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综合 图书 期刊 名家 图片 视频 养生 导航 专题
我的收藏
加入收藏
切换繁体
谚语推荐:武谚阐秘
武风武术网>名家频道>名家相关 > 刘青松:向前走,往回看
隐藏右侧

刘青松:向前走,往回看

  • 0
    关注数
  • 收藏
  • 文字版
  • 原貌版

    刘青松,1970年出生,青松文武学校校长,金刚力功传人。

    采访刘青松,本来以为他会谈理想、谈未来,令我没想到的是,他的话题一下子投向了自己的童年。

    怀旧并非单纯的回顾,而是一种对过往的延续。往回看是为了整理心情继续前行。

    刘青松说,他的童年并不快乐。“我是独生子,父亲经常到东北跑买卖,家里没人,上小学的时候,我总是被同学欺负。”

    那一年夏天,雨水特别多。有时候,天上明明晃悠着大太阳,地下的雨却依旧可以下得有声有色。

    刘青松读书的小学校破旧不堪,每间教室都漏雨,于是,他就到三里之外的姥姥家住,转学到姥姥家村里的小学校念书。身处一个全新的环境,从小性格内向的刘青松当然不适应,依旧是挨打受气,依旧受人欺负。“放学回来总是哭,舅舅经常带着我到同学家里找人家家长理论。”笑谈过往,他的语气中依然有一些心酸。

    看外孙总是受欺负,姥爷对青松说:“家里就你一个孩子,总这样下去,长大了也还是受欺负。这样吧,跟着我练武吧。”姥爷的爷爷是少林寺的还俗和尚,在少林寺的时候学了一身功夫,姥爷的武术就是跟着他爷爷学的。


    青松姥爷的功夫了得,当时他是村里的车把式,给生产队运粮食、赶马车,赶着马车路过邻村,邻村设了很高的路障不让他们过。姥爷一个人跑到车后,用双手把车抬高,硬是把装着货物的马车搬过了路障。

    有一次,姥爷拿个小马扎坐在屋檐下抽烟,邻居知道他会武术,就拿着根竹竿试探着从后边偷袭,没想到不仅竹竿没敲到姥爷,人也被姥爷一扭身按在了地上。

    姥爷带着他的徒弟们到邻县赶集,结果徒弟跟人发生口角打了起来了,大集上本来就人山人海,看热闹的人围了里三层外三层。结果就演变成了打擂比武。姥爷的徒弟赢了,对方又派出了高手,徒弟打输了,姥爷便亲自上去打。诺大的北山口集会,整整一个上午,没人能比得过姥爷。

    刘青松听得着了迷,心想,如果我能有姥爷的本事该多好呀,不仅可以不受欺负,还可以当孩子王。于是每天早晨天不亮,刘青松就到姥爷屋门口坐着,等姥爷起来后教他武术。除了传授青松少林武术,姥爷还找遍了本村的老拳师’为青松指点,刘青松于是有机会接触到太极、梅花等其他拳种流派。

    那一年,刘青松7岁。也就是从那一年起,他开始走进开启在自己面前的武术之门。

    “当时村南边有些人也在练武术,但是他们挺保守,觉得我不是他们门派的人。”

    刘青松怀里抱了四个大苹果,亲自到村南登门拜访。

    “想跟我们一起练呀?”

    刘青松点点头,把怀里的苹果放在桌上,苹果咕噜咕噜转了几下停了下来。“我们晚上练,你可以来看看。”

    天色向晚,刘青松兴高采烈地跑到村南头,他们正在拉架子、蹲马步。“我记得那是冬天,他们还是不让我跟着练,只让我站在一边看。我记得那是冬天,给我冻得直打哆嗦。”


