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综合 图书 期刊 名家 图片 视频 养生 导航 专题
我的收藏
加入收藏
切换繁体
谚语推荐:武谚阐秘
武风武术网>名家频道>时代印记 > 千秋正气为哪般?(忆太极名家王培生)
隐藏右侧

千秋正气为哪般?(忆太极名家王培生)

  • 0
    关注数
  • 收藏
  • 文字版
  • 原貌版

    口述/张全亮 文/张力 龚建新 2012年

    1、王门旧事

    王培生老师1919年出生,河北省武清县人,5岁随父母到北京,9岁习武,先后师从武坛多位名师学练过翻腾术、八卦掌、教门弹腿、查拳等。13岁进吴式太极拳门,师从太极拳大师杨禹廷习练吴式太极拳,并得到王茂斋师爷的指点和传授。

    在两代大师的指导下,苦练八年,技艺大成。后来,他又先后师从八卦掌名家高克兴先生习练八卦散手,师从形意名家赵耀庭先生习练形意拳,师从八极拳名家吴秀峰先生习练八极拳,师从通背拳大师梁俊波先生习练通背拳等。

    1947年他和京城三大武林高手即八极拳名家张立堂先生、李式太极拳名家高瑞周先生、形意拳名家马逸林先生结为金兰。在北京西海汇通祠(今积水潭)成立了北京汇通武术研究社。每天在一起切磋武艺,交流拳法,互授弟子,接待来访,吸收了这三位大师的拳法和内功精华,技艺精进。

    王老在武学道路上是先博后专,专而又博。

    他13岁进太极门时已经有了四年的博学基础,入太极门后他并没有搁置前学,而是每天早晨3点钟起床,由北京东四甘雨胡同步行到中华门(今天安门广场)将所学的基本功和拳、械套路----演练数遍,练到6点钟太庙(今劳动人民文化宫)开门,再到里面习练吴式太极拳。

    当时在太庙追随杨禹廷先生习练吴式太极拳的各界人士和不同技艺层次的太极拳爱好者有300多人,由于王老聪慧过人,肯下功夫,颇得杨禹廷先生的喜爱。杨禹廷先生不但对他倾囊相授,而且还让他协助教学。这样更加激发了王老的练武热情,每天早晨老师讲完课就由他带领大家一遍一遍地复习,协助纠正动作。

    当时太庙推手盛行,来太庙向王茂斋、杨禹廷先生学习太极推手的人也很多,统统都由王老代师领手,这样他每天还要带领数十个不同技艺层次的人练习推手,每天都练的浑身大汗。名师的指点加上大量的实战,使他的太极拳技艺和推手水平突飞猛进。

    在一次推手比赛时,王老连着推倒多人,其中还有两名高手,一个是当时西单商场明明眼镜公司的经理张柏久先生,一个是火车站的杨玉奇先生。一下轰动整个太庙。师爷王茂斋先生看出他是可造之才,将来能光大门户,就打破了“隔辈不传艺”的老规矩,破例叫王老住进了他的“同盛福”建材商店,每天晚上亲自指点他推手和技击技术,叫他抄写背诵武功秘诀,讲解拳理拳法,并又毫无保留地把一套技击性极强的吴式太极拳老架和太极枪等传授给他。王老18岁时(1937年),杨禹廷先生见他可独立施教,就把第三民众教育馆的教学任务全权委托给他,这使他有了进一步施展才能的机会。

    当时冯玉祥将军下属的混成旅旅长许萌山,抗日将领二十九军军长宋哲元属下的八大处长、原北平警察署总监金互,教育厅厅长徐正宽等都跟王老学拳。王老说,“当时在太庙练拳的,我年岁最小,跟这些年岁大、身份高、学问深的老先生(学员)在一起,使我长了不少见识,学到很多知识,思想也变得老成了。”警察署总监金互、教育厅长徐正宽就是见王老少年英雄,才华横溢,主动在学拳之余教授指点他学习四书五经和老庄哲学,为他以后的武学研究打下了基础。

