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综合 图书 期刊 名家 图片 视频 养生 导航 专题
我的收藏
加入收藏
切换繁体
谚语推荐:武谚阐秘
武风武术网>名家频道>时代印记 > 苌家拳溯源——张八、禹谐、禹让考究
隐藏右侧

苌家拳溯源——张八、禹谐、禹让考究

  • 0
    关注数
  • 收藏
  • 文字版
  • 原貌版

    文/陈近仁 2013年

    荥阳处中原腹心之地,南依嵩岳,北枕大河,东控齐鲁,西接两京,广武、浮戏连绵夹峙,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中国五大名拳之一,被誉为“中国武术百花园中一枝艳丽的奇葩”(四川体育学院教授习云太教授语)的苌家拳就诞生在这片沃土上。

    苌家拳创始人苌乃周,字洛臣,号纯诚,岁贡生,因行三人称苌三先生,后以宅院代人名称苌三宅,河南汜水县(今属荥阳市)人,生于清雍正二年(1724年),约卒于乾隆四十八年(1783)。苌乃周自幼从长伯父苌溶学经史、从四伯父苌濂习医,年长从易学大家的兄长仕周学《易经》。他饱读经史,19岁就参加了乾隆《汜水县志》的编修。苌乃周自言“成童嗜武”,“从师四十余年”,真功实练,刻苦自励,将阴阳入扶学说和中气理论施于武功,集医理、易理、拳理之大成,熔外形、内气、技法于一炉,创立内外双修、形气合一、刚柔相济、攻防一体的苌家拳,成为清中期中原武术的集大成者,被誉为“中国武术史册上旷古罕见之通才”(武术理论家葛廷贵语),被清河南巡抚徐绩誉为“盖世英雄”。2008年6月7日,苌家拳被国务院批准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苌家拳的起源众说纷纭。太极拳家徐震认为其源于太极,民国河南国术馆馆长陈泮岭认为苌家拳综太极、少林、峨眉三派而成,今人又有他说。家兄万里、宗兄增智虽指出苌家拳“根基于虎牢张八之术”,但对张八未加详述。柴卓如言苌乃周“初学于禹让”,但对禹让未加考证。今本人从苌乃周的记述和乾隆九年(1744年)《汜水县志》、民国十七年(1928年)《重修汜水县志》、荥阳《禹氏族谱》、苌家拳等资料中加以分析研究,以考证苌家拳汜水一支之上源,得出如下结论:

    苌乃周私淑(未亲受业而宗仰其人及学术)汜水虎牢张八,初学于张八的私淑弟子禹让。张八是兵户,为明末人,约生于公元1544年,大部分时间生活于明末(1552--1644年为明末)。明末丁未年(1607年)张八仍在世,被乡里“依为干城”。张八之技或有神拳二十九势、《张夫子蛇矛谱》、第二套《二十一名枪》,其武技传承顺序为:张八----?----?----禹谐----禹子元----禹让----苌乃周。

    禹谐承张八遗技,生于明末,约生活在1630--1706年。禹谐可能与张八有亲缘。禹谐子禹子元(约1660--1723年),禹谐孙禹立、禹让承其遗风。禹让约生于1690年左右。苌乃周与禹让家族颇多联姻,苌乃周“初学于禹让”而不述,内有隐情。

    一、张八考略

    乾隆九年(1744年)《汜水县志•人物•张八》载:张八“虎牢关人,幼学剑,近三十,精武艺,其神拳二十九法,世无敌者,时称神手张八。时山东巨寇刘斯行劫四十年,屡败官兵,三省会兵缉捕,走尉氏县,立杀七人,莫敢谁何。张八遇之,乃只身直前,指其佩剑曰:‘若能用此否?’贼叱之曰:‘敢为我角艺乎?’遂两相格斗。八以短枪中其肘,手擒之。家居时,有僧自南来,舞双鞭令人洒以水,不能濡。置百金于地,曰:‘有能来比试者,予之。’八以蓝色染杆,须臾入中。僧惊服曰:‘君在汜,当无盗患。’其人盖巨盗也”。

