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版
- 原貌版
1、韩星樵先生简介:韩樵(星桥)生于
武风武术网 http://www.wfeng.net
1909年,系意拳宗师王芗斋先生全盛时期的入室弟子,自1931年从芗斋先生学艺十五载,尽得先师心法。自1938年至1946年期间在北平四存学会,协助王芗斋先生公开以武会友,传授技艺,为意拳的发扬光大闻声海内外起到了特殊之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仍默默耕耘,获益者无数。1973年经周恩来总理亲自指示国家体委,由韩星樵先生在国家体委作了意拳现代科学鉴定,并论述了意拳拳理融洽于体育运动的作用,将意拳理论的完备性、科学性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领域。
韩星樵先生历任新疆武协主席,习武之余,兼修岐黄之术,尤善中医推拿伤科正骨,曾任新疆中医学院副教授,中华全国中医学会新疆分会名誉理事长。退休后仍奋伏骥之志,至力于意拳理论研究与教学,1985年在香港意拳学会会长霍震衰先生及同仁大力支持下在珠海举办意拳培训中心,1990年出任珠海市意拳研究会会长。
韩星樵先生深感武术一道乃中华民族精神之所在,其内容博大精深。经过60余年的实践与研究,于一九九三年由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出版了《意拳学》一书,其中主论严谨,纲目清晰,将养生长寿之法和技击之道阐发尽致,是后学登堂入室之良阶。本书由韩星樵先生的公子韩竞禹先生代笔。
2、王玉芳先生简介
王玉芳,意拳创始人王芗斋先生次女,1921年生于北京,祖籍河北深县,汉族。天性好武,为先父众多子女中最好武者。故先父生前曾言:“可惜玉芳是个女的,不然成就可就大了。”
7岁时,从郭云深先生之子郭圆练习形意五行拳。13岁时,五行拳已打得中规合矩。曾在当时的深县国术大会上表演。先父见其好武,能下功夫,又善领悟,故授以意拳桩法、步法等。后先父自沪返深县,携卜恩富、张恩桐、韩樵等回来深研意拳,即随同训练,还随卜恩富学习摔跤及西洋拳击等。先父对意拳的心法要点,无不细心传授,故能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18岁时随父到上海,常与尤澎熙一起练拳。尤先生是留学德国的医学博士,故对近代医学知识始于尤先生。
50年代后期,协助先父进一步提高意拳理论和治疗疾病的临床试验,常来往于北京中医学院、海军医院、保定中医研究院,从事医疗与传统养生功法的实践和研究。
1960年,意拳站桩功在获得国家体委的确认后,正式在北京各公园教授意拳站桩功,从学者甚众。
1963年,先父去世后继续发展意拳。不久,举家迁往新疆伊宁,但练功不懈,并运用意拳站桩为群众治疗慢性疾病。
1969年返回北京,开始有系统地整理意拳理论及教材,逐渐发展了具有自己风格的意拳站桩功。
1980年,被北京气功研究会聘为顾问及教师,并在北京举办了有全国28个省市参加的全国职工气功学习班。
1981年9月,参加首届全国医学气功科学研究会和北京气功研究会议代表大会,在会上传授意拳站桩功。
曾先后应邀前往河南省焦作、广西玉林、山西大同、内蒙古、安徽蚌埠、辽宁鞍山等地教授意拳站桩功。1989年7月,应香港意拳学会之邀,前往香港讲授意拳。1992年3月再次应邀赴港授艺。
经过50余年的实践和研究,在继承和发扬意拳功法的基础上,整理出了一套完整、系统、科学的站桩功法,对慢性气管炎、神经衰弱、慢性肠胃炎、肝病、高血压、风湿病、类风湿、脂肪瘤、冠心病,精神分裂症等疾病有显著疗效。对一些疑难病,如红斑狼疮、各种癌症、青光眼、半身不遂、高位截瘫、哮喘病等也有很好的疗效。
