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综合 图书 期刊 名家 图片 视频 养生 导航 专题
我的收藏
加入收藏
切换繁体
谚语推荐:武谚阐秘
武风武术网>名家频道>名家相关 > 古稀之年谱新篇
隐藏右侧

古稀之年谱新篇

  • 0
    关注数
  • 收藏
  • 文字版
  • 原貌版

    近日,应两位老朋友邀请,我参加了他们组织的活动,令我深深感动的是:尽管二位仁兄已到古稀之年,仍为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鞠躬尽瘁的奉献精神。

    其一,中国武术七段刘庆洲老师过古稀之年成立了“北京庆洲太极拳推手研究会”。据北京市武协副主席介绍,上世纪80年代,北京已有一家推手健身研究会,但还没有以研究推手技击为主的社团组织,这次“庆洲太极拳推手研究会”的成立填补了北京市推手技击研究的空白。

    攻防技击是武术的核心。前中国武协副主席张山先生透露,早在1978年,国家体委武术处就着手研究推手技击,希望它能成为像散打一样的武术技击项目,进入比赛殿堂。后来,1993年、1994年曾组织专家、教授进行调研论证,为此还组织过全国范围的交流比赛,由于众说纷纭,有的将推手“命名”为“推小车”,有的“誉”之为“顶牛”……我想,在科学探讨的路上,任何观点都应有一席之地,但也不应总是停留在争论不休的层面上,或者干脆束之高阁,等待历史去判决,总应该采取积极的态度,尽早地“推”出点什么,或者“顶”出点内容,不能莫衷一是到永远。其实,不同观点只有通过相互切磋,才能越辩越明,也只有这样,学科才会发展。

    近日,我又求教于中国武术研究院研究员康戈武,他告诉我,对抗性的太极推手,在温县等地的国际邀请赛乃至个别的全国性赛事中,都曾露过面,但终究因为一些技术问题,至今尚未登大雅之堂,从一个侧面可以看出武术项目的完善、赛事的推广是多么艰巨!

    4月22日,北京市东城区天外天宾馆宾客满堂。首都武术界、东四奥林匹克街道办事处、豆瓣社区、刘庆洲国内外的弟子近二百人出席“庆洲太极拳推手研究会”成立大会。其中刘老师的弟子现场演练太极拳和太极拳推手更为引人注目,尤其是专程跨海而来的日本弟子小池义则夫妇的表演令人耳目一新。且不说他们练得到位不到位,只要看他们一丝不苟的认真态度,那种较劲、较力、较智、较勇的架式,就会让现场的观众为之钦佩。据说,小池本来是学建筑的,后来师从刘庆洲老师,便爱上了太极拳,放弃了高薪工作,以传授太极拳、太极推手为职业,为乐趣。

    几年前,我采访亚武联秘书长村冈久平先生,他向我透露,近年来,日本所有运动项目协会都出现了负增长,只有武术太极拳连盟是正增长。我相信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参加习练中国功夫的日本人还会与日俱增。

    俗话说“吃水不忘挖井人”,日本的太极拳热与这些年飘洋过海到日本传播武术的中国武术家的奉献是分不开的,而刘庆洲的老师李天骥就是“太极援日”的开拓者。

    早在上世纪50年代,他就拜著名武术家李天骥为师学习武术,由于他勤奋好学,练功刻苦,深得老师真传,对太极、形意、八卦、武当剑、推手等拳械造诣颇深。期间,他还向郝家俊、刘晚苍两位前辈专门学习太极推手,丰富了他的武术技能,提高了推手技击本事。他说:“不适应高水平的技击非上乘武学。凡上乘武学需自身与外界的高度统一,随感而行,由感而发,随心所欲而不越矩。”“太极推手要遵循以动制静,以柔克刚,以小力胜大力,沾连粘随,不丢不顶的原则。”

    自1963年,他开始面向社会传播武术,义务教学数十载,足迹走遍大江南北,桃李满天下,仅东四奥林匹克公园就有800人之多。从1979年起,他担任北京国际俱乐部外宾班太极拳教练,向各国驻华使节、国际友人传授太极拳、剑、推手等,应邀赴日本教学就达十几次之多。他的学生小池义则说,老师当初在日本教拳时克服了许多困难,如语言不通等,但硬是坚持下来了。“我们正是受了老师的影响才热爱上中国武术的。” 北京武术界卧虎藏龙,仅传统武术研究会达55个之多。“庆洲太极拳推手研究会”应运而生,为首都武术百花园又增添了新的品种。正如前中国武协主席张耀庭的题词所写的那样,“继承是根本,创新无止境”。尽管昌沧老师已是髦耋之年,仍兴致勃勃地为老朋友刘庆洲题写了“继承光荣传统,以弘扬太极推手为己任”的条幅。