    张八擒刘斯的地点是尉氏县,张八去尉氏县的原因是“三省会兵缉捕”,张八应征前往,此时的身份是兵。“惊服巨盗僧人”的时间是“家居时”,地点是在家。这正是战时为兵、平时为民的明代兵户特征,张八应是虎牢关的兵户。“明时……县外置关,重视险要“(民国《重修汜水县志》),今汜水南屯、北屯即虎牢关屯兵之所。

    从刘斯“行劫四十年,屡败官兵,三省会兵缉捕……立杀七人,莫敢谁何”,以及张八惊服巨盗僧人事略,可以看出张八中年时明朝军备废弛,政治腐败,阶级矛盾异常尖锐,为明末农民大起义(1628年)爆发的前夜。这和苌乃周《三十六枪谱序》“明季虎牢关张氏者善枪”的记述说明张八生活于明朝末年的时间是一致的。

    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苌乃周《张夫子蛇矛谱序》载:"枪传成皋(今荥阳汜水虎牢关一带),沿袭已历五世,脉按汜水,断绝仅留一线……念名枪传自虎牢,超出寻常。”

    从“幼学剑,近三十,精武艺”,再到“枪传成皋,沿袭已历五世”,苌乃周是经过一番考究的,毕竟他离张八生活的年代还不太远。笔者认为“枪传成皋,沿袭已历五世”之说更为准确合理。

    首先,从“枪传成皋,沿袭已历五世”可知,张八是“枪传成皋”者,在苌乃周之前、张八之后,张夫子蛇矛(张飞神枪,桓侯枪)沿袭相传了五代。加上张八,此枪技在成皋共传六代。苌乃周生于雍正二年(1724年),古人以三十年为一世,依此倒推,张八约生于公元1544年。

    其次,《张八传》中,张八“以短枪中其肘”,说明张八生擒刘斯时使用的是短枪。据苌乃周校订的《张夫子蛇矛谱•尺寸》,苌家拳中步战用枪长“七尺五寸,根梢俱用,放可使之长,收可令其短,可以抡舞,旋转无滞,非专用尖而取其窄而利也”。和马上枪、军队用的长枪大枪不同,“长枪、大枪长丈有余,旋转不便,屈伸不利”。苌乃周校订本是以“沿袭已历五世”的明末《张夫子蛇矛谱》为依据的,苌家枪与张八之短枪一脉相承,其神谱系统以张飞为宗,沿袭不变。

    成书于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王圻的《续文献通考》就记载有张飞神枪,可见1586年前张飞神枪就有流传。张八约生于1544年,且1607年仍在世(见后禹谐考),生活年代与张飞神枪流传的年代相符,且有苌乃周校订的“沿袭已历五世”的《张夫子蛇矛谱》佐证。“张夫子蛇矛”原谱或即《续文献通考》中之张飞神枪。

    今存之苌乃周校订第二套《二十一名枪》为古人所遗(详见拙著《苌乃周与二十一名枪》),谱中大量引述《封神演义》、《三国演义》、隋唐人物故事、东汉云台二十八将故事,可推断此枪谱当作于产生大量印刷上述小说的明嘉靖、万历以后。诗词中引用汜水县令张应春〔明万历三十七年至四十一年(1609--1613年)任汜水县令﹞摹刻“勒马听风”典故“勒马听风关大王”,明朱元璋鄱阳湖大战陈友谅典故“金陵一炮鄱阳破”,明末灯饰“海底捞月菩萨灯”等,这些都带有明朝的深深印痕。原作者斥方腊为“妖”,视鲜卑族大将尉迟恭为“胡汉”,视“孟获”为“蛮夷”,可见作者具有强烈的汉民族正统思想。原《二十一名枪》谱当是明朝所遗留。原枪谱将尉迟恭洛阳御果园中单鞭击雄信、拔槊救唐王的故事写成“玉门拔槊”,足见作者具有明显的乡恋情结,作者应是离汜水虎牢关玉门古渡不远之人。此谱引述名将众多,可见作者对历史名将情有独钟、尤为推崇,充分展示出作者武功卓著、以名将自比、唯我独行的豪迈气概,是明末动荡社会中以精湛武功纵横驰骋、英勇无畏者的心理流露。该谱之诗词风格与张八生活的明末之动荡社会是相符的,或为张八所遗留。