著有《奇功妙书》、《意拳养生站桩功》、《意拳站桩》、《王芗斋站桩功》、《十节动功》等书。
3、王斌魁先生简介:
王斌魁先生,北京武协意拳研究会顾问。1915年出生于北京,14岁便开始习武,青少年时曾拜邢玉亭、白泽田等武术先一辈为师,精研八卦掌、形意拳、太极拳等拳术,及刀、枪、剑、棍、戟等传统武术器械。1936年,王斌魁先生经武林同道推荐,代表北平市,赴上海参加“全国第六届运动会”,获得全国武术器械比赛第一名。1940年,投入王芗斋先生门下,从此步入了意拳(大成拳)的殿堂。1958年,以北京武术家的身份,王斌魁先生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武术教官,为部队培养了一批批优秀学员。王斌魁先生把现代科学理论中的“矛盾论”与“实践论”灵活地应用于他所热爱的意拳之中,并把国之瑰宝一一中医学和养生学有机地结合为一体,使以前主要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拳种,获得了新的理论生机,同时形成了一整套特有的意拳训练法。王斌魁先生一生严于律己,平易近人,’对弟子们循循善诱,刚正无私,不仅毫无保留地传以武功,而且还在思想、道德上予以教诲,培养学生们的武德。他尤其反对用学到的武功去欺压别人。如今,王斌魁先生的弟子已遍及海内外,可谓是桃李满天下,他的名字已列入《中国近代名人大词典》中,他的高尚品德与精湛的武功,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王斌魁先生于1993年8月6日与世长辞,在他79年风风雨雨的人生旅程中,给后人留下了一条对真理不断追求,勇于探索与创新的坚实足迹。
4、王十川先生简介:
王十川先生,生于1923年,卒于1999年,北京人,又名王天衡。5岁至10岁向刘子固老先生学习篆书,国立艺专雕刻系毕业,名金石家,向寿石公入室弟子,石工教授学习篆刻学,同时向金石专家金禹民先生学习刻印,为全国著名雕刻家。幼年喜爱武术,因与姚宗勋是挚友后拜王芗斋为师学意拳,并将拳劲用于刻印上,刀力有方钧,治印从不收费,为艺牺牲一切,为人仗义疏财救人危难,青年时协助姚宗勋师兄挫败三十六友、一百单八将,为武林赞许。26岁时因右腿膝关节结核被高位截肢,仍每日站桩二小时,用功不息。后又经历了命运多舛的年代。1973年5月4日,在其夫人赵世燕女士的大力支持下,又重新开始治印。至1999年逝世前,共积累篆刻作品38000余方。王十川逝世后,启功先生提笔疾书“十川先生金石篆刻蜚声当代”,是对王十川一生所追求的最高艺术境界――“直造古人不到处”最精辟的概括和总结。入室弟子为贾咏,现于澳大利亚教练中国武术。
5、张正中先生简介:
张正中先生,又名张中,河北新城县人,后居北京,汉族,生于1924年4月,原北平市私立四存中学高中毕业,私立中国大学哲教系一年肄业。自幼喜好体育,且对各种拳术及摔跤诸艺均有所涉及,但未得深入。1940年,从师意拳创始人
王芗斋先生,既得先师之亲传,又随师兄姚宗勋先生学习意拳,受益良多,为王芗斋先生之入室弟子,意拳著名实战技击家。
1943年怀报国救难之大志,投笔从戎,行程万里,远赴昆明考入国民党革命军空军航校,随即赴美受训。后回国参加战争,任空军上尉飞行员。抗战胜利后,先生不愿打内战,随脱离军队回到北平,与师兄姚宗勋先生朝夕相处,潜心研究意拳。
先生一生恪守师训,练功不辍,尤重实战,且经验丰富,拳法犀利,刚直不阿,嫉恶如仇,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曾在北平西四严惩流氓团伙“西四三杰”,匡扶正义,倍受同道赞许。致毕生之精力于意拳发展,生性恬淡,甘于寂寞,不计得失,不追名逐利,尊重师长兄辈,爱护提携后学,素为同门钦佩和晚辈敬仰,故宗勋先生评价日:“大将风度”。