    凡是高科技,都有攻关课题。虽然本人采访武术多年,以前见到的推手基本上都是健身型的,像门惠丰、阚桂香表演的推手,珠联璧合,美仑美奂。首届世界传统武术节期间,天津的两位朋友在强劲的音乐伴奏下,上演了一出伦巴舞似的推手,令人回味许久。

    而推手技击这个研究了多年的课题,是不是也会随着改革的春风“脱颖而出”呢?其实,这项工作也许不是一个民间研究会所能承担的,如果它能起到些许抛砖引玉的作用,也就很了不起了。所以,我佩服刘庆洲老师已过古稀之年仍有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向武术的“碉堡”发起进攻。我希望他的行动能够加速推手技击的改革。

    其二,中国式摔跤宿将双德全老师也近古稀之年,近日由他任总顾问、北京市总工会职工体协、北京市武术技击研究会主办的“第二届首都中国式摔跤教练员培训班”结业,这是老劳模双德全对他挚爱的中国式摔跤的新奉献。报名参加培训的共有22人,其中8人获得高级中国式摔跤教练员资格;还有8人取得中国式摔跤中级教练员资格。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双德全酷爱中国式摔跤。从16岁起,这位英俊少年就与中国式摔跤结下了不解之缘。退休后他先在德胜门外公园内教授中国式摔跤,随后迁至华声天桥民俗文化城。平时为中外游客表演中国式摔跤和中幡,节庆日首都各大公园都有他们矫健的身影,双德全表演团的中国式摔跤、中幡等绝活儿已是京城老百姓和来京外宾喜闻乐见的不可或缺的保留节目。如今为使中国式摔跤源远流长,后继有人,双老又披卦上阵,办中高级教练员培训班。据悉,以后这类培训班还要一期一期地办下去,他希望这些学员像种子一样,将中国式摔跤播洒在大江南北,黄河上下,在那里发芽、开花、结果。

    双老是摔跤世家,他的弟弟双德禄、儿子双志杰在中国式摔跤行当里均属叱咤风云的人物。但双老胸怀大志,从不把眼光拘泥在小家的圈子里,心里总想着让更多的人关注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宝贵遗产——中国式摔跤,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继承与发展,使它尽快摆脱边缘生存的窘境,恢复本来应当属于它的位置与地位。

    我的一位同行对中国式摔跤情有独钟,曾大声呼吁:将中国式摔跤作为武术申奥项目,也许他只属于“外行看热闹”之列。但我们不能不看到中国式摔跤身上所散发着的浓厚的民族气息和竞技体育鲜明的搏击色彩,更重要的是对受众而言,似乎中国式摔跤更容易接受,更好欣赏。因为它的礼仪与着装,它的招法与胜负,更能让普通观众看到地道的中式打扮,享受到“四两拨千斤”以弱胜强所演绎的奇思妙想。

    我敬佩双老师几十年对中国式摔跤的挚爱痴心。毛泽东主席曾经说过:世界上的事情怕就怕“认真”二字。双老对中国式摔跤的传播与推广,就是超级认真。正是为此,人们才尊敬他,从心里佩服他。

    最近由于拆迁,双德全正率众弟子进行第三次“战略转移”,他的阵地将迁至北京十里河跤场,届时,人们将会在那里一睹蜚声中外的老跤王双德全的过人跤技和迷人的风采。

    在物欲横流的浮躁中,能有像刘庆洲、双德全这样的不为个人私利,只图弘扬优秀民族传统文化,踏踏踏实实地耕耘的前辈,实为大幸。

    祝他们成功。

    责任编辑:王 涛

xhwusu
编辑:
本站文章皆来源于网络,旨在宣传,传承中华武术,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处理.
暂无内容
  • 返回武风形意首页
  • 关于我们 |  免责条款 |  隐私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合作 |  怎样投稿 |  手机版   

    武风武术网 xhw0@163.com 版权所有 备案号:吉ICP备09006692号

    Copyright ? 2011 wfeng New Media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资助鼓励

    如果您认为我们做的对您是有价值的,并鼓励我们做的更好,请给我们关注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