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聚奎(1904年12月31日~1995年6月25日),湖南安化(今湖南涟源)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他 1926年入国民革命军,参加北伐战争;1928年参加平江起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历任红军排长、中队长、大队长、团长、师长、军参谋长。抗日战争时期,他历任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六旅参谋长、抗日先遣纵队司令员兼政委、抗敌决死第一纵队副司令员、太岳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他历任驻北平“军调处执行部”中共代表团执行处副处长、西满军区参谋长、东北军区后勤部参谋长兼西线后勤司令员及政委、第四野战军后勤部第二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历任第四野战军副参谋长、东北军区后勤部部长兼政委、解放军后勤学院院长、石油工业部部长、总后勤部政委、高等军事学院院长、后勤学院政委、中央军委委员、顾问。1955年,李聚奎被授予上将军衔。是第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第四、五届常委,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危难之时显身手
李聚奎幼年时,家乡湖南安化流行一种古老的拳术——红拳。李聚奎六岁时,便被拳师何啸天收为徒弟。
1926年初,李聚奎到国民革命军第八军工兵营当兵,参加北伐战争,后随部编人独立第五师一团。1928年,他参加平江起义,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李聚奎在彭德怀领导下的红五军第五大队任中队长,先后参加保卫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发展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战斗。
在此期间,他救过彭德怀一命。那是平江起义之后,国民党军队对起义部队疯狂“围剿”。起义部队处境危急,消极悲观的情绪在部队中蔓延。当部队退到一个叫白沙的地方时,彭德怀集合部队讲话。正讲着,站在四大队前面的四大队长雷振辉突然冲到前面,伸手就夺彭德怀警卫员薛洪全手中的驳壳枪,企图射杀彭德怀,然后投敌。薛洪全没有防备,手枪被雷振辉抢走。由于事发突然,人们来不及反应,情况已是千钧一发。这节骨眼上,站在部队后面的李聚奎以一种保护彭德怀军长的本能反应,向雷振辉扑去。李聚奎扑上去时很用力,加上他会武术,身高马大的雷振辉被狠狠地摔在地上。二大队长黄公略反应过来,从侧面给了雷振辉一枪,结果了雷振辉的性命。多年后,彭德怀被授予元帅,跟随彭德怀多年的老部下还直夸奖李聚奎,称李聚奎当时反应快,从枪口下为我军抢回一个元帅。但李聚奎总是笑一笑,从不张扬此事。
从1930年6月起,李聚奎先后任红三军第九支队支队长,红九师第二十七团团长,红八师、七师、九师师长等职。恰逢红一军团红一师师长罗炳辉调九军团任军团长,鉴于李聚奎的功绩,中央军委让李聚奎任红一军团红一师师长。红一师是全军主力军团的骨干师,这是李聚奎第四次担任师长。当时的红一军团军团长林彪问李聚奎怎样当好红一师师长,李聚奎干脆地说:“红一师师长就是红军的第一师长!”而后,李聚奎随红一军团参加了攻打南昌和长沙的战斗及中央革命根据地历次反围剿作战。
1934年10月,李聚奎参加长征,率部担任全军左前锋,参加抢渡乌江、攻克遵义、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等战役。红军强渡大渡河的胜利,是革命史上浓重的一笔,可在军史上,基本没有提起战斗的指挥者李聚奎。当有人为他愤愤不平时,李聚奎这样说:“那场战役体现的是红军的一种精神。不管哪一个人,对于历史而言,都不值一提。再过多少年后,所有的名字都会过去,只有当时那种豪气,才是能够流传下去的东西。”
刺刀抵胸心不寒
红一、四方面军会合后,李聚奎历任红四方面军第三十一军参谋长、第九军参谋长等职,率部参加了西路军西征作战。抗战爆发后,他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三八六旅参谋长,先后参加神头岭、响堂铺和晋东南反“九路围攻”等战役。1938年5月,他赴冀南组建第一二九师青年纵队并任政治委员。1940年6月,他主持组建新八旅。1941年起,他历任山西青年抗敌决死第一纵队副司令员、第一旅旅长兼太岳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等职,参与开辟冀南、鲁西北、太岳抗日根据地的斗争。