先生长期从事意拳的研究、实践和教授,五十年代协助王芗斋和姚宗勋二先生在北京开展意拳教学活动,后在北京、石家庄、邯郸、西安等地广泛传播意拳,从学者较多,几乎遍及全国,为意拳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1984年,北京市武术运动协会意拳研究会成立之时,出任副会长。翌年,会长姚宗勋先生去世后,即以研究会第一副会长身份,全面主持研究会日常工作,成绩斐然。先生卒于2001年7月,享年七十八岁。
先生生前为北京市武术运动协会意拳研究会副会长、香港意拳道研习会名誉会长、北京武术院意拳培训中心校长特别顾问。
6、窦世明先生简介:
窦世明先生(1921年3月6日――1997年6月11日),著名意拳实战技击家,为意拳创始人王芗斋先生入室弟子。辽宁沈阳人,汉族,中国大学法学院法律系毕业。少时喜好体育运动,1940年,同道赞许意拳神妙,赠以“大成拳”名时,师从王芗斋先生。
求学之初,遵奉先师王芗斋先生之教诲:练拳要有点疯劲。因而练功十分刻苦,每天站桩3小时,试力、起步、发力等3小时,推手、实作2小时,数十年如一日。在受其师兄王芗斋先生的衣钵传人姚宗勋先生言传身教的同时,又得到王芗斋先生的亲传。学习有成,王芗斋先生赐“志荣”。
在拳学实践中,注重实战,经验丰富,拳锋犀利,打法凶狠。为人正直,嫉恶如仇,匡护正义,保护善良。毕生致力于意拳事业,具有百折不挠的精神,数十年来,一直从事意拳的研究、实践和教授,曾先后到黑龙江、浙江、深圳等地传艺,并在1993年《武魂》杂志上连续刊载有关意拳训练的文章,有较大反响。从学者较多,几乎遍及全国,在海外也有不少的学生。1993年初,不顾年逾古稀,应阿根廷意拳协会的邀请,前往深圳,亲授技艺;其后,又前往浙江杭州、金华等地传授意拳。为意拳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生前任北京市武术运动协会意拳研究会名誉副会长、香港意拳道研习会名誉会长、日本国际意拳会终身最高顾问、金华市意拳研究会名誉会长。
撰写文章有:《我学意拳》、《意拳养生桩的几种站法》、《意拳技击桩心法抉微》、《意拳试力法》、《意拳摩擦步要诀》、《意拳的定步发力》、《意拳的活步发力》、《意拳的守中用中》、《意拳的单推手》、《意拳的双推手》、《意拳实战的基本拳法》等多篇文章。
7、韩嗣煌先生简介:
韩嗣煌先生,1933年1 2月27日出生于山东省济南市,为前国民政府山东省主席韩复榘的第六子,祖籍河北霸州。
1958年7月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清华大学机械系。1958年9月至1966年,任北京水电学院函授部机械组组长,1967年至1971年到河北省岳城水库下放劳动,1972年至1978年任河北邯郸华北水电学院机械设计教研室副主任。1979年12月至1981年12月在奥地利格拉茨大学做访问学者。
1982年1月至1985年5月,任华北水电学院北京研究生部机械研究室副主任、研究生导师。1985年5月调入民革北京市委,历任民革北京市委常务委员、福秘书长、北京市政协委员、民革中央委员、民革北京第九届、第十届常务委员,第九届委员会秘书长,1995年4月退休。
韩嗣煌先生不仅学有所长,而且爱好广泛,自谓平生三大爱好:读书、围棋和拳学。先生于1949年拜师王芗斋先生学习意拳,并长期受业于姚宗勋先生及李永宗先生,对意拳学理造诣很深,晚年陆续发表系列意拳理论文章,后收集到《阑珊集》里。并著有《意拳》等学术著作,首次将意拳提高到理论高度,特别是运用力学原理解释武术真谛,为现代武术运动的发展开辟了先河。
