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综合 图书 期刊 名家 图片 视频 养生 导航 专题
我的收藏
加入收藏
切换繁体
谚语推荐:武谚阐秘
武风武术网>名家频道>时代印记 > 陈树祯 合一通背有真功
隐藏右侧

陈树祯 合一通背有真功

  • 0
    关注数
  • 收藏
  • 文字版
  • 原貌版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自古天下武术是一家,练武术的人讲究“人不亲艺亲”。以武会友,广交朋友,切磋研摩,共同提高,陈树祯先生身上所体现的这种武林风范,恐怕正是中华传统武术的文化魅力所在。

    初识陈树祯先生是在20世纪90年代的初期,当时随我习练迷踪拳的王建华(县医院医生)曾几次有意无意地向我透露王口镇的陈树祯师傅有些真功夫:陈师傅的胳膊很硬,你打人家的胳膊打不动,人家打你的胳膊你却受不了等等。说实在的,练了这么多年武术,接触了很多名派和名家,订阅和购买各种武术杂志和书籍百余册,自认为对中华武术有较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因此对以上的描述颇有些不以为然。我曾经对有意试探的王建华说:“各门武术都各有其长处,我虽不是专门练拳击的,但我用拳击的方法向你进攻,你也不好应付,不信你就试试看。”初学了些通背拳也很想试试手的建华面对我的直拳进攻,当时显得很没有办法。于是提出让我有时间去见一见陈师傅,并说我在陈师傅面前根本就出不来手,他的手硬得你都不敢碰。和许多练武术的朋友一样,未谋陈师傅的面,我是如何也不会相信的,心想:你的胳膊再硬,我也不是木桩一根,不会让你死打,只要“跑”起来还说不定谁占上风呢,当时身为县武协武术培训班教练的我对自己还是非常有信心的。
    终于有一天,建华带我到王口镇见到了陈树祯师傅。当时正在王口街上开炒货店的陈师傅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为人忠厚、和蔼可亲。也许是对我早有些耳闻的缘故,陈师傅见我到来非常高兴,寒喧过后将我领上货栈二楼的大厅,寻问我练的技击手法有哪些,然后让我随意地向他进攻。记得当时陈师傅很随意地一手前引,我刚一出手,陈师傅另一只手已抓向我的胳膊的底侧,我本能地向下坐肘防守,而陈师傅在上边的那只引手已袭面而来,我低头闭眼之际,连珠炮般的手法一招接着一招攻过来,令人眼花缭乱。后来陈师傅干脆把手抱在腹前,任我进攻,但试了几次,除了只能打出试探性的第一手外,根本打不出第二手来。这时我才相信了建华所言非虚也。后来陈师傅又让我用拳头砸他的胳膊,我砸的劲头越大,反弹回的力量也越大,到最后就感觉像砸在铁砧上一样,如果再硬砸非伤了骨头不可。而陈师傅反过来砸我一下,虽未很用力,胳膊却疼得不敢再接第二下。这里应提醒的是,这次与陈师傅“交手”,实际上还只是说手,根本不是什么真正的打手。在后边的谈话和试手中,我才真正体会到,如果是真的打起手来,在合一通背拳的高手面前,对方会根本睁不开眼睛,练得合一通背拳真功的人,不仅招法奇绝巧妙,变化多端,而且步法灵活,换影随形,越是“跑”起来,力量和硬度越大。如果对手不知道这一门的厉害,硬往里钻,定会惨败而归。
    正是这次会面,使我对传统武术的技击认识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原来总以为,练过多年的套路,有了深厚的功夫,再经过一段时间的“惯打”,自然而然就会有较高的技击水平。但见识了陈先生合一通背的技击手法和功力后,才对武术技击的真谛有了真正的了解。只是由于当时年轻,对武术技击一道还不是十分的感兴趣,因此便未向陈先生潜心求艺。其实当时也还存有一种不服气的心理,即你专门练散手技击的比我这主要练武术套路的动手要强应属正常,但若跟同是以套路训练为主的人相比,他们可能还不如我这两下子呢!更何况,若是真跟你学,你还不见得教呢。
    时隔不久,陈师傅坐公共汽车到县城办事,路过我上班的单位时,专门下车看望我。比我长20岁的树祯师傅鼓励我说:“你练得不错,身法好,力量也不小,一定要坚持练下去。”这时我才明白了他看望我的良苦用心,他是怕我输手后,放不下面子而因此搁下练了这么多年的武功,仁者之心由此可见一斑。后来,在体委举办的每年一届的全县武术比赛中,我们也常有接触。有时陈师傅到县城的徒弟家,也总要打个电话约我过去。随着友谊的加深,对陈先生也有了更深的了解。
