四大内家拳中,我父亲把通臂排在第一位,然后才是八卦、形意、太极。”
    通臂拳的攻防能力最强,它不仅具有健身性,而且杀伤力大,技击性强,所以并没有得到广泛流传。
    形意拳则直来直去,劲力干净,劈、崩、钻、炮、衡五形拳与心、肝、脾、肺、肾五脏相对应。练习形意拳对五脏的健康很有好处:“我父亲七十多岁做胆结石手术,开刀的医生说,他的五脏六腑跟三十多岁年轻人的一样,非常强壮。”
    八卦掌,着重强调阴阳平衡,所谓“阴阳平衡百病不生”,八卦的动作有左就有右,有右就有左。“人家常说人老先从腰老,八卦重点就在腰的练习”。
    太极拳也讲究阴阳、动静、虚实,有大架、小架、中架之分,老年人一般都练大架,也就是架子高一些的,“年轻人以练功为目的的,还是应该放低架子”。
    虽然四大内家拳有不同的特色,但是所有内家拳术的内在要求是完全一致的,从呼吸方面的要求到气、意、力方面的要求,还有比如沉肩坠肘、含胸拔背、尾闾中正……这些基本要求都一样,只是外形不同罢了。
    和外家拳相比,内家拳具有更强的生命力,可以学到老练到老,从孩子到老人,都可以进行内家拳的练习。而不同年龄段、不同身体素质的习练者可以通过架子的高低、拳速的快慢、动作的刚柔来找寻到适合自己的内家拳习练方式。“我父亲89岁去世的时候,耳不聋、眼不花、不戴假牙,反应敏锐,这和他多年的内家拳研习很有关系。”
    在辗转了大半个中国后,沙国政扎根云南。新中国成立后,沙国政被任命为云南省武术队第一任教练,为云南竞技武术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他的学生当中有蝉联第四届、第五后全国运动会通背拳冠军胡保林,有第四后、第五届全国运动会大极拳冠军、亚运会大极拳冠军苏自芳……
    沙俊杰说:“父亲有一次参加全国比赛,竟然像一个只有8岁的小孩子学习鸭形拳。当时父亲说,他就觉得这个拳很好,很有特点,说云南没有这个拳,他是云南的教练,有这个责任把这种拳学会去传给云南的人,当时很多全国的报纸都报道了这件事,大家都在议论,沙国政这么有名的武术家还向一个小孩子学拳。”
    正是因为父亲本身就博采众家之长,他之后教学生也从来不保守,只要你喜欢武术就教给你。
    武术界的人都知道,沙老演练拳术,不仅局限追求外表的造型优美,更讲求动作的实用攻防及健身价值。他通过自己多年深厚的功力,显示出传统武术,特别是内家拳博大精深的内涵。沙俊杰说:“父亲把攻防含义融入每一个动作中,融攻防与健身于一体,特别强调技击,外表、内在都漂亮。”
    “父亲在教拳中特别重视对练,常说只有练对练才能知道攻防含义。父亲讲过‘练的时候无人似有人’。”父亲当年手把手教自己拳术的情景还历历在目:“他很重视对我身法的训练,每个动作都分解开来教我,把其中的攻防道理、用法都给我讲清楚。”沙俊杰说,练武术如果不知道其中的攻防用法,那就是照葫芦画瓢地瞎比划,等于不会武术。
    1992年,沙国政在新加坡讲学之际,突感肠胃不适,出现腹泻。不久后病情加剧,住进昆明延安医院。即使是在住院治疗期间,他还每天早上提着录音机下楼,教病友练“健身益气法”,后来身体逐渐虚弱,他仍然一面嘱咐在身边照顾的子女与学生,要按时去带领病友练功,一面详细询问有关“沙国政武术馆”的筹办情况。
    如今,沙俊杰全面负责沙国政武馆的事务:“万事开头难,学校成立初期比较艰苦,但是云南省体委很支持。”如今学校已经逐步稳定,走上了正轨。                                                    
                                                                                         
    沙俊杰介绍:“我们目前还是武馆,只教武术,没有文化课,学员始终保持在200人左右,大都来自昆明市。很多学生给学校出谋划策,我也在考虑武馆今后的发展方向,把武馆办成学校当然是最好的。”
    武馆按照学员年龄划分成老年、青年、少年班。少年主要还是以传授长拳作为基础训练,“我觉得在练习外家拳之前先练练腰腿还是很有必要的,打基础的基本功很重要。有外家拳的根基之后再内外结合,比一般直接练习内家更好,理解力也更强一些。”
    “成人则大都对传统内家武术感兴趣。”沙俊杰说,不像人们印象中的那样,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对内家拳感兴趣,开始习练内家拳。
    “每年都会有很多国外的团体来武馆学习,传统武术的发展很有潜力,我经常去国外,国外很多人都喜欢我们中国传统武术。”沙俊杰的洋弟子很多,“现在还有两个日本人跟我学内家拳,最长的一个已经跟我学了12年,跟我一起住、一起练。我们应该学学他们痴迷中国功夫的这种精神。”
    “我经常想,父亲要是现在还在该有多好。以前总感觉大树底下好乘凉,真应该多向他学一点,很多事都是真正失去了才觉得珍贵……我很想念父亲。”
    沙俊杰和妻子李斌是师兄妹。李斌在拜沙老为师之前是田径专业的运动员,具有一些外家拳的基础,所以进步很快,在很多武术比赛中都曾经获得过好成绩,是沙老的得意门生。沙俊杰说起妻子李斌:“当时她也是我父亲的一个学生,我父亲很喜欢她。父亲一直希望我能够找一个也喜欢武术的爱人,所以有意撮合我们俩。”
    那段时间,为了让沙俊杰和李斌有更多的相处机会,沙老每天早晨练武术都要带着李斌,还对李斌说:“小四学的东西不多,你要多学一点,就当小四的笔记本吧。”回忆起当年的往事,夫妻俩都笑了。
    如今,两个人的女/渺英华正在上海体院上大学,读的是武术专业:“因为我父亲很喜欢沙英华,连名字都是他给起的,他当时说很多有名的中国武术家都叫‘英华’,所以给孙女也起了这个名,我想父亲是希望她也能走武术这条路吧。”
    历经战乱动荡、“文革”沧桑的沙国政,对人生拥有深刻的领悟。他常对沙俊杰说,要好好练拳,要有真本事:“我一个老头,如果没有这个技术,人们不会尊敬我。”沙老反复对儿子强调“敬艺不敬人”的道理,鞭策沙俊杰刻苦习武。
    父亲在弥留之际把沙俊杰叫到自己身边,把一个记录得满满的笔记本交在沙俊杰手中,对他说:“我没有家则万贯留给你,我只有这么多年自己处社会的经验,你要照着做,好好做人。”
    沙俊杰和妻子李斌答应了我的请求,表演了太极、形意和八卦对练。
    午后的阳光洒在二人一深一浅的衣服上,连绵不绝的肢体“武”动中,衣褶起伏,光影在他们身上流转闪烁,诉说着阴与阳、虚与实、动与静的变化。
    责任编辑  龚建新                                                    

xhwusu
编辑:
本站文章皆来源于网络,旨在宣传,传承中华武术,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处理.
暂无内容
  • 返回武风形意首页
  • 关于我们 |  免责条款 |  隐私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合作 |  怎样投稿 |  手机版   

    武风武术网 xhw0@163.com 版权所有 备案号:吉ICP备09006692号

    Copyright ? 2011 wfeng New Media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资助鼓励

    如果您认为我们做的对您是有价值的,并鼓励我们做的更好,请给我们关注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