韩嗣煌先生对拳学理解和认识有很深见解,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他晚年常走动于京港两地,与香港意拳界接触很多。
先生自幼身体赢弱,学练拳术实为强身健体,长期习武曾使其身体一度强健。然不幸的是后来患上了严重的心脏病,并引发多脏器衰竭,病魔缠身,终治疗无效于2000年3月30日23时2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67岁。
8、李见宇先生简介:
李见宇先生出生于1924年的北平,6岁就在南城武术名家唐凤亭老师处学习形意拳等,他很有恒心,一学就是十年,风雨无阻,为了每天的练习,他有时不得不走几里路。功夫不负有心人,从小的刻苦武功练习,给他打下了牢固的基础。至今李老师80岁了,当他打起拳来,依然行步蹿趟,虎虎生风。这与他从小的武功基础离不开。
李老师7岁在北平美国学校读书,两年,除了文化知识外,他的英文素养使其60至70岁在欧美等国教授意拳养生功指导健身养生,语言从没有使他传播中华武术遇到障碍,他传授武术的足迹近年来遍及法国,新加坡,荷兰,英国,美国,瑞士等国。在其访问美国功夫杂志时,大家都对其每次即兴表演意拳时“神如雾豹,意似灵犀。”试声时如雄狮怒吼,如海啸龙吟的气势所惊叹
1943年,李见宇19岁开始向王芗斋先生学习意拳,王老师当时就很欣赏李见宇的聪慧,把李见宇比拟成自己的一把小手枪,至今李见宇老师是从精神上,形态上,能够酷似地反应王芗斋老先生行拳神态的唯一传人。他的意拳健舞被意拳后人尊为“王芗斋的活化石。”李见宇老师在王芗斋老先生1943年至1963年辞世的20年间,始终伴随在王芗斋身旁,其间包括1943-1947年在北平中南海万字廊时期,这时是抗日战争进入胜利时期:在北京解放后1950-1953年劳动人民文化宫的研修时期:1953-1955年保定中医学校时期;1960年广安门中医研究院气功科意拳站桩时期,李见宇老师一直陪伴着王芗斋老先生。至今犹能回忆复述大量王芗斋老先生在中华武术,养生去病,以及武道复兴中的禅思哲理的往事芸芸,
十分珍贵,十分有价值。
李先生在意拳养生上有骄人的成绩,他深研中医经学,针灸,按摩,尤其在华夏体育健身上其见地和经验具备。学识贯及老庄,佛释。
2000年,在美国洛杉基召开的世界中医大会上,他并获得气功杰出奖。
李见宇老师文武双全,其字画中外驰名,他写的“神”字条幅,气势磅礴,神飞天外,真为观赏者惊叹不已,近年公布的毛泽东收藏的百名中国书画家珍品之中,就有李见宇老师的字画。
李老师至今身体依然黑发童颜,其试声中的“狮子吼”,如海啸龙吟,振聋发聩,不少人受之惊骇,莫不感叹,中国拳学之高深伟大。
9、姚承荣先生简介:
姚承荣先生,1953年11月4日生于北京。中国武术六段。自8岁起随父――著名武术家姚宗勋先生学习意拳。数十年来在拳学理论与实践上尽得意拳精髓,继承其父衣钵,成为第三代意拳代表人物。
姚承荣先生始终致力于意拳的传播和发展,曾受邀赴贵、豫、鲁、津、辽、晋、川等地授拳讲学。还多次应亚洲武术联合会副主席霍震寰先生和日本国横滨太气拳以及欧洲武术界之邀赴香港地区和海外教授意拳,为意拳走向世界作出了积极贡献。
姚承荣先生近十年来,发表了过数十篇关于意拳理论和训练方面的论文和相关文章;出版了共六套意拳教学光盘:并亲自制定了意拳推手、散手规则;教练员资格标准,以及学员报名协议书等系列规章制度,为民间武术组织的法制化训练管理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收到了很好的成效。