    陈树祯于1943年出生于静海县王口镇北万营村。王口镇历代为商贾重地,王口炒货行销全国各地。王口人头脑灵活、性格粗犷,经商自卫的需要和生活条件的富足,使得这里武风兴盛,习武之人众多。幼时好武的陈树祯,14岁时开始跟南万营村的三舅翟纪云习少林门拳术和劈挂拳。翟纪云是当地武术界非常有名的老前辈,所习少林门拳术是王口镇少林会祖传的拳艺,而劈挂拳是其从静海县独流镇的张春成所学。经过6年的勤学苦练,树祯不仅学会了少林长拳、少林通臂拳、劈挂拳、六合单刀、六合枪、护手钩等各种拳械,还练习了戳砂子、拍砂袋、打木桩和站桩等各种武术基本功。20岁时的陈树祯当时自觉功夫非浅,也因此产生了一种自高自大、不服任何人的思想。他听说静海县子牙镇有一个既练武术又练摔跤的高手名字叫笑玉法,很多人与他比试负多胜少,于是便专程赶到子牙镇与其切磋武技。他见笑玉法身体瘦小枯干,就未把他放在眼里,可是双方一伸手,只走了几个回合,便被人摔倒在地,起来后更是不服,猛冲猛打,结果更被人家摔得站不起身来。心服口服的陈树祯又拜笑玉法为师,学习摔跤技艺。24岁时的陈树祯听说居住在天津的大舅翟佩云练习了合一通背散手的功夫,非常厉害。于是趁星期天,骑自行车奔波100多里地找大舅比试。他和已年近70岁的大舅打了半天,不是靠不近身打不着,就是即使碰上对方的手或胳膊,也像碰(挂)在干树枝上一样,感觉很不好受。从此又开始跟大舅学习通背功和打手方法。功夫不负有心人,几年之后,练习了合一通背功夫的陈树祯再和笑师傅过招,笑师傅已不是陈的对手。很多三舅教出的徒弟与树祯动手,更是一败涂地。三舅看后连连称奇,说这才是真把势,你就狠下功夫,好好练吧!
    上个世纪的70年代,树祯在王口镇农机站上班。一次在二堡乡大六分村耕地时住在该村,该村有个叫张玉才的下乡知青练的是八极门和摔跤的功夫,并且有七、八个徒弟每天跟着他练习摔跤和散打。听说开拖拉机的陈师傅很有两下子,便在第二天晚上领着徒弟们来到陈师傅的住处,非要领教一下不可。双方交手后,张想一把抓住陈师傅将其摔倒,结果却抓不着、打不上,只有干挨打的份。在徒弟们面前没露脸的张玉才越打越急,并用摆拳朝陈的太阳穴打去,这一着好险,只差半寸没打着,陈树祯趁他想回手还未回去之前,用了一招斩横蹬,一下把对方打倒在两米开外,张玉才倒地时将胳膊摔断,陈树祯赶紧将其送往医院治疗。由于当时下乡知青靠在生产队挣工分吃饭,出现这种伤害上不了班,又不是工伤,生产队是不给记工分的。陈师傅单位的领导找到大队,说好由农机站出钱给大队,大队按工伤给张玉才记工分,才使张安心地将伤养好。事后,张玉才对陈非常感激,表示愿意向陈师傅学习合一通背的散手技击技术。这次意外事故的出现,使陈师傅在以后的多次切磋、比武中特别注意掌握分寸,为此,他更加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技艺水平。2000年,他经多方寻找,拜在合一通背的嫡系传人张玉海门下(详情可参见2004年第九期《精武》杂志),系统学习了合一通背门秘不外传的24式单操手、通背长拳、鞭杆、苗刀、长短棍等拳械、功法和打手技法。他将以往所学融会贯通,真正实现了拳、功、技合一,踢、打、摔、拿合一,进入到传统武术技击的高深境界。如今,63岁的陈树祯先生功力更加深厚,技法更加纯熟,他每天练功两个多小时后,仍精力旺盛地打理着企业,并与慕名而来的武术爱好者切磋、交流武艺。由于其性情温厚,王口、文安、霸州等地从其学者多达百人。自2004年第9期《精武》杂志发表了《静海武林有奇葩,合一通背又一枝》一文后,全国各地武友询问情况的电话络绎不绝,北京、湖南、上海、四川、山东、河北等地喜欢技击的很多朋友慕名到静海向民间著名武术技击家陈树祯先生学习和切磋武技。陈先生热情接待远方的朋友,解惑答疑,传授武功,不取分文。当来访者亲眼见到陈师傅用一米长的粗螺纹钢猛击手臂而弯曲,又抬起小腿将弯曲处用力磕直的情景时,当他们亲眼目睹了陈师傅老叟戏婴儿般的打手场面时,当他们亲身体会了被陈师傅或磕或挂或抓着一下的那种钻心疼痛的滋味时,无不为陈先生深厚的合一通背内功所折服,同时也为能见识到中华武术的真功夫而深感不虚此行。
                                                       

xhwusu
编辑:
本站文章皆来源于网络,旨在宣传,传承中华武术,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处理.
暂无内容
  • 返回武风形意首页
  • 关于我们 |  免责条款 |  隐私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合作 |  怎样投稿 |  手机版   

    武风武术网 xhw0@163.com 版权所有 备案号:吉ICP备09006692号

    Copyright ? 2011 wfeng New Media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资助鼓励

    如果您认为我们做的对您是有价值的,并鼓励我们做的更好,请给我们关注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