    王老在七十余年的武术生涯中,始终在研究中国武术的攻防技术,总结推广太极拳推手技艺,并且勇于实战,多方印证。即使晚年卧病在床的时候,只要有人在他面前提到推手和技击,他就兴奋不已,两眼放光。他常常坐在轮椅上给前来看望他的弟子门人说手。他说:“技击是武术的生命和精髓,不认真学习、研究武术的技击和推手技术,就不能很好地继承和弘扬传统武术,就不能充分地体现中国武术的本来面目。”

    他在向弟子传授拳械套路时,都注意把重点式子的技击含义讲清楚。他在接待国内外来访者和在各地讲学时,常有各门派武林朋友与他切磋技艺,他从来不回避,不搪塞。

    长期以来日本武术界总有一些人小视中国武术,曾叫嚷“再过十年,中国要向日本学习太极拳”。还说什么“少林寺在中国,少林武术已经不在中国了”。“中国的太极拳只有健身功能,没有技击价值”。王老对日本人这种态度早已义愤填膺。

    1981年在沈阳的一次中日武术交流会上,他挺身而出接受日本人的挑战。他以太极拳的奇招妙法,把少林拳法联盟访华代表团教务长山岐博通连续打翻多次,使这位日本一流武士高手心服口服地把自己的腰牌、毛巾、胸章,恭恭敬敬地送给了王老。该团的团长森竹好美激动地说:“我们多次来华访问,这次收获最大。通过与王先生交流,认识了太极拳技击的真功夫。”王老技胜东瀛的消息,很快在人民日报、《武林》杂志等多家报刊报导,为太极拳的技击作用正了名。日本的《阿罗汉》杂志刊登了王老的照片,并说他是“东方奇人”“中国十大武术家之一”。

    王老也练八卦掌。他的尹式八卦掌是和马贵学的,他的程式八卦掌是和韩慕侠学的,他的“直趟八卦64散手掌”是跟高克兴学的。

    那年,王老住在北京甘雨胡同,在院子里扎木枪。有一次,枪头被他甩出门外了,刚好马贵从门口经过,感觉枪头朝自己飞过来了,他甩手一拨,枪头钻进对面的墙里。马贵发怒大喊:“谁家的孩子,这么淘气,要伤人了。”王老的父母赶快跑来赔礼,马贵的亲戚也来劝解。马贵消气后,上下打量王培生,觉得他是练武材料,反怒为喜。后来,经马贵亲戚引荐,王老拜在马贵门下学八卦掌。

    王老的八卦掌造诣颇深,别具一格,独树一帜。他要求走转要意想“挫麻绳”或“踩游蛇”。技击时要求“迈步循圈,搭手如鱼撞网”。身法极快,招法奇特,常令较技者出其不意,倒翻在地。

    2、傲岸人生

    王老一生活得较真,练拳做学问,对自己对别人要求很严。于是,大家敬他,但背后还是远他。

    有一年,王老应邀参加了全国气功协会的一次交流活动,他早上正刷牙,有人喊:“王老师,快,等你表演呢!”王老说:“没人通知我表演啊!”那人家说:“黑板上不是写着呢吗!”王老根本没看。到了现场,主持人介绍说:“这就是打遍天下无敌手、天下第一的王培生先生。大家欢迎他给我们做精彩表演。”这话王老听了很不舒服。但他也没说别的,就说:“主持人让我表演,我就练一趟吴式简化太极拳37式吧。我练完了,大家看了觉得舒服,就算我练好了。如果我觉得练舒服了,大家看了觉得不舒服,就说明我没练好。”说完就打了一趟37式太极拳,获得了全场热烈掌声。

