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综合 图书 期刊 名家 图片 视频 养生 导航 专题
我的收藏
加入收藏
切换繁体
谚语推荐:武谚阐秘
武风武术网>名家频道>时代印记 > “三山”后人在青岛
隐藏右侧

“三山”后人在青岛

  • 0
    关注数
  • 收藏
  • 文字版
  • 原貌版



    在青岛贮水山南坡的一个习武场上,常年活跃着一个矫健的身影,他就是太极螳螂拳嫡系传人王勇。
    王勇先生是螳螂拳一代宗师王玉山大师的嫡孙,他自幼随父(螳螂拳名家王元乾老师)研习太极螳螂拳法,在幼年时期就养成了坚韧不拔的性格,无论是拳理、拳法还是精要内涵,都深得父辈真传。

    一、苦练绝技

    武术界在评价近代螳螂门传人时,有“三山、两亭、一郝”的称誉。“莱阳三山”即王玉山、崔寿山、李昆山,系梁学香、姜化龙、宋子德一脉螳螂门武功的继承者。王玉山先生(1892~1976年),莱阳团旺镇崔疃人,是宋子德的侄女婿,得到了姜化龙、宋子德螳螂拳功的真传,先后在莱阳、青岛设馆授徒。1933年,王玉山先生参加山东省国术省考,经擂台赛166场比赛后击败所有对手,荣获冠军。同年10月,参加在南京举行的第二届全国国术国考,获优胜奖,被武术界誉为“螳螂王”。
    王勇先生自5岁起就在祖父和父亲的严格指导下练拳。那时虽然幼小,可老人对他的要求一点儿也不放松,甚至比对其他孩子还要严厉许多。老人知道练武不打下一个扎实的基础是不行的,因此,无论王勇是练基本的“腿功”,还是站“式子”,长辈不说停是绝不敢停的。一次,站“寒鸡步”的时候,支撑身体的后腿实在是坚持不住了,腿一个劲地哆嗦,身体的重量慢慢地就移到了前腿上。这时爷爷看到了,手中的短棍一“点”就上去了,“站好了!”钻心的疼痛代替了腿的酸麻,王勇马上调整好动作,心想“坚持,坚持”。终于,听到一声“好了”,王勇一下子坐到了地上。
    小时候的玩具,王勇最喜欢的是家里的一把古剑,没事的时候就拿着玩。王勇看着剑上的斑斑古迹,好奇地问母亲:“这把剑是什么时候的?”“这把剑是你爷爷当年国考第一名的奖品。”“爷爷这么厉害,我怎么不知道啊!”“厉害不一定说出来呀,你好好练拳以后也会取得爷爷那样的成绩。”
    从此,王勇对自己要求更加严格了,每天除了进行扎实的基本功练习外,每一个动作、每一个步法他都要练上几十遍。螳螂拳讲究发力的应用,有着一整套系统的理论。有时同样的动作发力却并不一样,招式的用法就更千变万化了。怎样在练拳过程中更合理地运用发力,成了王勇经常思考的问题。他练拳的时候,一边请教父亲,认真体会;一边自己揣摩怎么样更好地用“力道”,为了一个动作经常放下手中的饭碗就跑到场子上练习,练到自己觉得差不多了再去找爷爷和父亲请教,这种废寝忘食的精神赢得了长辈们赞许的目光。
    最苦的功夫,要算是祖传“地功”——“摘要”七段了。这是将地躺拳与螳螂拳精华结合到一起的一套拳法,练起来非常辛苦。新换的练功服很快就被磨得不像样子,到后来就像赤身在地上翻滚一样。后背上、胳膊上、腿上经常伤痕累累,但王勇毫不在意,越练越起劲。  “练武不练功,到老一场空”,爷爷和父亲深知这个道理。所以,一边指导他练拳法,一边传给他祖传功法“三回九转罗汉功”。这套功法源自宋代,是一套体系完整、内容深奥的功法,练习起来需要下很大的功夫。王勇在苦中寻乐,每天一早、一晚到场子上练习,有时甚至到深夜。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王勇把祖传技艺研习得炉火纯青。