姚承荣先生一直担任北京意拳研究会副会长兼技术总教练,并于1993年创办了中意武馆,亲任馆长兼总教练。开馆十几年来,培训学员近万人。
姚承荣先生以诚信传功夫,是当代意拳(大成拳)的重要实践者和传播者
10、薄家骢先生简介:
薄家骢先生,1945年生,天津人。少年时极爱体育运动,12岁入天津游泳少年业余体校,受教于泳坛名宿穆成宽先生。穆先生精通武术,在游泳训练中多采用传统方法进行教学,如站桩、静座、少林十三式等,这些练习可以说是自己从事武术运动的启蒙。
在天津学习游泳期间,得识王竹、王松、王梅,有同岁、同道、同里之谊,遂成莫逆之交。王氏昆仲的外公即是意拳创始人王芗斋先生,当时津门武林名将如张恩桐、穆成宽、张魁元等先生常来王老先生处拜见求教。
1960年,考入北京体育学院,赴京之际,恳请师姑王玉自修书一封,推荐到姚宗勋先生处。承蒙姚师不弃,收为门下,始入拳学正轨。
姚师教学严谨,授徒首重做人正直之道,尝言:我教汝等“书生拳”。每逢节假,得姚师言传身教,诸学兄倾心辅导,虽生性愚钝,幸有姚师垂青,诸学兄错爱,故能在大学毕业之后,为钻研意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十年浩劫期间,因受覆盆之冤,与姚师音信阻绝。后落实政策,再逢姚师于先农坛,虽年过不惑,但求学之志与日俱增。先农坛随师学艺,加深了对意拳的了解,特别是在帮助姚师整理著作的日子里,得到姚师系统教授,对意拳之深邃有了飞跃的认识。曾得到杨绍庚、窦世明、张中、卜恩富诸先生的指教,获益非浅。姚师仙逝后,继任意拳研究会会长。
视学术为神圣,不谙个人经营之道,经三十余年的体验实践,切磋技艺,探索拳理。七十年代开始传授弟子,其中有程军、刘刚、王铁环、吴忠等佼佼者,弟子王岳铮东渡扶桑,在日本东京成立了日本意拳研究会,以传播意拳,常有日本学生前来求学。
现任北京市武术协会意拳研究会监事长、日本意拳研究会名誉会长。著有《大成拳探微》(意拳精微)一书。
11、崔瑞彬先生简介
崔瑞彬先生,1949年生于北京,祖籍河北省深县,汉族,大专文化。先生自幼喜好体育运动,尤其爱好中国武术和摔跤。1968年,接触并开始习练意拳。1972年10月,有缘拜在意拳创始人王芗斋先生的衣钵传人、著名武术大师姚宗勋先生门下,从学意拳,始入拳学正轨。
1985年,姚老因积劳成疾去世后,先生作为意拳第三代之代表人物,与其他意拳同仁一道,担负起了发展意拳、弘扬国粹的历史重任。先生治学严谨,颇具姚老风范。在拳学理论研究中,先生十分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相互吻合,他认为拳学作为一门科学,必须脚踏实地,坚持真理,相信科学,实事求是,以辩证的观点来对待拳学理论的研究。先生重视知识的积累和运用,对老庄哲学、佛释儒学、孙子兵法、资治通鉴以及中外历史、现代运动学、生理学、心理学、人体力学、神经医学等与拳学相关的理论,多有研究。
先生事迹曾先后在《中国体育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文化报》、《北京工人报》、山西的《长治日报》、澳大利亚的《华联日报》、英国的《星岛日报》和《文汇报》等国内外多家报纸上刊载报道。先生曾任中国武术协会第三届、第四届委员,现为中国武术协会传统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武协副秘书长,武术八段,北京武术院意拳总教练,北京市意拳研究会副会长,北京武术院国际意拳培训中心校长兼总教练,北京巨星影视武术学校校长,沧州意拳研修会名誉会长,呼和浩特意拳研究会名誉会长,广东茂名意拳研究会名誉会长,杭州意拳研究会顾问,金华意拳研究会总教练,北京大学武协特邀教练,英国莱斯特和美尔顿意拳?形意拳?太极拳协会名誉主席,阿根廷意拳协会顾问兼技术教练,香港意拳道研习会顾问兼特邀教练。