    随后,一个练鹰爪力的中年人上来了,边走边挽袖子边说:“王老师天下第一,有这么厉害?我来试试!”王老师说:“这叫掐尖,没有天下第一。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你这是血气方刚,没有江湖经验。像你这样张牙舞爪的,一动手早就出去了。”那人一听,说:“真的吗?”说着,一把抓住了王老的右手腕。王老用了一个八卦掌的“脱身化影”法,突然转脸回身,右腕外旋朝自己左腋下一掖,复又上右足左转身向上一举,对方就趴倒在地,鼻子、脸全挫破了。那人起来抱拳连说:“果然名不虚传!”全场轰动,主持人挑着大拇指高声说:“脆快!脆快!”王老后来说:“这个人是练鹰爪力的,手上很有劲,回来发现我的手腕都被他抓青了一块。”

    一次武术比赛在上海举行,王老的学生李和生也跟着去了。王老上台练枪,一抖一扎,枪头飞出很远。在场很多名家都啧啧称奇。晚上,一位练家来找王老师试手。李和生说:“老师累了,你跟我试试吧。”俩人在屋里推推搡搡。王老师一看站起来说:“唉,过来过来。”一伸手就把那人扔到墙上,坐倒在地。那人走后王老师说李和生:“你这样不成,人家来找你,是验证你的功夫。你手善了,不只是个人名誉问题,是关乎传统武术功夫真不真、东西管不管用的问题。”

    王老的手很妙,完全靠意念,摸他的手跟触电一样。一次我的三儿子张卫公问王老:“师爷,大背胯使上怎化?”王老说:“扭头一看天就完了。”老三不理解。王老说:“过来,我给你试试。”我家老三爱摔跤,上去伸手搭背,调胯就是一背,只见王老拧头向上一看,老三一下子就从王老背上翻倒在地。逗得在场人都哈哈笑了。王老打人、发人都是轻松巧妙、出其不意的,十分精彩。他说“打人不要想一大片,就想一个穴位。”过去老前辈们说,推手的点要像黄豆粒那么大,就是高手了,王老是想穴位比黄豆还小,像针尖,真是太高了。

    王老虽然文化不高,但他勤奋好学。他不但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理论的学习研究,而且还重视现代科学文化理论的学习研究,用于指导武术实践。王老说:“形意拳以五行相生相克之理制敌取胜,称之为直劲;八卦掌主变动,变化无穷,称之为变劲;太极拳一举手一投足周身轻灵,使人看得见摸不着,让你处处有落空之感,尤能使人心悦诚服,故称之为空劲。”

    练八卦掌,对方推你后面,你推前面,他推你前面,你推后面,以阴助阳,以阳导阴,阴阳合一,对撑着往前走。以前我走八卦步,意念往前,脚也往前,成双数,不高明。万事不离阴阳,要沉脚跟,崩脚面,交叉行走,一个往外,一个往内,脚往前去,意念放在后脚,这才阴阳和谐。

    我们平时看书,在十分专注的时候,适当的有点分散,就不累。 说这孩子爱学习,但就是贪玩,这符合天性,就对了。比如开车,市区路况复杂,再慢也不困,高速路上开车往往犯困。王老说这些生活体验里都有太极拳的智慧。

    太极,八卦门有好多文人练拳。当时,冯玉祥部下的警察、教育局长等都和王老学拳。王老没念多少书,这两学生是文人,边学拳边教王老四书五经和老庄哲学。人常说大智出大勇,内家拳的发展注重实践也注重理论,王老是通过不断实战而获得大智慧的人,他的成功证明了大勇也可出大智。

    有一年,北京成立“三论研究会”,聘王老师为顾问。他让我们几个师兄弟也去听课。他说练武术不但要学习传统文化,也要学习现代科学。开始好多专家、教授都看不起他,认为“三论”(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是新兴学科,王老师只是一个拳师,又没有文化,懂什么“三论”呢?但实际一接触,都觉得王老才是真正的“三论”专家。王老说:“现在外国才研究三论,我们老祖宗对此早已经有了深刻的研究和体会。你看我,你想干什么?我一看你的眼神就知道了,这不就是信息论吗。这个信息就和我的大脑形成了一个信息系统,这就是系统论。然后我就必然会想办法控制你,这就是控制论。太极拳论讲的‘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就是用‘三论’指导技击的典型理论。”很多人听了,都觉得很有道理。