    二、德艺双馨

    王元乾老师创办武术社后,王勇成了父亲得力的助手,一有时间就协助父亲组织活动,指导学员进行训练。这时有很多国外的螳螂拳爱好者慕名来到武术社学习,父子两人摒弃门户之见和保守思想,给这些爱好者进行传授。有一位爱好者来自西班牙,对螳螂拳不太了解,觉得螳螂拳技击性不强,要求比试,口气有些轻蔑。同门师兄弟们跃跃欲试,要好好“教训教训”他,但被王元乾老师拦住了,“我们是传播、发扬武术,不是和别人打架的。”王勇看那个西班牙人坚持要比试,就说“我来吧”。上场后他一直防守,但西班牙人用拳击一直进攻。王勇让了他一会儿后,发现他不输是不会罢手的,就用“摘要拳”中的“翻车辘轳捶”打去,既防又攻,把他直逼出了场外。西班牙人这才明白是让着他,非常感动,主动要求拜师,成了王勇的徒弟,每年都要到青岛学习。
    2001年1月,王元乾老师不幸病逝,王勇先生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但他没有忘记老一辈的愿望,没有忘记自己对螳螂拳发展的理想和抱负。他在堂兄弟王宏、王晓(王元亮老师之子)以及同门众多师兄弟的支持下,担任了青岛太极螳螂拳俱乐部主任,毅然担起了青岛太极螳螂拳发展和传承的重任。
    “螳螂拳不仅是一种拳术、拳法,还是一门精深的武术文化,在这门文化中蕴藏着丰富的内容。我们现在要做的不仅仅是练好拳,还要让更多的人知道、了解螳螂拳,让更多的人学练螳螂拳,让更多的人喜欢武术。虽然我们现在的条件不是很好,但我们正努力地创造条件。我们可能付出得多一些,但看到付出有了收获我们会高兴的。”在与同门师兄弟交流的时候王勇经常这样说。他经常教导学员,“习武先修德,这是最重要的,在技击时也要遵守规则。”有些学员不解,“规则?”“是啊,‘八打’‘八不打’不就是吗。前辈们在区分这些部位的时候就是本着与人为善的目的啊!我们不仅要做到这一点,还要时时处处对自己有约束、有要求,保持良好的品德,这才是一个真正的武者。”
    在教学中他从不保守,只要是爱好者想学,他就会毫无保留地传授。2003年,有一位螳螂拳爱好者慕名找到他要学练螳螂拳,他答应了。后来有人对他说:那个人以前是练别的拳种的,咱们随便教他点基本功就行了。王勇听了很不高兴,“现在都什么年代了,还有这样的偏见。他喜欢学是好事,我们应该更好地教。如果,大家都有门户之见,武术还怎么发展?”对方哑口无言。于是王勇很细心地教那位爱好者,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不仅传授了两套摘要拳,还应其要求开始传授“八肘”。这个学员非常感动+现在还坚持学习。
    在日常生活中,王勇老师给人的感觉是不善言语、平易近人、为人正直,喜欢帮助别人。我在采访的时候深切地感受到了这—点。青岛的阳光火辣辣的,为抢时间,我和王勇老师就在正午直射的阳光灼烤下,在近40度高温“蒸煮”中完成了拍摄任务。每拍完一组动作,王勇老师都会脱下练功服拧一拧,每拧一次,地上都会润湿一片。
    王勇的师弟还讲过这样一件事。一次,附近的一个人仗着曾经练过几年拳术和摔跤,有恃无恐地找到他,在言语中流露出蔑视。王勇老师还是以礼待人。过了几天,那个人酒后又来滋事,几句话后,突然伸手进步一靠就要摔,王勇一看马上侧身撤步,右手封来手左手直进,腰力一送,用“玉环步”一下就把对方撇出几米远,这个人这时才知道螳螂拳的厉害,从此见到王勇客客气气。
    还有一次,王勇到单位“住岛”(因工作单位在一偏僻小岛,第二天早上上班来不及,所以头一天晚上就要到单位,称之为“住岛”)的路上,在昏暗的灯光下发现前面有三个人正围着一个年轻女孩,走近了一看是抢劫。“住手!”那几个人一看只有王勇一个人,就恶狠狠地说:“快滚,你是不是想找麻烦。”说着就围了上末,一个歹徒拿了一把水果刀冲着王勇当胸就刺,王勇一闪,右手一“采”,左手扶住对方手腕往里一“叫”,脚底下使了一个“斧刃脚”一下子把歹徒磕倒在地,爬不起来了。这时,另一个歹徒突然从后面抱住王勇,想把他摔倒,王勇双腿一叫劲儿,两臂一撑,斜身“送”肩一扭,一下把他摔倒在地,另一个歹徒一看形势不对,仓皇逃窜了。
    2003年,来了几个身高马大的俄罗斯武术爱好者,找到王勇老师要求比试,王勇说:“练中国武术的目的不是为了比试,而是强身健体。如果你们真的喜欢,我们可以相互交流学习。”于是组织同门师兄弟参加,以相互演练、相互讲解的形式进行交流。几个俄罗斯人一看,心服口服,要求拜师学习,这样俱乐部就在俄罗斯建立了继圣比得堡之后的第二个分部——莫斯科分部。
    面对俱乐部缺少场地、经费短缺等困难,王勇先生不气馁。他一方面钻研祖传的精妙拳法;一方面创造条件活跃广大学生、群众的体育文化生活,开展各项活动,二十年如一日地辅导青岛大学医学院的学生,指导医学院武术协会开展工作。积极组织社会各界螳螂拳爱好者进行练习和研究,通过武术运动陶冶人们的情操。2004年4月,海军驻青某部邀请他传授螳螂拳,王勇老师克服时间紧张的困难,坚持到部队给战士们指导,受到好评。很多战士反映,学练螳螂拳后身体素质较以前有很大的提高。
    辛勤的付出也会有好的回报。俱乐部多次组织参加国内外武术比赛及交流活动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2000年在威海举行的山东省武术锦标赛中,俱乐部选手刘瑞雪获女子丙组刀术、拳术两项第一名;蒋法可获男子丙组拳术第三名。2001年参加青岛市第四届“武协杯”武术比赛获团体总分第六名。2002年7月参加青岛第三届国际武术锦标赛,刘瑞雪获女子丙组螳螂拳金牌,傅正贵获男子乙组拳术铜牌。王勇老师也没有有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参加各类比赛和活动一马当先,先后在山东省螳螂拳锦标赛和山东省“宝源杯”螳螂拳、剑比赛中获一等奖,在国际螳螂拳研讨会等各类学术活动中做报告,交流自己的经验。