    一生气,不跟他们练,自己练!买来书,照着线路图比划。麦子地、小树林、大深坑……到处都可以看到刘青松练拳的身影。

    架子搭得越来越好,套路打得越来越熟练,可是遇上比自己年龄大、个头大的人,刘青松还是打不过,还是受欺负。

    刘青松想不通,为什么自己每天都在练习,还是打不过别人呢?姥爷对一筹莫展的刘青松说:“功夫是练出来的,不是学的套路多就行,学到的只是死架子,练出来的才是能用上的活架子。”

    第一次听到“刘青松”这个名字,我第一时间想到的是王维的那句“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还依稀记得那首诗的大意是在寻找古寺的过程中悟出禅理,没想到不仅句中有“青松”二字,古诗的含义也暗合了刘青松的那段少年往事。

    小学快要毕业的那年暑假,刘青松和同学一起看了电影《小林寺》。出神入化的少林功夫、历经千载的名寺古刹……刘青松热血沸腾。

    小时候,在每个受欺负的晚上,他常常会做一个同样的梦。月光下,自己手拿宝剑,宝剑轻轻一点,寒光逼人。就在看完《少林寺》的这个晚上,刘青松又回到了那个相同的梦境中。从梦中惊醒,在他张开双眼的同时,一个念头窜进了他的脑子:去少林寺学武术。

    唯有少林,才能圆梦。

    这样想着,刘青松心潮澎湃,他瞪大了眼睛望着窗外,盼着天赶快亮。

    刘青松从家里偷了10块钱,就这样一个人向着少林寺出发了。

    黄胶鞋踏在土路上,沙沙作响,刘青松一路小跑出了村。坐在田边的瓜棚歇脚。“叔叔,您知道去少林寺怎么走吗?”他问看瓜的。

    看瓜的是个中年男子:“少林寺,那在河南呀。”“那河南怎么走?”“顺着路一直走能走到城里,到了城里就能找到铁路了,你就顺着铁路一直往南,应该就能找到了。”

    刘青松沿着路一直往前走,离家后的第一个晚上就这样来了。夏夜里风却很冷。天上没有月亮,却布满了繁星。四野安静。夜色越来越深,山影崔嵬,像怪兽的影子。刘青松的脚步有些忙乱,他想走快些。

    穿过一个村子,又穿过一个村子,经过了山,绕过了河。村村寨寨、山山水水,任何东西都挡不住他匆忙的脚步。天色微亮的时候,他终于走不动了,靠在高高的麦秸堆上,抱一捆麦秸把腿围住,睡着了。

    逐渐习惯了路上的生活,白天,刘青松边走边玩,一会儿拽着路边的杨树枝打口悠儿,一会儿又追着突突突路过身边的拖拉机跑一阵子……饿了就买个馒头充饥,困了就找个门洞眯一觉。就这样,一走就是几个星期,

    边打听边走,这一天傍晚,终于到了登封。

    身边是一望无垠的麦田。麦地里,农民们正在夕阳中忙碌。刘青松不由自主停住了脚步,看着地里劳作的农民出神。不知道家里的农活干得怎么样了?不知道姥爷、舅舅和妈妈好不好?刘青松甩了甩头,不胡思乱想了,反正快到少林寺了。想到自己马上就要到少林寺了,他的心砰砰地悸动起来。

    不远处有灯火,刘青松知道,那里一定就是少林寺了。天已经完全黑下来。他终于走进了那片密集的灯火中。道路宽了很多,两旁是高大整齐的柏树,刘青松神轻气爽。

    迎面走来一个和尚,刘青松问:“师傅,少林寺是在前边吗?”