    王老还是一位至诚泥古而又敢于创新的人。1953年他在北京工业学院教授吴式太极拳时,由于安排学时较少,不易在短期内教完全部课程。多数学员要求在保留主要招式的前提下,加以简化。王老为了使吴式太极拳便于普及,应教职员工的要求,以创新的精神,把原来老架83式去掉了重复动作,删定为37式(178动),按人体运动规律做了科学合理的顺序安排,并根据历来太极拳家强调的练太极拳“用意不用力”的特点,在每一招式或每一动作中,加入了“意念”和“感觉”的说明。这趟太极拳的创编,很快得到了广大太极拳爱好者的认可和喜爱,先后用多种文字,在国内外多次印刷发行,均被抢购一空。吴式简化太极拳37式还曾被美国宇航局列为宇航员的训练教材。

    3、彻悟阴阳

    王老一生坎坷,上世纪60年代初,正是他技艺大成、出成果的黄金时期,却遭坏人牵连被捕入狱。他在狱中苦度了五年,又劳改就业十余年,受尽苦难。

    武术界有“学三年扔三天”和“拳不离手曲不离口”之说。意思是说练武术,学不容易,扔了容易。武术要成功必须要天天练。但是王老十余年没有自由,其武功不但没有荒废,反而更强了。什么原因呢?是他很快地适应了已经变化了的情况,变外练为内练了。他在狱中专心回想过去所师从的各位武林前辈练拳之神姿,技击之绝招,拳理之奥妙,拳法之精华,每天都像过电影一样,反复回想,反复揣摩,用心梳理总结,久之内气荡漾,神采飞扬,荣辱皆忘,达到了不练自练的高级境界。

    他以太极拳的阴阳哲理为主线,把数十年来所学的各家拳技比较、筛选、提炼,然后像穿珍珠一样把它们串起来,融会贯通。命运斗转,人生起伏,不但没使他追求武学真谛的雄心泯灭,反倒给他进一步彻悟世间阴阳平衡创造了条件。他说:“过去几十年都是以练为主,这十几年是以想为主,也受益匪浅。”如果说从1928年王老9岁习武开始到1963年遭冤入狱,三十五年的武术生活,是对一块钢材的高温锤炼,那么从1963年至1979年五年的冤狱磨难加上十年的劳改就业,就是对这块钢材的冷处理,使之质地更加坚硬。

    在狱中,王老充分利用十余年的寂寞时光,精心地研究推手理论、技击技术和祛病强身的小功法。他以心为纸,以意为笔,以血为墨,把终日冥思苦想之所得,牢牢地刻在心里,从而进一步开发了智能、增强了记忆力,也进一步促使他的内功修为升华。

    刑满后在劳改就业中,他就是利用这种深加工了的武术气功功法,为他人治病,常常手到病除,获得一致好评。他充分利用了这十多年较为自由的时间,努力实践总结,印证积累了大量的治病经验,提炼出数百种祛病健身的小功法。

    释放回北京后,他没有工作,没有收入,只有两间均不足十平米的小平房,一家九口人挤在一起,除了大儿子以外,其余都没有工作,生活又使他陷入了新的困境。但他仍以超凡的毅力和平静的心态,全心投入武学研究,很快引起了社会各界关注。

    首都七所大专院校定期请他讲课;多家新闻单位,科研机构设立了他的吴式太极拳辅导站;全国各地、海外、国外、不同层次的武术爱好者纷纷来京找他拜师学艺或切磋较技;晚上他还常常披星戴月奋笔疾书。很快,他的名字又响誉京城,名扬四海。但他说:“我这一辈子什么也做不来,什么也不做,也没有想过什么升官发财,就是一心想把老前辈的武术精华学到手,再传下去,不能失传。”

    王老通过长期的太极拳修炼,大量的推手实践和多年对阴阳哲理、中医经络学、现代生理学、心理学的综合研究,给太极拳提出了新的定义叫“实用意念拳”。强调练拳要先想后做,先看后行。要求太极拳在技击和治病时,只意想某一相关穴位,强化意念的作用,就可以取得出奇不意的效果。他创造性地提出的太极拳新的理论学说主要有:“以心行意、按窍(穴位)运身”和“神意不同处”“身外之六球”等。