12、林肇仑先生简介:
林肇仑先生,出生于北京,自幼爱武,曾拜多位名师学习少林拳、形意拳、八卦拳、太极拳,于1965年又先后从师著名武术家杨德茂、姚宗勋二先生学习意拳,是意拳第三代佼佼者,深得二代宗师――姚宗勋先生喜爱和器重,为姚宗勋先生晚年得意弟子之一。曾受师命,辅导过日本拳圣泽井健一先生的得意弟子佐腾圣二等人练习意拳。林先生在珠海期间,得到意拳前辈韩星桥(韩樵)先生的数年亲自指导,并有幸得到意拳健舞之梗概。
林先生于1990年创立湖北省意拳研究会,任该会会长i同年还辅助意拳前辈韩星桥(韩樵)先生创立珠海意拳研究会,并任该会常务副会长,同时还担任北京宗勋武馆名誉馆长和技术总指导。
林先生近年经常与东南亚、日本、香港和世界武术同道交流拳学和技艺,曾数次亲赴北欧三国进行意拳教学,教授了很多外国的弟子,对意拳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做出了很大贡献。
林先生后在中国著名武术刊物上发表《意拳(大成拳)源流述真》、《意拳发展与姚宗勋》等文章,在国内武术界以及意拳同道中产生重大影响。林先生十分重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是意拳传
人中理论和实践并重的代表人物,被北京武术刊物《武魂》评价为“学者型意拳传人”。
林先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和意拳,肩负前辈赋予传播和推广意拳的使命,衷心希望武林中新人辈出,一代更比一代强,让意拳的明天更加辉煌!
13、刘普雷先生简介:
刘普雷先生,1950年生,祖籍广东中山。现任中国武术协会委员,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技术开发部副主任,北京市武协意拳研究会副秘书长,马来西亚雪隆意拳研习会技术顾问。
1963年,在北京什刹海体校从吴彬先生习长拳,1964年到1966年间,曾从北京四民武术社吴子珍先生和健身武术社傅老先生习六合拳、龙虎罗汉拳,这期间还学习了中国式摔跤和西洋拳击。1967年3月,偕拳友10余人与姚宗勋先生的弟子王金铭试手失利,即向王金铭学习意拳。同年6月,由王金铭推荐正式拜姚宗勋先生门下。
1981年,姚师与国家体委科研所、北京体委科研所合作开展意拳基本功法用于现代体育竞技训练相结合的试点,同时对准备参加全国武术散手比赛的骨干进行集训,作为主要成员,接受了在先农坛体育基地为期近三年的强化训练,后因姚师病重而止。这期间,一直协助姚师进行养生健身辅导和技术讲座,并利用业余时间培养拳手,所训学生亢翊曾获1986年北京秋季精英散手比赛48kg级冠军。同年曾任北京散手研究会常委。
1986年,借调到国家体委工作,受吴彬先生委托进行全国武术散手函教授教材的编写工作,任组长。1987年,参加武术散手调研工作,赴湖北武当山散手擂台赛任现场技术统计工作。1990年,正式调入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承担了第一届世界武术锦标赛等一系列大型活动的有关工作。曾应邀赴东南亚讲学,并与当地各路武林高手切磋技艺,受到好评。已完成近20万字的《意拳入门》一书的编写,将与教学录像片一起出版发行。
14、彭振镝先生简介:
彭振嫡先生,1950年1月8日出生在北京。彭振镝是广东省名医彭壁秀的嫡孙,受家庭影响他从小自60年代就系统地学习中华文化的中医、武术、华夏修养身心之道。
