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2004年,中国武坛南拳北腿、异彩纷呈,好戏连台、使人振奋。在2004年岁尾,还有一位海内外家喻户晓的功夫名家,身躯虽早已远逝,但精神永在,不断创造出别样的感动。有关他的新闻与活动,永远是说不尽的话题。他就是一代功夫巨星、截拳道创始人李小龙。
一、李小龙胞姐胞弟香港出书
据香港及内地媒体综合资讯,定居美国三十余年的李小龙胞姐李秋源女士及胞弟李振辉先生,2004年11月李小龙64周年诞辰之际,不远万里应邀返回祖国,参加了在广东佛山和中国香港举行的一系列李小龙纪念活动。
11月13~17日,李秋源与李振辉来到故乡广东佛山顺德,参加大型佛山武术文化节暨李小龙邮册与画册首发式后,又于11月18日前往中国香港杜莎夫人蜡像馆,出席在这里举行的“李小龙家族图片展”开幕仪式及相关活动。
李秋源姐弟并于11月27日李小龙64周年诞辰之际,正式推出一部有关李小龙的新书《李小龙:龙的回忆》(BruceLee:Memories of the Dragon),谈书由李振辉先生亲自执笔,讲述李小龙家族的故事,并在书中附有多幅由李秋源、李振辉精心保存的、摄于上世纪60年代的李氏家族照片,包括李小龙与亲友家人在香港生活的合影。这些照片从未公开发表过,非常珍贵,新书全球发行1000本。
李小龙家共有姐弟五人,他排行第二。姐弟中年纪最长者为李秋源,年纪最幼者为李振辉。
李小龙1941年2月于其三个月大时随父母由美返港,在香港度过于童年和少年时代,并成为香港电影圈著名的童星。1959年4月,李小龙远赶美国读书,从此阔别故乡近十二年。
李小龙家族20世纪40~60年代的,居住地,主要在香港九龙弥敦道。60年代中期,李小龙曾三度由美返港短期居住,和家人团聚。一次是1963年3到8月,携西雅图籍白人弟子道格·帕尔默回港度长假;一次是1965年2月父亲李海泉去世;一次是1965年7月携刚满五个月的爱子李国豪再度回港,与家人团聚,看望母亲和姐姐、兄弟。本次公开的李小龙家庭照片,主要拍摄于这个历史时期。
“李小龙家族图片展”11月19日在香港天平山顶的杜莎夫人蜡像馆内拉开帷幕,李小龙胞弟李振辉出席了开幕礼,展览一直持续到12月18日。此次“李小龙家族图片展”,不但展出了李氏家族及李小龙本人早年在香港大量的珍贵生活照,同时列展的,还有闻名世界的杜莎夫人蜡像馆所制作的李小龙蜡像。此尊蜡像取李小龙最后的影片《死亡游戏》着黄色黑条杠摩托车连体运动服造型,色彩对比强烈,很是抢眼。
展出的图片,均为李小龙家族从未公开的珍贵资料,当中更包括一段李小龙于1972年接受访问的电视片段。图片展上李振辉还展示了由顺德政府发行、赠送的李小龙邮册及画册,他表示李小龙是香港人,香港政府应该做点事情来纪念这位巨星,他说:“世界各地有好多人还很怀念小龙,香港人应该多重视一些,可以考虑建造博物馆或者在星光大道纪念他。”
首次回故乡的李振辉11月,”日还与姐姐李秋源一道来到祖居地顺德均安镇,参加了李小龙个性化邮票(邮册)和纪念画册的首发式,并回到自家祖屋导根认祖。与之同行的还有上百名海内外武林人士和李小龙迷,他们在参观李小龙祖居后,还到顺德杏坛镇陈氏宗祠探访咏春拳一代宗师陈华顺(别名找钱华,是李小龙的咏春拳师祖)的后人,其中更有一些是海外咏春拳弟子首次前来咏春拳发源地寻祖探源。