    “按窍运身”,就是在运动时,要想穴位,用穴位领着身体走。比如沉肩他叫你想肩井穴,坠肘他叫你想曲池穴找少海穴,这样一想,肩、肘自然就沉下去了,而且感到轻松舒畅。比如两手上抬时想十宣穴找劳宫穴(手指找手心),两掌下按时想外劳宫穴(手背部),动作既轻灵又隐蔽,并能充分体现出太极拳用意不用力的精髓和特点:

    “神意不同处”是指在练套路或技击发招时,眼神向上而意念向下,眼神向前而意念向后,眼神向左而意念向右等,充分体现出了太极拳及一切事物的对立统一,奇正相生的运动规律和最佳功效;

    “身外之六球”就是在练太极拳或推手时,欲要两手、两足开合,要先想象两眼球之开合,即两眼球管两手两足和发放之远近;欲要两肘两膝开合,要先想象两肾球(腰子)之开合,即两肾球管两肘两膝和身体之左右旋转;欲要两肩两胯开合,要先想象两个睾丸球之开合,即两睾丸管两肩两胯和上下之起伏等等。

    王老给太极拳提出的新定义、新理论,使太极拳在体用两个方面更加规范,更加科学,更加精细,更加形象。

    王老把太极拳和八卦掌变成了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载体。他讲课从不干巴巴地讲动作规范,而是把大量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科学文化知识,自然有机地融入太极拳和八卦掌动作之中。使学者在学拳的同时,能学到很多科学文化知识,特别是传统文化理论知识,从而使从学者对太极拳、八卦掌的内涵和外延了解得更加全面、更加深透。

    王老在教学方法上也是独树一帜,特别重视对弟子的头脑开发。他说“太极拳是头脑功夫”,是“开发智能的拳术”,“练拳主要是要练脑子,人的头脑聪明,知识丰富,有智能,有悟性,能开窍,练拳才能上层次”。他教拳常以说拳为主,强调弟子、学生要用心记住每一拳式的名称和规范要求。他对自己所学的每趟拳、械从头到尾有多少式子,每个式子有几个动作组成,叫什么名称,有什么规范要求,有什么技击作用和健身治病的效果,有什么歌诀等等,都能如数家珍。

    王老一生著作丰富,先后出版了《太极拳推手技术》《吴式简化太极拳》《吴式太极拳三十七式行功图解》《太极功及推手精要》《乾坤戊已功》《太极拳的健身和技击作用》《吴式太极剑》《吴式太极枪》《健身祛病锦九段》《八卦散手掌》《祛病健身小功法》《吴式太极拳诠真》等十多部武术、气功经典专著,并在国内外各种武术刊物上发表了大量的武术气功散论。还公开录制发行了吴式太极拳系列拳、械、推手和治病健身等录相教学片。其中很多不传之秘,尽含其中。

    他在《太极枪》一书的前言中说:“今我已年逾古稀,不敢将先辈之宝贵技艺失传,故愿披露于世,奉献给广大武术爱好者。”他在《乾坤戊已功》一书的自序中说:“这套功法的献出,是笔者几十年体用研究的心血,我不敢指望它能成宝,我只想用自己的汗水去浇灌武术百花园中的一草一花,能让它更加鲜艳夺目,这是我终生意愿,衷心祝愿我们的武术瑰宝更放异彩。”

xhwusu
编辑:
本站文章皆来源于网络,旨在宣传,传承中华武术,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处理.
暂无内容
  • 返回武风形意首页
  • 关于我们 |  免责条款 |  隐私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合作 |  怎样投稿 |  手机版   

    武风武术网 xhw0@163.com 版权所有 备案号:吉ICP备09006692号

    Copyright ? 2011 wfeng New Media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资助鼓励

    如果您认为我们做的对您是有价值的,并鼓励我们做的更好,请给我们关注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