    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苌乃周《二十四字拳序》载:“虎牢张八,年三十,学艺刀枪剑戟,靡有不精。其神拳二十九势,世无知者。”

    张八有“神拳二十九势”。张八的私淑弟子禹谐“精虎牢张八之技,其神拳二十九法,世无敌者”。禹谐的“神拳二十九法”,应当是张八的遗技。在苌家拳中流传有“十面埋伏引战拳”,又称“引战拳”,此拳套路共二十八势,若加上预备式“浑元一气”共二十九势,由同治二年(1863年)苌家拳传人卢士选尊师李东海之命整理。卢士选《十面埋伏引战拳序》云:“李先生捶势多出自苌门,唯此二十八势,上应二十八宿,为禹门所传。”此拳以头面、身道、步眼、手法、三照、过气为纲,与苌家拳颇多类似。禹氏武术上承虎牢张八,下启苌家拳。“引战拳”与苌家拳乃同根同源,禹氏“十面埋伏引战拳”当是张八“神拳二十九势”。

    二、禹谐考略

    荥阳《禹氏族谱•九世禹谐》载:禹谐“行三,字承休。康熙三十年辛未附监,考授县丞。幼学剑,近三十,精武艺。其神拳二十九法,世无敌者。精枪技,著《二十四名枪解》,精虎牢张八之技。明丁未年,兵戈扰攘,里党依为干城。至若天文地理,星平术数,无不精通,门下肆业者甚众。享寿七十七岁。娶妻傅氏,生三子。继张氏。长子元,二子震,三子传。移居白羊(杨)村”。

    禹谐是禹昌明之子。《禹氏族谱•八世禹昌明》载:禹昌明“行二。字孔昭,号锦阳。康熙元年(1662年)恩贡。淹贯经史,耄而不倦,学问渊通,尤精于易。与纂邑志。考授县丞。著有《四书从正集》、《易经伊洛汇宗》、《诗余汇》、《燕台集》诸书行世。享寿八十三岁。乡饮大宾。载邑志。娶妻王氏,继夏氏,生子六:长宸、次哲、三谐、四浈、五佐、六疆。王氏、夏氏俱封孺人。葬于苌岗”。

    乾隆九年(1744年)《汜水县志•禹昌明》载:禹昌明“字孔昭,号锦阳。冠县丞代言曾孙。康熙元年(1662年)恩贡。淹贯经史,学问渊通,尤精于易。与攥邑志”。

    明正德四年(1439年)禹氏由浙江余姚迁汜水虎牢关,明清两朝居官者百余人,为汜水望族。“与纂邑志”指顺治十五年(1659年)廩生禹昌明同汜水知县吴舆俦、举人贾攀鳞、贡生张令名编撰《汜志》之事。此志为清初河南一代名志,颇受史志专家赞誉。据禹昌明《禹氏族谱序》的落款“时大清康熙元年(1662年)岁次壬寅桂月,昌明继父续修拜撰。康熙十八年(1679年)岁次己未八十岁又增修以补其缺,因附故事于后”可知,禹昌明生于1599年。禹昌明“享寿八十三岁”,则应卒于1682年。禹谐“行三”,以禹昌明三十岁生禹谐算,禹谐约生于1630年(以苌乃周生年1724年倒推三代,禹谐应生于1634年左右,与该时间也基本一致)。禹谐“享寿七十七岁”,则禹谐约卒于1707年。