有感于日前佛山市政府举办的隆重李小龙纪念邮册与画册的首发宣传活动,李振辉说:“佛山市政府对李小龙十分重视,我们去到时用了七八辆车接送,更举行了近万人的晚会。他们的热情令人感动。”
李振辉表示,李小龙祖籍佛山顺德,但香港是李小龙成长的地方,而特区政府却并没有重视纪念他的意义。连波斯尼亚没有,至少也应该立个像。如果不做,香港就会“走宝”。
李小龙的家人还在香港先后举办了两场讲座,题目分别为“李小龙——从单星到巨星之间”和“‘丑生王’李海泉(李小龙的父新)与‘百变童星’李小龙”。
时年已67岁、满头银发的李小龙胞姐李秋源说,小龙已离开31年,11月18日目睹弟弟的蜡像,令她悲从中来又再度落泪。李振辉透露,他推出的4本有关李小龙的新书,其后3本将分述小龙的3段不同岁月。李振辉强调,出版新书只为发扬光大李小龙的精神,而且全球仅发行1000本,绝非牟利。
拥有四百多会员的香港李小龙会主席黄耀强表示,很希望香港旅游发展局在星光大道立一个李小龙铜像,让市民瞻仰。而现已有多个商业机构联络他们,希望设立博物馆。例如竞投西九龙文娱艺术区的香港恒基地产属下的“香港荟萃”,更明确表示一旦竞标成功,必会在当中的电影城建立李小龙纪念馆。
李振辉表示,作为李小龙家人,对此感到安慰;他说,一旦建议得到落实,家人愿意借出李小龙的旧照、遗物(如衣服及健身器械)等在该馆展出;“荟萃”艺术顾问卢景文称,馆内届时还会播放李小龙当年演出的电影、幻灯片及仿真李小龙功夫动作互动游戏等。
李振辉说,除了认同“荟萃”建议外,与恒基地产主席李兆基同是祖籍顺德,也驱使双方合作。
也有香港立法会议员建议特区政府在星光大道竖立李小龙雕像或设立李小龙纪念馆,以展示其电影戏服、海报,双节棍及其他生平物品等,以表扬他在宣扬中国武术及香港功夫电影等方面的卓越贡献。香港民政事务局局长何志平则回应称,有关建议须交由星光大道管理委员会研究。
11月28日,乘李小龙64周年华诞之东风,由著名导演及影星李力持、曾华倩主持的香港电台节目《你真超人》也访问了李小龙胞弟李振辉先生。
李振辉在节目中大谈兄长李小龙的轶事以及小时候的顽皮趣事。这些回忆弥足珍贵,尽揭二人的兄弟情谊,鲜为人知。
李振辉还在香港举办的讲座上回顾了一些李小龙的生平轶事。他说电影中李小龙先尖叫一声,再擦擦鼻子的招牌动作其实并不是刻意设计的,而是跟他少年时代的鼻子敏感有关。
李振辉目前在美国担任IBM公司计算机工程师,虽然比哥哥李小龙小8岁,但俩兄弟却有不少相似的地方,例如,两人脚的划、是一样的,某些神情也有相似处。
李振辉青少年时代乃香港摇滚乐发烧友,后更成为专业的摇滚乐明星歌手。因为玩乐队与香港已故歌曲词作家林振强先生成为知交。二人尸见如故,李家与林燕妮、林振强姐弟结为好友。而身为香港著名才女的林燕妮更一度成为李小龙与李振辉的大嫂(林燕妮是李小龙胞兄李忠琛前妻)。
二、广州拟开发李小龙祖居
继佛山顺德区成功开发、恢复李小龙祖居,并使之成为发展旅游业的热门品牌之后,广州市目前也正计划将本市的另一
座李小龙祖居开发出来。
这座祖居为李小龙父亲李海泉当年在广州西关一带购置,鲜为外界所知。近年李小龙胞弟李振辉曾询问过这处家族故居的情况。该祖居现址位于广州市西关荔湾区,有关方面准备将其开发,恢复旧貌开办李小龙展览馆。