    三、未来更美好

    王勇老师的努力得到了回报,他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国外学员也经常向他发出邀请,请他去指导教学。王勇老师却说:“我们俱乐部的教练很多,水平都很高,他们去一样。”就这样,他常常把机会留给别人。谈到自己,他总是谦虚地笑笑,“这都是大家伙努力的结果。”在他看来,名利就像过眼云烟一样,踏踏实实地做好自己的事情才是最重要的。
    “现在我们虽然做了一点儿事情,但以后还有很多事要做,还有很多困难,只要继续努力会越来越好的。”练功休息的时候他常常这样说。每当看到——些年龄很小的学员练功时那股不怕苦的劲儿,他就会笑,他在这些孩子身上看到了未来。他对自己的儿子要求非常严格,儿子王吴翀今年才9岁,但在父亲的指导下已经练拳4年了,一招一式都是在父亲严厉的目光下练就的。有时孩子实在太累了,想歇歇,但王勇却知道练拳没有汗水的付出是不会有结果的,提醒孩子“坚持住,练完了再休息!”因为他知道,发展螳螂拳文化的理想就是在这样一代又一代人的汗水浇灌下逐步实现的。
    他认为,螳螂拳不仅仅是一种中国传统拳术,还是一种传统体育文化,应该上升到世界性文化的层面,它不属于个人,也没有地域限制。所以,他很注重国际间交流,为推动中华武术向世界发展做了很多工作。在美国、法国、俄罗斯、西班牙、泰国等国家设立了分部。国外学员也经常来学习和交流,他对这些学员进行认真地传授指导后,都在国外分部担任了教练,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各国学员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俄罗斯有几个学员的经济状况一般,但他们对螳螂拳非常喜爱,每年都拿出自己的一点儿积蓄来青岛学习。每次他们来,王勇老师都跑前跑后地给他们安排食宿,自己家里住满了就联系师兄弟家,从住宿到饮食都自己承担,尽量给他们节省来中国学习的费用,更没有收过他们一分钱的学费。几个学员非常感激,每次来都用不流利的汉语表示感谢并带来自己制作的工艺品。每每这时,王勇老师总是通过翻译告诉他们:“我们虽然不是一个国家的人,但是螳螂拳把我们联系到一起,我们是朋友,是很好的朋友,也可以说是兄弟。”学员们感动地喊:“螳螂拳,好!好!螳螂拳!”这个时候王勇憨厚的脸上的笑容是那么灿烂,那么真挚。他,很欣慰……                                                    

xhwusu
编辑:
本站文章皆来源于网络,旨在宣传,传承中华武术,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处理.
暂无内容
  • 返回武风形意首页
  • 关于我们 |  免责条款 |  隐私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合作 |  怎样投稿 |  手机版   

    武风武术网 xhw0@163.com 版权所有 备案号:吉ICP备09006692号

    Copyright ? 2011 wfeng New Media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资助鼓励

    如果您认为我们做的对您是有价值的,并鼓励我们做的更好,请给我们关注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