    据康熙四年(1665年)八世禹昌际《禹氏族谱序》载:“禹氏自始祖禹闻政后,迄今二百三十七年,相传十一世。”禹谐为九世,故禹昌际所修族谱中当有九世禹谐的小传。据康熙十八年(1679年)八世禹谟《禹氏族谱序》载:“今按谱以稽,其恩岁贡于成均(古之大学)者有若而人……业儒肄武者有若而人。“禹谐“精武艺”、“精枪技”,故族谱中当有禹谐肆武的记载。禹谐约生于1630年左右,康熙十八年(1679年)时禹谐50岁,已经是“门下肄业者甚众”了。此次修谱由禹谐之父贡生禹昌明领衔,禹谐祖叔举人禹昌际、举人禹昌印、贡生禹谟,禹谐六弟监生禹疆参与,他们有文化有威信,所修之谱可信度较高。而“康熙三十年辛未(1691年)附监,考授县丞”和“享寿七十七岁”绝非康熙四年(1665年)至康熙十八年;1679年)上述人员所记,因为前人不可能记载身后事。査《禹氏族谱》有“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壬寅孟春上浣禹君锡《禹氏科第谱序》”一文,可断定禹谐。康熙三十年辛未附监,考授县丞”一句是禹君锡修订补充而成。康熙三十年辛未(1691年)时禹谐已经62岁,而附监是纳米或马而取得的监生,是没有年龄限制的。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禹谐去世已经12年,故能记载“享寿七十七岁”。

    禹谐小传疑有脱文,并与张八事略有混淆。“明丁未年兵戈扰攘,里党依为干城”一语应指张八。明后期的丁未年是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此时禹昌明仅8岁,禹谐还未出生,故“明丁未年,兵戈扰攘,里党依为干城”一句绝不会指禹谐。张八约生于明朝1544年,至明丁未年(1607年)时张八大约63岁,“兵戈扰攘”之时张八德高望隆,或以其年长者的身份和武功上的卓越成就,起着领导者和组织者的作用,而被乡里依为生命和财产的保护者。

    因此禹谐小传非经一人之手,非一时而成。此后,禹氏十世进士禹殿鳌和苌乃周兄长进士苌仕周等人编辑,于乾隆九年(1774年)写进张八传中。因此“幼学剑,近三十,精武艺,其神拳二十九法,世无敌者”,张八传与禹谐小传雷同。(按:通过家谱和县志的对比,县志采撷家谱甚多。)

    另据温县陈家沟的旧抄本《文修堂拳谱》“闯鸿门”一势的批注,“此枪系汜水禹家枪,系张飞传至禹家”,此下又旁注“系张飞外甥,禹家当系禹让家,苌乃周曾学技于禹让。见北京体育研究社民国十年一月所出体育季刊《柴如桂儒拳师苌三篇》”,查明清武术典籍,只有戚继光的《纪效新书》杨家二十四势梨花枪中有“闯鸿门”一势,禹谐“著《二十四名枪解》”,此《二十四名枪》或即杨家二十四势梨花枪。

    从“旁注”可知,民间流传禹家与张家是有亲缘的。张八习张飞神枪,几经讹传,张八就成张飞了。总之,张八与张飞神枪有关与张飞无关;禹氏与张八及张飞神枪有关,与张飞无关。查《禹氏族谱》禹让一系,只有禹让祖父禹谐“娶妻傅氏……继张氏”、禹谐“精虎牢张八之技”。禹谐距张八年代不远,禹谐又娶张氏,此张氏或为张八后人。

    禹谐子禹子元。《禹氏族谱•十世禹子元》载:禹子元“行一,字长善,武生,享寿六十三岁。娶王氏,生三子。继赵氏,生二子。继窦氏。一让,二玉,三法禹,四珣,五述。迁朱家寨”。