他并以中国儒释道各家的修养身心的文化渊源,提取心理治疗的元素,致力于心理治疗本土化,并从西方心理治疗的弗洛伊德、人本主义等心理治疗的主流理论中,取得东西方文化在心理治疗的支点,精制而成华夏修养身心之道,中国情志调理养生的专科学问,在临床中收到与中医养生内外兼修的效果和调养收效,也为广大消费者所认可。
从1990年其为华夏体育健身科学研究会理事长,从1995年其为华夏文武堂理事长,在中医养生、华夏体育健身、华夏管理哲学的研讨和讲座培训上,收到中外健身领域广为人知的效果。
他从1995年至1999年每年都在美国哥伦比亚艺术学院的艺术治疗系对心理治疗的中西方一体化进行研究和考察,并撰写了著作《华夏修养身心之道》、《情志调理养生》等著作,受到了学界同仁的广泛好评,被卫生部中国健身科技学会聘为专家委员会委员,在中国养生的内外兼修上受到消费者的首肯。
15、张鸿诚先生简介:
1938年2月9日生于北京,汉族。国家一级摔跤裁判员、教练员;国家一级摔跤运动员。国家一级武术裁判员;国家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武术六段。
曾任北京市海淀区太极拳协会常委,教练组组长。中国科学院武协训练组组长。北京“中国传统文化学院”武术教授。北京市武协意拳研究会副秘书长。
现任北京市武协意拳研究会监事:北京市武协武术理论文史研究会秘书长。
1950年从师武术名家王培生。习练长拳、器械、吴式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推手、散手等。同时向师叔李经梧、孙枫秋学习陈式太极拳。1989年,作为北京市首批学员向师叔李秉慈学习吴式太极拳竞赛套路,并予推广。
1953年从师跤坛名宿熊德山学习中国式摔跤。1956年至1960年多次参加省市级比赛及1958年全国摔跤锦标赛和1959年第一届全运会。六次获得次轻量级冠军。1960年至1979年又受到张登魁教授和卜恩富教练的指导。
1960年从师意拳第二代主要传人姚宗勋。是姚师最得意弟子之一,也是姚师生前唯一举行“递帖拜师”仪式者。对意拳的认识从深度和广度上都达到了高层次。得到意拳诸前辈的赞许和勉励。曾向姚师推荐崔瑞彬、尚京堂、林肇仑三人,后来皆为佼佼者。是姚师三次拜会李天骥先生的中介人。
1960年同时向“新中国体育开拓者”、“中国十大武术名师”之一的李天骥先生学习杨式太极拳、杨式太极剑、武当剑。进修形意拳、八卦掌、孙式太极拳、推手。被李师的正直高尚品德、拳学上的多知多能和工整、潇洒、飘逸、险峻、刚柔相济的拳术风格所折服。于1988年2月,与赵华舫、李力公、刘庆洲、牛胜先、李建伟、高瑞芬等十多人共同拜师。
自1974年参加太极拳辅导站工作以来,培训数万人。其中参赛取得名次者至百多人次。
本人在国际、全国、北京市参赛,曾获金牌4枚、银牌3枚、铜牌3枚及前6名8次。
连续6年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武术辅导员。
连续7年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武术裁判员。
1992年,“全国青少年武术比赛”,被评为全国武术优秀裁判员,并获“道德风尚奖”。
两次被“日本太极拳访华代表团”聘为教练。
六次被“美国武术气功团队”聘为教练。
多次被各类型的“修炼大会”、“邀请赛”、“教练员培训班”聘为教练、导师或裁判长。
2002年出版“杨式太极36式拆解”光盘。
2004年3月应香港武术联会会长霍震寰之邀去香港讲学。
本站文章皆来源于网络,旨在宣传,传承中华武术,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处理.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