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的秋天,我率领一个摄制组来大连的大小长山群岛拍摄大型系列片《人与海岛》。夜晚,月光如水,我在海边练拳、听涛、禅定,于是想起了一位太极老人——刘常春,他就出生在前面不远处的广鹿岛上。我曾经邀请他参与我们的拍摄,但他谢绝了。他对名利的淡泊,有点像月夜下的大海。
一、尽性立命
刘常春先生1925年出生在大连长海县一个渔民家庭。他16岁就承担起支撑门户的重任,到大连市当了一名学徒工。他因身体瘦弱而屡遭工友的欺负,但他性情温和,一直忍辱不发。一位精通少林拳的师傅问他为什么不还手。常春先生说:“我到城里来,没亲没故,一跟人打架,肯定被老板开除,回家里也没饭吃,俺娘还等我往家里寄钱呢。”师傅心一动:孺子可教矣!于是,传授他外家拳法。之后,常春先生刻苦自修文化。几年之后,他以重情义、讲诚信的人品,博得了老板及朋友们的赏识和信任。常春先生头脑灵活、心思细腻,他抓住机遇,做了几笔生意,发了一大笔财。然而,世事无常,由于当时战乱和政权更迭,一年之后,常春先生又一贫如洗。但他却由此领悟了人与金钱的关系,从此开始追求生命的真正意义,走上了学拳悟道之路。
常春先生移居沈阳后,四处寻访武学大家和丹道高人。1950年,一代武学大家阎志高先生来沈阳设帐教拳。刘常春早就从《拳勇见闻录》一书中得知阎先生的武学造诣,如今又亲见阎先生与沈阳各大门派高手的比武情景:一位年近七旬的老人,无论对方是不是青壮年、功夫如何,均是一沾手就将对方打出。刘常春先生看后大是佩服,于是欣然拜人阎老师的门下,专修武派太极拳械及内功丹道。
阎先师见常春先生人品敦厚,又有经营头脑,于是请常春先生为拳社管理账目、协助教务,常春先生因此而与阎老师的关系异于他人。这一年,常春先生25岁。从1950年至1961年,常春先生不仅掌握了武派太极拳的拳械、内功和打手,并且向师兄陈明洁学习了戴家心意拳。阎老师还向常春先生传授了形意拳和八卦掌的窍要,临回老家清河之前,又将绝技“敛气入骨”之法及道家的“转天尊”丹法秘授常春先生。常春先生深感师恩深重,立誓毕生报答。
二、无形无象
1992年,师兄陈明洁仙逝后,常春先生接任武派太极拳研究会会长一职,一心继承和弘扬恩师的武学。
为了完整准确地继承阎先师的武学思想和拳学体系,常春先生在三十多年的时间里,曾经先后三次重新开始练习师传的功夫。他约束自己每天只做三件事:练功、吃饭、工作或学习。常春先生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即开始收徒传艺,在三十多年的时间里,共传授一千多名学员和弟子,其中有些来自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和地区。
为了更好地弘扬武派太极拳,常春先生决心著书立说,这对于只有小学文化的他来说很难,但他集腋成裘、厚积薄发。常春先生从三十岁那年开始习书法,学古文,读医书,用三十五年的时间,完成了写作准备阶段。至1996年,他才正式著书。几经周折,这部浸透常春先生四十多年汗水和心血的太极拳专著终于在2002年正式出版了。《武派太极拳》一书首次将传统文化中的“无极、太极、二仪、三才、四象、五行、六合、七星、八卦、九宫及十二天干地支”等言论与“太极十三式”有机地结合起来,使阎志高一脉的武派太极拳理论更加系统化。常春先生还将本门原本秘不外传的练功方式和拳诀公之于世,使太极拳修炼者能从中受益,可谓用心良苦。
三、仰之弥高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沈阳农业大学院内的人们经常会看见常春先生身着旧蓝布制服,背着一个大帆布包,骑着一辆旧自行车,车上带着一支锄头或铁锹。渐渐地,人们知道他是去上山开荒种地。天柱山是沈阳城内的最高峰,努尔哈赤就葬在山脊上。一般人徒步上山尚感吃力,而常春先生十多年如一日蹬着自行车上去,在山上的荒地里种上玉米、扁豆、地瓜和小豆。
常春先生在天柱山努尔哈赤陵寝西侧的密林中修整出修炼“转天尊”的道场。为继承恩师的绝学,他每天早晨都要在人迹罕至的古松下走转。常春先生虽然年近八旬,但内功已练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因此每天练功、写作之余,仍指导登门求教者和农业大学的师生练习武派太极拳械,说起拳理循循善诱,示范拳架也不厌其烦。多年来,常春先生教拳一直不收学费,生活拮据的时候,他也从不向学生和弟子张嘴伸手。
从2003年春天开始,常春先生多次提出辞去武派太极拳研究会会长一职,借此提携后学俊彦,自己也可以全身心地清修授徒。
有人说阎志高先生在沈阳留下的只是拳架,并没有传内功。然而从常春先生传授笔者的功夫中,完全可以证实这种说话是没有根据的。今天,常春先生不想携绝学归道山,因此广觅贤才,传授阎先师的拳学。
资助鼓励
如果您认为我们做的对您是有价值的,并鼓励我们做的更好,请给我们关注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