    以禹谐三十岁生子算,禹子元约生于1660年,禹子元“享寿六十三岁”,则禹子元约卒于1723年。

    禹谐孙,禹子传子,禹立。《禹氏族谱•十一世禹立》载:禹立“行一,字承统,技勇超群,扬州尊旌之曰‘赳赳武夫’”。

    三、禹让考略

    (一)苌乃周与禹让家族之关系

    禹子元子,禹让。《禹氏族谱•十一世禹让》载:禹让“行一。精神枪张八之技,世罕其匹云云。娶宋氏,生一子:柱。移居朱寨(今郑州市上街区朱寨村)”。

    禹让之侄禹韩,《禹氏族谱•十二世禹韩》载:禹韩“字长城,中年亡。娶妻苌氏,宜君县知县仕周女。邑令旌之曰‘苦节可风’”。

    据此,苌乃周侄女嫁禹让之侄。苌乃周与禹让是亲家,为平辈,二人应以兄弟相称。

    禹让之简历由禹君锡所记。《禹氏族谱•十世禹君锡》载:禹君锡“行二,字承天,增广生。学有根据,工诗文,屡试冠军,惜艰于遇。娶妻张氏,享寿九十一岁。介休县吕公滋题其门曰‘婺光百岁,九十大庆’,吕公溥赠联云‘上寿望百年壶德无双,重历半轮甲子阳春。当时十月初冬第一是日,立冬才阅千岁梅花’。生二子:长盛鸣,次盛修”。

    《禹氏族谱•十一世禹盛鸣》载:禹盛鸣“行一,字朝阳,太学生。才兼文武,业精岐黄,孝友共推,望重里党,风神雅度,盖世无双。娶妻苌氏,继张氏,生三子:长时夏,次时雍,三时和。移居后新庄”。

    又据禹盛鸣的外曾孙清咸同间汜水举人、甘肃礼县知县张联纬《禹盛鸣墓碑全题》:“日与姻亲苌三先生相往来。先生讳乃周,神勇也,日月刮磨,遂至义勇冠军,枪法尤锐不可当。”

    禹盛鸣是禹家枪的重要传人,迄今汜水老者仍将禹家枪与苌家拳并称。且禹盛鸣“娶妻苌氏”,和苌乃周是“姻亲”。禹盛鸣与禹让同辈,都是山东冠县县丞禹代言的六世孙。

    《禹氏族谱•十一世禹清》载:禹清“行二,字宁波,号抑水。太学生。按府志载,公性孝友,识见高旷,好文章,博通经史,试辄冠军……人共推为长厚君子云。享寿六十三岁。娶妻苌氏,邑廪生溶次女,生一子际午”。

    苌溶是苌乃周的长伯父。咸丰《苌氏族谱•苌溶》载:苌溶“行一,字浩然。廪生。配郝氏、张氏,生三子,德周、从周、才周”。民国《重修汜水县志•人物•苌溶》载:苌溶“邑庠生。持己断严,人不敢干以私,刚直之性信于一乡,望其庐者无不望而威之。父早殁,友爱诸弟,推腴受瘠,终生无间言。设帐授徒,汲引后学,谆诲不倦,游庠甚众”。

    苌溶的二女儿嫁给禹清,苌乃周与禹清同辈。禹清是苌乃周的堂姐夫,苌乃周是禹际午的堂舅。禹清和禹让同为禹昌明曾孙,苌乃周与禹让也是同辈。

    《禹氏族谱•十二世禹际午》载:禹际午“行一,字耀南,号丽天。邑增生。才敏勤学,笃志嗜古,善草书,精诗文。天性闲逸,遇境成咏,长歌短行皆倾刻就,若未尝构思者。酒间谈论,出言有章。诗集最多,计数十卷,文有古大家风骨。屡荐不售,识者惜之。事亲至孝,亲殁,每饭辄流涕奠焉。好义疏财承父志,施银数千两济贫乏,邑中贫者无不感德。性喜士,名士多往来其门。天下鸿儒车辙不绝,古楚张白纯、新安吕寸田两大儒至为厚友。承先人志,续修家谱,踵门而问长者,到处即访,旧迹未有著述及不祥明者悉为著述祥明,其有功于禹氏大矣。乙巳(1785年)夏化南谨跋(按:为避讳,禹际午之小传由乾隆庚子(1780年)科举人、兵部司正指挥官禹化南撰写)”。

    民国《重修汜水县志•禹际午》载:禹际午“字耀南,邑增生,嗜古诗文,善草书。天性闲逸,长歌短行皆倾刻就,若未尝构思者。诗集最多,文有古大家风骨。事亲至孝,亲殁,每饭辄流涕奠焉。承父志,施银数千两济贫乏。性喜士,名宿多往来其门”。