1943年10月,日军华北派遣军开始对我太岳军区发动大规模扫荡。此时,李聚奎将太岳军区所属两个团主力留在霍山、绵上等地与敌周旋,自己则带旅部率三十八团第一连,沿一条干涸的河沟向安泽地区南部转移。不料,南去之敌突然回窜到安泽以北地区对我军设伏。行军途中,侦察员报告,前面山冈上有敌人埋伏。李聚奎急令部队停止前进,并立即和政委、政治部主任商量对策,最后决定不惜一切代价突围。担任前卫的两个排刚拐过一道山冈,李聚奎却跌了一跤,滑下山冈。当他拄着棍子往上爬去时,突然三十几个鬼子从山冈一侧的石头后面猛然窜出,其中一个鬼子的刺刀突然捅到李聚奎的胸前。危急之际,李聚奎猛然扬起手中的棍子,顺势将鬼子的刺刀拨到一边。那个鬼子训练有素,倒退两步又挺枪刺来。李聚奎岂能惧他,挥舞木棍大吼一声,使出“十六母子单头棍法”,将鬼子的枪磕开,顺势一戳将其撂倒,接着兜头一棍,眨眼间让这个鬼子魂归东瀛。这时我军警卫排赶到,端起上刺刀的步枪与鬼子展开白刃战。起初鬼子没把警卫排放在眼里,哪料到警卫排尽得李聚奎真传,用“十六母子单头棍法”中的刺杀术,杀得日军胆战心寒。趁敌人慌乱之际,李聚奎和大家分别突围。这时,鬼子的大部队赶到,一排子弹射来,李聚奎手中的棍子被打断,他身边的骡子也中弹倒下。李聚奎立即跳过干涸的河沟,紧贴着右侧的山根,利用高山陡崖向前跑去,摆脱敌人的追杀,和大部队会合。
李聚奎和战士们使的“十六母子单头棍法”,是红拳棍法中的一种。李聚奎挑选红拳棍法中气势凶猛的戳、挑、点等招数,加以改进,使之威力倍增。
1944年,李聚奎准备到延安人中央党校学习。途经已是敌占区内的河南登封时,出于一个练武人的向往,李聚奎在深夜冒险潜人嵩山少林寺。寺内主持得知李聚奎的身份后,深受感动,向他详细讲述了少林红拳的来龙去脉。
第二天拂晓,李聚奎恋恋不舍地离开少林寺。到了延安以后,他利用闲暇时间,将在少林寺的见闻记录下来,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资料。
抗战胜利后,李聚奎历任冀察辽军区参谋长、西满军区参谋长等职,指挥部队进行古北口保卫战等战斗。 1947年秋天起,他任东北民主联军后勤司令部参谋长、东北野战军后勤部副部长、第四野战军后勤部第二部长等职,在辽沈战役中领导战役后勤保障工作。新中国刚刚成立,作为第四野战军后勤部参谋长的李聚奎,从东北长白山下,一直随部队征战到海南岛。
杯酒论武豪气足
1950年10月8日,毛泽东主席发布命令,东北边防军改名为中国人民志愿军,任命彭德怀为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而且这是我军第一次跨国作战,军需给养问题自然成为首要任务。
1950年7月26日,东北军区后勤部成立,统一负责东北部队及边防军的后勤工作,李聚奎担任后勤部部长。不久,他又兼任东北军区后勤部第一政委,志愿军的后勤工作在李聚奎的手中开创了新局面。
在此期间,李聚奎遇到一件趣事。后勤司令部驻地附近有一个公园,一个拳社有时在此表演。李聚奎是习武之人,免不了抽空看几眼。看过之后深感失望,不住摇头,不料被一拳师看到。这是一位六十开外的老汉,身板硬朗,一副很威风的样子。老汉不悦地说:“看样子同志也是练家子,何不切磋一番?”李聚奎笑道:“怕伤了老人家。”老汉更不高兴,摆开架势说道:“放马过来。”李聚奎一看笑了,这老汉使的是红拳中的“十二镫捶手”。两人一交手,老汉就明白遇到高手了,连连使出“贴墙挂画”、“夜叉探海”等势,企图速胜。李聚奎不慌不忙地避过拳势,然后一个“封侯挂印”猛击老汉前胸。老汉躲闪不及,摔了一跤。李聚奎急忙收拳,将老汉扶起。
老汉羞愧难当,连连拱手道:“高人,我遇到高人了,我认栽。”
李聚奎将老汉请进自己的宿舍,从食堂买了饭菜招待他。两人越谈越投机,从此传出一段将军和拳师杯酒论武的佳话。
1952年,李聚奎受命组建解放军后勤学院并出任院长。1955年,李聚奎任国家石油工业部部长。1958年,李聚奎重新回到军队,担任总后勤部政委,同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开展军事后勤工作,一干就是八年。八年中,他曾先后与黄克诚、洪学智等人共事。像在所有岗位上一样,他依旧兢兢业业地尽其职责,闲暇时会来上一路红拳。
在“文革”中,他被剥夺了自由,陪伴他的只有那套路不改、拳势不变的红拳。1976年秋,“四人帮”被打倒,李聚奎回到北京,依然在后勤学院任政委。此时,将军已是两鬓白发……
1995年夏季的一天,躺在病床上的李聚奎突然想打拳,可是怎么也抬不起胳膊了。6月25日,李聚奎将军在军委顾问的岗位上去世,享年91岁。
军委主席江泽民得知老将军与世长辞的消息后,亲自打电话到李聚奎家中问候,并指示军委有关部门,一定要安排好后事。中央军委刘华清、张震上将撰文评价李聚奎“功高德也高”,概括了这位“将圣”的一生。
资助鼓励
如果您认为我们做的对您是有价值的,并鼓励我们做的更好,请给我们关注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