    “再往里就到了,晚了,已经关寺门了,要去也得明天了。”

    找了一棵大树,背靠着坐下来。他走得太累了,立刻进入了梦乡。

    清晨的空气湿润清凉。在曙光中,昨晚朦胧景致都清晰了轮廓。没走几步,千年古刹便赫然伫立在刘青松的眼前。身处寺前广场,脚踏方砖地,面前是暗红高大的寺墙,身后有潺潺流水声,山门上写着“少林寺”三个烫金大字。

    走进少林寺,刘青松寻找武僧的下落,但是这里除了古柏、大殿、人潮如梭的观光客、神情倦怠的老和尚之外,其他的什么也没有。夏日阳光照在刘青松疲惫的脸庞上,他失望了。


    离开少林寺,刘青松一边走一边打听哪里有老拳师,这天清早来到了孟州。拿出仅剩的一块钱,在路边卖早点的小推车上买了两个烧饼一碗粥。卖早点的说:“汽车站有个海灯和尚,听说有功夫。”

    海灯?刘青松努力搜索着记忆,这个名字挺耳熟,好像听姥爷讲过。刘青松按照小吃摊贩的指点找到了孟州县城汽车站,果真有个和尚叫海灯,果真会功夫,但当然不是姥爷曾经讲过的那个大名鼎鼎有二指禅功夫的海灯法师。这个海灯练的是铁砂掌,做的是卖豆浆的生意。

    “学武术?成啊,我不要你学费,你就帮我干活吧!”就这样,在孟州,刘青松边磨豆浆边学了一个月的铁砂掌。

    告别海灯,刘青松辗转郑州。

    这一天,他在路边看到有人练武。几个比自己大一些的年轻人居然可以快速地用掌劈断三五厘米厚的大石板,刘青松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厉害的功夫,在一边看出了神。原来,这是于宪华在传授他的弟子金刚力功。

    于宪华,金刚力功第23代传人,毕业于武汉体院,曾任河南省委党校教授、全国成人院校体协副主席、日中武术交流协会技术顾问、国际武术气功研究会名誉会长等职。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刘青松在苦苦奔波了一路后,终于有缘碰到了名师。

    金刚力功是一种高级的内功,讲求虚无清净、修身养性。


    在于老师的指点下,刘青松开始磨练内功。他发现,按照老师的要求,在意念的作用下,自己的体内似乎真的形成了一个柔中带刚的气团。

    因为刘青松聪明又刻苦,一点就通,于老师也非常喜欢他,

    于老师问:“青松啊,你出来多久了?”

    “三个多月了吧!”刘青松把自己偷拿家里钱奔赴少林寺,又从少林寺失望而归的前前后后说给于老师听。

    于老师这才知道原来这十来岁的孩子竟是离家出走来练功夫的:“家里人得多着急呀?学习也耽误了,你赶紧回家吧,等放假了再回来练。”

    刘青松很听于老师的话,点点头,踏上了回家的路。

    三个月的时间,刘青松高了、黑了、头发长长了。刚走进村子,就有人拦住问他:“哎,你这孩子找谁呀?”

    “我?我找我们家呀!”

    “你是谁家的孩子呀?”

    “我是刘青松呀!”

    “哎呦,怎么跟个叫花子似的?你姥爷都快急死了,广播、报纸的找你,还以为你被人贩子拐了呢!赶快回去吧!”

    推开院门,院子里安静极了,一点声音都没有。

    走进屋,刘青松看见一屋子沉默不语的人,姥爷、爸爸、妈妈、舅舅。锅上刚刚蒸熟的山药冒着白烟,可是谁也没有吃,第一次,刘青松感到了深深的内疚……

    因为学习耽误了赶不上进度,刘青松退了一班。或许是一直对家里人为自己着急过意不去,刘青松的学习成绩突飞猛进,第二年考高中,他以优异成绩考取了县重点中学,是全乡唯一一个考上县重点中学的小学生。

    刘青松发现,离家出走的日子不仅让自己壮实了很多、见了市面,而且跟于老师短短的学习也大有收获。刚进县重点中学,会有高年级的学生强迫低年级的学生帮他们买饭,或者管他们要钱,不照做就挨打,刘青松居然在多次交手中从来没有输过。于是,每年放假,他都会去郑州跟随于老师继续学习。

    有些人对某些事物的深度痴迷是他们本身也无法解释的。刘青松对武术的痴迷没有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减少,他如饥似渴地吸收众家之长,拜访各派武术拳师,而那种对武术的痴迷在岁月中沉淀得更加理性,对武术的追求更加笃定。