    禹际午和禹化南续编家谱时,苌乃周刚去世不过两载。他们有学识,有名望,对本家族人员记载的真实性不容置疑,且禹际午嘉庆四年(1799年)仍在世。

    禹际午与禹鸿起同辈,同为禹昌明玄孙。

    《禹氏族谱•十二世禹鸿起》载:禹鸿起“行二,字渐达,号凌霄。乾隆五十年岁贡,候选训导。享寿六十三岁。学渊品端,文武双全,望重一邑,成就者甚众”。

    民国《重修汜水县志•人物•禹鸿起》载:禹鸿起"乾隆岁贡。学醇品端,通文武艺,望重一邑”。

    禹鸿起是禹氏武术的代表人物,他“文武双全”,与苌乃周关系甚笃(苌乃周《二十四势猿猴棒谱序》载:“乾隆二十一年九月初九曰,余与友人禹子鸿起,饮酒赏菊。”),迄今汜水老者多将二者并称。

    苌氏与禹让家族世代联姻,亲上加亲。封建社会,尤其是名门望族彼此通婚辈分不得乱,苌乃周未言师从禹让亦在情理之中。

    (二)禹让与苌乃周考略

    禹让祖父禹谐约生于1630年,60年后禹让生,禹让当生于1690年左右(以苌乃周的生年1724年倒推30年,禹让约生于1694年,与此时间基本一致)。禹君锡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记谱时,禹让正值32岁左右,正是精力充沛、风华正茂、武艺精纯之时,故而“精神枪张八之技,世罕其匹”,也就有了“汜邑枪法驰名,外来方技多不敢与之比试”(苌乃周《双剑对枪序》)之语。禹氏武术和张八技艺是一脉相承的。

    “老者凿凿言苌乃周之启蒙老师为禹让”(陈万卿《苌家拳》)。苌乃周生于雍正二年(1724年),弱冠(18岁)时正是1742年,此时禹让52岁左右,柴卓如言“(苌)乃周初学于禹让柴卓如《柴如桂儒拳师苌三篇》),概非空言。

    (三)“五世而至禹门”考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苌乃周《三十六枪谱序》载:“明季虎牢关张氏者善枪,邑志所载稍稍可考,习闻得自关帝庙中,盖所谓神物也,五世而至禹门。”

    查乾隆九年(1744年)《汜水县志》善枪之“虎牢关张氏”,所记者仅张八一人,据此可以认为“张氏”即张八。

    “五世而至禹门”,此“禹门”应指禹让。张八约生于公元1544年,五世后约在1694年以后。禹让生于1690年左右。禹让又承祖父禹谐、父禹子元之技,禹谐“精虎牢张八之技”,故张八之技五世后应为禹让所得。若“禹门”指禹谐,禹谐约生于1630年,禹谐上推五代,则张八应生于1480年左右,张八大部分时间应生活在明中期,这与“明季虎牢关张氏者善枪”的记述中张八生活于明朝末年的时间相矛盾。若张八生于1480年,到明丁未年(1607年)时已127岁,早已不在人世,里党怎能“依为干城”?故“五世而至禹门”与“枪传成皋,沿袭已历五世”意义相同,都是说汜水张八的武术到苌乃周之前已经传了五代。

    总之,张八为明末人。禹谐“精虎牢张八之技”,禹让“精神枪张八之技”,“(苌)乃周初学于禹让”。因此苌乃周“私淑张八”(民国重修《汜水县志•苌乃周》)是确切和真实的,又“初学于禹让”而不述是有隐情的,绝非空穴来风。

    先贤云:“古书难尽信,信其于今有征者;俗论未可凭,凭其与古相合者。”本人利用资料加以剖析推论,力图还原本真,但受资料所限难免有误,敬请博雅君子不吝指教。

xhwusu
编辑:
本站文章皆来源于网络,旨在宣传,传承中华武术,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处理.
暂无内容
  • 返回武风形意首页
  • 关于我们 |  免责条款 |  隐私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合作 |  怎样投稿 |  手机版   

    武风武术网 xhw0@163.com 版权所有 备案号:吉ICP备09006692号

    Copyright ? 2011 wfeng New Media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资助鼓励

    如果您认为我们做的对您是有价值的,并鼓励我们做的更好,请给我们关注和支持!