该祖居在荔湾区恩宁路永庆一巷,紧邻恩宁路路边,和粤剧会馆、八和会馆不过几十米距离。房屋主体建筑保留较好,该屋是西关大屋建筑风格的砖木结构,内有雕花大梁,彩色雕花玻璃屏风间隔,分为正间,书偏。坐南向北,三进深,面宽约8米,进深约21米,占地面积2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约400平方米,目前无人居住。
据有关人士介绍,荔湾区计划对李小龙祖居进行开发,目前在对外招商,拟引进资金,恢复其旧貌,并将其开发成李小龙展览馆、陈列室、俱乐部。
从已做好的设计方案上看,祖居将从外形、室内进行重修。祖居外形分两部分,一部分由门廊、窗户组成,门廊带西方建筑风格,门口有两大圆柱,屋顶呈锥形连绵开去,形成波浪状态。门、窗呈长方形,漆成红色。另一部分低于门廊,主要用青色,给人威严、肃穆之感。从室内来看,主屋有西关大屋的感觉,张贴了李小龙的剧照及生活照,带来一些现代感。陈列室内容十分丰富,不仅设置了陈列柜展示其有关个人物品,墙上贴满了李小龙的生活照片及其在影视作品中表现出的硬汉形象剧照,让人在追忆之余暗生敬慕之情。另一陈列室则类似当年李小龙的练功房,屋内空旷,有李小龙当年练习用的器械。
三、香港电影金像奖2005追授李小龙“世纪之星”
2005年第46届香港电影金像奖,为配合香港娱乐博览会提前在3月27日在九龙红勘体育馆举行,由于今年是中国电影诞生一百周年,故今届亦是以此为主题。金像奖主席文隽日前指出,此次盛会,中国台湾方面邀请了侯孝贤、林志玲,内地方面邀请了刘晓庆、古月、卢奇,另邀请有张艺谋及章子怡。
文隽谈到今届金像奖共颁发19个奖,另还有“专业精神奖”及“世纪之星奖”,前者结果于颁奖日公布,“世纪之星奖”颁给已故功夫巨星李小龙。这个奖项要求获奖人选除了在华人地区知名外,于国际上要同样获人认同,李小龙逝世至今,国际上不少知名演艺人都模仿过他,他成为世纪之星实至名归。
大会将于2月1日公布人选名单,在印部电影中,刘德华主演的《十面埋伏》及《天下无贼》均未符资格人围,因为这两部电影除了不是由香港导演执导外,更未能符合金像奖18个奖项中如“最佳男演员”“最佳新人”“最佳编剧”等,至少有6项是香港人的资格。反而《十面埋伏》在美国电影金球奖中角逐“最佳外语片”,于当地民意网站中获44%支持率居于榜首。
人围导演方面,应该有王家卫、周星驰及杜琪峰等人,这三位导演的影片也都曾不同程度得益于李小龙的启迪。有趣的是——委员会现正又研究是否把“终身成就奖”颁予2004年11月刚刚过世的著名影视歌曲作家、李小龙的中学校友、“不文才子”黄霑。
黄霑原名黄湛森,1941年出生在广州(比李小龙小约一岁)。1949年到香港,曾与李小龙同时就读香港名校——喇沙中学,1963年毕业于香港大学。先后从业广告、电影、作词、作曲等行业,才华横溢,还任过香港电视台、电台主持人,与金庸、倪匡、蔡澜一起被称为“香港四大才子”,又与倪匡、蔡澜一同被称为“香港三大名嘴”。
黄霑生平曾写下2000多首歌曲,其中《万里长城永不倒》《上海滩》《男儿当自强》《沧海一声笑》等脍炙人口的功夫影片主题歌和插曲,被誉为“经典中的经典”,潇洒豪迈。李小龙前兄嫂林燕妮在与李小龙胞兄李忠琛离异后,曾与黄霑有过多年深厚感情,后终告高劳燕纷飞。黄霑被公认为香港“流行歌词宗匠”,是香港流行文化的代表。
资助鼓励
如果您认为我们做的对您是有价值的,并鼓励我们做的更好,请给我们关注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