    高中毕业后,刘青松进入国际少林武术研究院深造少林功夫。1989年,又进入武汉体院系统学习各种武术套路。

    少林拳,缓时波澜不惊,快时惊涛骇浪;梅花拳,动作大开大合,套路灵活多变;太极拳,化刚为柔,练柔为刚;形意拳,动静相间,节奏分明,完整饱满,稳固沉着……

    金刚力功,融动功、静功于一炉,含内功、外功为一体,以气为本、以息为源、以心为根,威力无穷……

    谈到武术,刘青松有说不完的话。“中华武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不同拳种的魅力和精华不同,演练风格和特点不同。但是不同拳种中很多内在的东西都是相通的,因为它们都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的精髓,是老祖宗们聪明才智的结晶,是每一个中国人的骄傲。我们有责任将这些宝贵的东西保存好,有责任发扬光大,有责任一代代传承下去。”

    正是出于这样的想法,1998年,刘青松在家乡开办了金刚力功武术学校,传授少林武术,传播中华武德。“我经常带学生到各地比赛,也自己搞了几次交流,我希望把武校作为一个平台,能够为武林中人提供更多交流的机会。”


    话题转到自己的武校,刘青松语气中难掩欣慰:“学生人员逐年增多,学校规模逐年扩大,教学设施也逐年改善,学校的发展已经走上了轨道。”

    经过十年的稳步发展,当年的小武馆已经变成了邢台地区赫赫有名的“青松文武学校”,学校也从单一的武术学校演变成武术职业中专,“我打算今年将学校办成职业大学。”

    拥有多年办学经验的刘青松深知,如果办学条件不及时改善,会对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形成阻碍。“在相关领导的支持下,学校新近买下了开发区的100亩地,新校舍正在建设中。”

    刘青松说要把学校的学生培养成文武全才,“我最为自豪的是学校文武并重,对学生的文化课和学生武德的教育,我们从来不敢有一丝一毫的马虎。”

    随着学校规模日益扩大,刘青松逐渐摸索出,发展武术不能单单依靠武术,而要借助教育、文化,才能更为健康地发展。刘青松:向前走,往回看图片1


    “道理很简单,学生光练武术不行,还要生活,一样的道理,不仅要传授学生武术、培养学生武德,还要致力于发展武术经济,拉动产业,这样才能为学生寻找更多的出路。”

    刘青松透露,他正在筹拍一部以武术为题材的电视连续剧,“现在的武打片、动作片很多,但大都是特技,没有真功夫,对武术的文化内涵这一层面触及更少。所以我希望通过这个片子让更多人了解武术的真谛,揭示武术的灵魂。”

    问刘青松武术的真谛究竟是什么?他说,自己对武术的看法是在不断深入学习中不断变化的。

    “没学武术之前,觉得武术应该很简单,不过就是一拳一腿的事;接触到武术真正开始练习以后才发现,原来武术是很复杂的东西,不仅仅是一拳一腿的招式,一拳不只一拳,一腿也不仅仅是一腿,需要组合、战术,需要锻炼功力、研究身法、磨练心法。”

    随着不断的学习、感悟,忽然有一天,刘青松豁然开朗,原来武术真的就是这么简单,一拳就是一拳,一腿就是一腿,武术不过就是一拳一腿。

    或许这简单——复杂——简单的过程,或许这种返璞归真的回归,才是武术的真谛。


    责任编辑龚建新

xhwusu
编辑:
本站文章皆来源于网络,旨在宣传,传承中华武术,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处理.
暂无内容
  • 返回武风形意首页
  • 关于我们 |  免责条款 |  隐私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合作 |  怎样投稿 |  手机版   

    武风武术网 xhw0@163.com 版权所有 备案号:吉ICP备09006692号

    Copyright ? 2011 wfeng New Media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资助鼓励

    如果您认为我们做的对您是有价值的,并鼓励我们做的更好,请给我们关注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