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综合 图书 期刊 名家 图片 视频 养生 导航 专题
我的收藏
加入收藏
切换繁体
谚语推荐:武谚阐秘
隐藏右侧

任向荣与苗刀

  • 0
    关注数
  • 收藏
  • 文字版
  • 原貌版

    天津的武术之乡静海县,清代时武术兴盛,出了不少名家,如韩慕侠、霍元甲等都远近闻名。尤其该县独流镇武风更盛,高手众多,一度设有镖局,在大运河中走镖船畅行无阻。在独流高手之中,以太祖武师任向荣名气最大,影响最广。武风武术网http://www.wfeng.net

    任向荣,字光华,清咸丰二年(1852年)生于独流镇,13岁拜本镇武术高手李登第、李登善、杨学士为师,与师弟刘玉春、张景元等一起,学习太祖门武艺。据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静海县志》载,李登善“以通臂拳著名”,杨学士“以斩拳著名”。三弟子勤学苦练,各得真传。任向荣功力尤高。他以攒筲为业,“以技击驰名津(天津)保(保定)间,性和蔼,从游者甚众,皆以敬让相尚焉”。据本门传人称,太祖门武艺始源于宋太祖赵匡胤。该门武术拳脚以二十四式拳最具代表性,跳步钩子招式能距人丈外转瞬即到,手脚并用,对手极难防范;器械有刀枪剑棍、方便铲、双短棍等。

    静海城内有高手王永清,人莫详其来历,精通子龙枪,即子龙绝命十三枪,据说为三国时赵云所传。取下枪头,称为大杆子,又叫死把杆子,但比一般的棍又粗又长。他又暗藏飞刀,交手中如杆子被对方封住进不去时,便暗取飞刀叠在杆下,伺机打出,对方躲避时杆子立刻跟进,无不奏效。因此江湖称他“王四刀爷”,又称“小刀子王四”。刘玉春、张景元不服,专门赶到县城比试,双战王永清,同被大杆子打倒。适逢任向荣赶到,当即命刘张二师弟向王永清谢罪赔礼。三人深服王永清武功,又跟从他学得大杆子。

    光绪年间,任、刘结伴外出营生,在桑园(今河北吴桥县)遇当地武术世家的“谢家五虎”弟兄五人设擂访贤,以武会友,其中有三节棍棍法高强,无人能敌。二人看出惟子龙枪能破,便持大杆子上台比试。交手中“五虎”察觉,急忙叫停,捧棍让二人观看,见上面都刻有“此棍不对子龙枪”字样。原来谢家早知子龙枪是此棍克星,故提前刻字铭记,以防危险。今见二人用的正是子龙枪法,知为高手,十分高兴,因此叫停。双方互相悦服,愿交朋友。“五虎”邀二人去家中相叙。二人一进院便大吃一惊,只见兵器架上有件兵器竟不认得,赶紧请教。“五虎”之父、经营粮行的谢玉堂告诉二人,这是谢家独传绝技苗刀。谢家留住二人款待,二人表示愿学谢家苗刀。谢玉堂提出用苗刀技法换太祖门的二十四式拳。双方遂焚香盟誓,各不保守,互相传教。任、刘自此又学会了苗刀。后任向荣又去蚌埠营生,以60银元打造了一把苗刀,配上鲨鱼皮鞘,带回独流,与刘玉春逐日演练,更加精熟。二十四式换苗刀,遂成了一段武林佳话,流传至今。

    苗刀,本是我国西南部苗族人民特有的传统武器,始源不详,新旧武侠小说中也未见提及。本门传人或称是关羽训练500校刀手所使,或称戚继光战倭寇时根据缴获倭刀改进而成,但均无可信依据。该刀按刀谱规定全长5尺,刀把1.2尺,刀苗3.8尺,实际应用时可根据演练者身高自行酌情增减。刀苗身窄背厚,通体平直,仅尖端3寸长的部分略上翘,并两面开刃。因它又长又重,故需双手抡动,实战时兼具刀枪剑棍之长,可一械多用。谢家把苗刀传与任、刘后,便密而不传,不久遂失传绝迹,无人知晓。任、刘苗刀便成了全国武林绝活。

    军阀时期,直隶(今河北省)督军曹锟慕名派手下刘干臣(静海人)专程到独流强聘任向荣、刘玉春、张景元、岳德恩同到保定督军署,担任督军署武术营教习。岳德恩是独流鞋匠,武功稍差。曹锟为看他们的武技,让原任二教习和他们当场比武。先是擅长腿功的李某与任相比,被任一腿踢出丈外。接着太极枪高手宁德功与刘玉春交手,刘用一根筷子破了宁的太极。二教习战败各自回家。从此任等四人在署内任职,传教武艺。1923年,曹锟贿选总统得逞,迁往北京总统府,任等随武术营同往,住故宫内太和殿旁,继续传教武艺。任为总教习,月薪60银元。岳德恩五官出众,绰号“人样子”。1924年曹锟垮台后,任等四人返回独流各营旧业并传教武艺。

    任向荣在京津保一带名气很高,江湖称他“赛猿猴”,当地称他“任老向”或“任向爷”,民国时期的《武术名人录》和《静海县志》有传。后有誉为“津门大侠”的霍元甲当时也常去任向荣家切磋武艺。

    任向荣授徒很多,得意大弟子刘树年,字静萱,静海城内人,开有桂馨斋糕点店,得任真传。当时在天津的李景林对静海武术很有好感,倡导建立静海国术馆。1926年,刘树年在静海城内将国术馆建成,亲任馆长,又延聘其他各派武术高手,共同广传弟子。为继承和宏扬中华武术,增强人民体质,他们还不断深入当地驻军和学校义务传教武艺。

    1928年,中央国术馆在南京建成,张之江、李景林分别担任正副馆长,把苗刀定为必修课,教师即由独流镇刘玉春之孙刘景云担任,苗刀遂在南方传播。

    1930年,刘树年为办武术馆已将家资耗尽,武术馆经费无着,被迫停办,而太祖武艺和苗刀仍继续流传,至今在静海已传至六七代。

    1985年全国武术挖整期间,静海苗刀受到空前重视。武术界和有关部门把它定为重点抢救内容,誉为“静海特产”“武林绝活”。中央体育学院(今北京体育大学)武术部主任门惠丰教授亲临抢救,联合天津市体委将其套路录像保存,以免失传。在“文革”期间险被毁坏的任向荣苗刀,至今已成了全国现存最早的苗刀,具有了文物价值。

xhwusu
编辑:
本站文章皆来源于网络,旨在宣传,传承中华武术,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处理.
暂无内容
  • 返回武风形意首页
  • 关于我们 |  免责条款 |  隐私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合作 |  怎样投稿 |  手机版   

    武风武术网 xhw0@163.com 版权所有 备案号:吉ICP备09006692号

    Copyright ? 2011 wfeng New Media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资助鼓励

    如果您认为我们做的对您是有价值的,并鼓励我们做的更好,请给我们关注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